本文目录一览:

运动损伤怎么处理和恢复

运动损伤怎么处理和恢复

运动损伤怎么处理和恢复,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适量运动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伤情况,到底运动损伤怎么处理和恢复呢?不如看看下面文章是怎么处理和恢复运动损伤的。

运动损伤怎么处理和恢复

运动损伤程度有轻有重,对于较为严重的损伤,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后果会更加严重。运动损伤包括很多种,有一些损伤比较严重的,比如:出血、休克等,需要进行急救。由于意外造成运动损伤时,大多数情况是多种损伤同时存在的,所以需要主要先针对哪种损伤采取措施。如果出血了,应该先止血。如果运动者休克,应该先进行抗休克的措施,应立刻采取措施,不可犹豫,以免错过最佳时机。在运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擦伤、鼻出血、扭伤、挫伤、脑震荡、脱臼、骨折等。

以下是面对一些损伤的处理方法:

1、擦伤如果伤口不干净的话,需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可以涂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者贴创可,每天记得涂几次或者更换创可贴,直到自愈。如果伤口出血,擦伤较为严重,此时应该先止血,然后进行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如果这些方法效果都不是很好,则应该送往医院,伤口清洗,然后进行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此避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扭伤扭伤者大多会出现出血、疼痛的症状,所以应该先止血、止痛。冷敷可以通过收缩血管,达到止血止痛的目的。将扭伤者受伤的部位太高,然后冷敷。乱按揉会使出血量加大,所以不能乱揉动。另外,受伤处应该垫上棉花,然后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在简单处理后将扭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处理。总结一下,不管是正在运动的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了解这些应对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到自己或者他人。不同的损伤,处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以上的方法可供参考。对于休克等严重的损伤,更有必要了解其急救的方法。

恢复运动损伤的方法

第一、灵活性练习

在踝关节损伤并不是很严重的,早期阶段可以选择小范围灵活性的练习,在移动双脚踝的时候完成整个范围内的运动,内翻外翻,每个动作可做的稍微慢一点,保证运动过程中脚步不动只移动踝关节。

第二、用受伤脚趾练习写字

人坐在凳子上,让受伤的脚悬在空中,使受伤的脚趾去写字,可以写阿拉伯数字,也可以写英文字母,注意多练习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地还可以写自己的名字,通过踝关节的锻炼,加快运动损伤的恢复。

第三、拨篮球

用一只脚支撑,然后用另一只脚的前掌轻轻地踩在篮球上,以踝关节为中心,脚前掌不断地拨动篮球,使球座转动,运动向内转向外转,都要转动并尽量让球保持在原地转动,最好是用有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一侧去拨篮球。

第四、注意休息

人体的关节特别是踝关节等部位出现运动损伤之后,往往是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方式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所以还应该进行充分的休息,不要让踝关节过度用力少走路,适当的休息和加快损伤部位的修复。腕关节损伤的情况也需注意减少做一些手部的活动等。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你知道损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吗?及时我们在运动时有所防范,但还是会有以外发生,那么当运动损伤发生后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下面我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1

一、擦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加理疗。

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

五、脱臼: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对于出现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首先需要了解是出现了怎样的运动损伤情况,在文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除此之外运动损伤还有一定的几率出现骨折的现象,那么最好是原地不动,等待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处理。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2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

24小时前为急性期

方法:停止、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

24小时前为急性期:

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预防方法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理论,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一、 擦伤 ---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 肌肉拉伤 ---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 搓揉及热敷。

三、 挫伤 ---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 扭伤 ---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 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 急性腰扭伤 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 关节扭伤 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 、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 脱臼 ---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 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六、 骨折 ---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 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 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 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 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散手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一)散手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

1、擦伤

机体表面与粗糙物体相到磨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害,称为擦伤。

运动员在踢靶、打靶或相互对抗时,脚背、手、臂、口、眼、鼻都有可能出现擦伤。如果擦伤面积较小,可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涂抹;若擦伤面积较大,需用2.5%的碘酒和75%的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再生生理盐水棉球涂除伤口异物,然后用绷带包扎。擦伤在散手训练中是很常见的,所以为了避免或少发生擦伤,准备活动要充分,训练前要检查器械是否有破损或异物,训练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要渐进。

人体某部位受钝性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局部闭合性损伤,称为挫伤。

运动员在互相对抗时,由于防守不到位,头部,躯干受到重击,或失衡倒地自我保护不合理,都有可能发生挫伤。如果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较轻症状时,可在局部冷敷新伤药,加压包括扎,抬高患肢;如果出现骨折、肌肉或肌健断裂时,应将肢体包扎固定后送医院治疗。挫伤在散手训练中偶有发生,主要在于条件实战或实战时双方配对不合理,技术有悬殊,强者不愿陪练,打起来“没轻没重”造成的。

3、掌指关节和指关节扭伤

掌指关节和指关节由于碰撞受力,使局部关节韧带或关节囊受损而造成的扭伤。

运动员由于指节活动不充分、缠绑绷带不正确、力点不准确等原因,在互相击打时就会发生扭伤。轻度扭伤,即局部关节稳定性仍正常者,可将伤指微屈轻轻拔伸牵引,外擦舒活酒轻捏数次,注意不能揉、不能扳,然后用粘膏将靠近伤侧的健指连同患指固定在一起。重度扭佃,即关节稍有侧方活动者,宜用一块弓形小夹板放在掌侧将患指固定成半屈位,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指节损伤在散手训练中时有发生,因此除了准备活动要充分,缠绑绷带(手腕和手掌、指节) 正确,动作方法要准确外,在打手靶或消包时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强拳的抗击打能力,为技术和实战训练打下基础。

4、膝关节急性损伤

膝关节由股、胫、髌、腓骨组成,关节内及周围有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内外半月板,以及肌肉和肌腱,是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关节。

(1)内侧副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屈曲130°-150°,小腿受力产生外展外旋时,或足和小腿固定,大腿受力产生内收、内旋时,都可使内侧副韧带抽伤。例如运动员的一腿被对方抄起,支撑腿保持平衡用力防摔或反摔时,由于力量差,技术不高,就容易出现内侧副韧带损伤。

(2)外侧副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受力产生内收、内旋,或大腿受力产生外展、外旋时,外侧副韧带就会出现损伤。例如运动员被摔倒时,小腿被抱压,膝关节就可能出现外侧副韧带损伤。

轻微的侧副韧带损伤,疼痛较轻,肿胀不明显,无关节屈伸障碍,这时只需停训2-3天,外敷活血止痛中药即可。如果参加比赛,应用粘膏支持绷带及弹力绷带缠裹保护。

较重的侧副韧带扭伤,会出现明显的肿胀、伸屈功能受限,疼痛剧烈,一般采用橡皮海绵加弹力绷带压迫包扎,再用托板将患膝固定于微屈位,然后抬高患肢休息。

侧副韧带如出现断裂,应立即加压包扎固定,然后转送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3)十字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十字韧带损伤是由于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突然出现旋转,或内收、外展动作而引发的。

半月板损伤是由于膝关节处于半屈位,小腿外屈或内收、内旋时,受到急剧的研磨、捻转的撕裂而引发的。

在运动员使用前、后扫腿或转身外摆腿时,由于动作不正确,时机把握不好,支撑腿就容易出现上述的损伤。

半月板或十字韧带损伤后,当时即有膝关节松活、软弱无力、不能持重行走的症状,这时需加压包扎,固定制动,送往医院诊治。膝关节急性损伤一般发生在实战和比赛时,主要由于力量不足、防护技术差,以及对方使用犯规动作造成的。所以,在训练中要加强专项与非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要正确运用技术动作,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损伤。

(二)散手运动严重损伤的救治

1、休克的现场急救

休克是指人体受到强烈的有害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运动员出现的休克多见于外伤性休克,主要是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或震荡所致。

对于散手运动来说,多在实战比赛中由于头部、腹部、裆部受到严重挫伤,从而引起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出现休克时,应立即让伤员平卧,头侧偏,注意防寒或防寒或防暑,不可随意搬动和让伤员坐站立。对昏迷不醒者,可掐人中或嗅以氨水使之苏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昏迷时间在5分钟以上;清醒后头晕、恶心、呕吐剧烈、两瞳孔不对称或变形;清醒后有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昏迷时,说明头部严重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裆部挫伤急救措施同前,但要检查外部是否出血,睾丸是否进入腹腔,如有这些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

2、关节脱位的临时处理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失去正常的连结,也称脱臼。

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倒地时自我保护动作不正确,易出现肘关节、肩关节脱臼;在使用冲拳、惯拳用力空击时也有可能出现肘、肩关节脱臼。这里受伤关节会出现疼痛、压痛和肿胀,关节功能丧失,关节外表出现畸形。

肘关节脱臼时,让患者取坐位,助手站在患者背后,用手握住伤肢的上臂,术者一手握伤肢腕部,另一手拇指抵住尺骨鹰嘴,与助手对抗牵引数分钟,然后逐渐使肘关节屈曲,即可复位。

肩关节脱臼时,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侧,双手推患肢腕部,并用足底伸入患侧腋下(左肩用左足,右肩用右足),蹬住其附近的胸壁,徐徐拉伤肢,并同时向外旋转患肢,此时肱骨头可从锁骨下、喙突下、盂下离开,自关节囊的开口处滑入关节盂内。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 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

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例如:网球肘、投掷肘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

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的意外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两个潜在因素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仅能说明运动中具有发生损伤的可能,并不一定直接导致损伤的发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及身体锻炼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则使受伤的危险性增高。但是身体的不协调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损伤。下面介绍促使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一)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二)准备运动不足:

(三)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四)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不当。

(五)缺乏医务监督及安全保护措施。

(六)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七)场地设备,气候条件不良。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要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在教学训练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作为上课的一项内容。

多渠道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宣传也是势在必行,因为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一是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措施不落实人为造成;其二是部分学生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自我压缩能力差而生产;其三是一些主、客观因素(如器材隐患、气候条件、技术掌握不全面等)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实属意外、突发、偶发事件,是无法预料和人为所能避免而造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认真地搞好安全教育宣传这块阵地,消除伤害事故隐患的出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必须加大措施,落实到实处,才能行之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健康、合格的有用之材。

(一)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个人的身体机能状况;当时的气象三个方面。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要充分,专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有伤部位要谨慎;注意时间间隔;同时要加入一些力量练习和一些伸展性练习对于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肌肉拉伤有积极的效果。

(二)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安排不足,不能达到促进人体运动能力提高的目的,运动负荷安排过大,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为了减少损伤,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者应严格按照运动训练的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损伤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 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应对教学、训练中的重点、难点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作到心中有数。

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其一,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其二,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其三,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其四、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

(四) 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倍加小心,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教学科目中,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加强保护。

(六)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医务监督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

四、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置手段

运动损伤发生时,一应立刻去看医生。发生损伤就会引起疼痛、肿胀、炎性反应等症状。为防止这些症状的加重所采取的应急手段即被称为“应急处置”。应急处置也被称为“RICE原则”,主要包括:制动(REST)2、冷敷(ICE)3、加压(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四个方面

(一)应急处置原则(RICE)

1、制动(REST)

制动对于骨骼肌的损伤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制动主要是立即停止运动,让患部处于不动的状态。运动终止后的制动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可以把出血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然后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处置过的患部固定住。受伤后固定二三天,不仅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过早地活动患部,不仅会出现内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使其机能损伤进一步加重,使恢复时间拖得更长。

2、冷敷(ICE)

冷敷在应急处置中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因为冷敷既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减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时又可以减少机体组织坏疽的产生,在受伤后4-6小时内所产生的肿胀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还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细血管的浸透性变少,减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压(COMPRESSION)

在几乎所有的急性损伤中都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加压同冷敷和抬高一样都是最重要的处置手段。加压包扎既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防止浸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加压包扎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浸水的弹力绷带放进冷冻室,这样可同时起到冷敷和加压的作用还可以使用毛巾及用海绵橡胶做的垫子来进行加压包扎。例如,踝关节扭伤时,可用“U”字形的海绵橡胶垫子套在踝关节上,然后用胶布或者弹力绷带固定。采用以上的加压包扎可以防止和减轻踝关节周转的浮肿。冷敷是间断性的而加压则在一天中都可以连续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到比心脏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压一样,抬高对减轻内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它不仅可以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回流患部的肿胀及淤血也会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减轻。

(五) RICE的顺序

RICE的顺序为:

A、停止运动保持不动。

B、掌握了解受伤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弹力绷带把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F、感觉消失或者20分钟把冰袋拿掉

G、使用海绵橡胶垫子和弹力绷带做加压包扎

H、根据损伤的程度每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用冰袋进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缓解为止

I、睡觉是把弹力绷带拆去

J、睡觉是也要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重新进行一次RICE处置

L、如果受伤严重,以上程序坚持做2-3天

五、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创口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 ,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擦伤经消毒处理后,一般不采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生素软膏涂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对于出血比较严重的还要进行止血处理。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冬季滑冰时被冰刀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伤相同。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扭伤

扭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外伤,是指扭动关节时致使支撑关节的韧带发生伤害的损伤。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扭伤会引起血液及滑液流向关节囊而引起关节肿大,然后局部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发胀 的感觉,皮肤发生变色。此时如果伸展肌腱、韧带、关节囊,很容易发生韧带的断裂和骨折。以为韧带和关节囊的血液量供给较少,所以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得到痊愈。各关节的周围都有很多的神经,所以扭伤时会感觉到非常疼痛。关节扭伤几次后,如果得不到适当的 治疗,就会形成慢性的炎症、变性和关节炎。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和移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3)挫伤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不做好热身运动很有可能拉伤肌肉,有相应疾病的人不适合做运动,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不小心损伤之后应该及时处理伤口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1

一、擦伤

错误处理方法

直接贴上创可贴。

正确处理:

冲洗: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若伤口里面有砂石等杂物,应用消毒工具清理干净。

消毒:小的伤口,可用75%的酒精棉球清洁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从伤口处向外周涂抹酒精处理伤口。

注意

若伤口较深,受伤严重的要到医院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

二、扭伤

错误处理方法

立即按摩、热敷。

正确处理:

制动:首先要立即停止运动。

冷敷: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扭伤的部位。

包扎: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24小时后,根据受伤的情况用外敷、按摩、热敷的方法,并及早进行扭伤关节功能的恢复性锻炼。

注意

受伤后24小时之内,不要作按摩或热疗。

三、肌肉痉挛(抽筋)

错误处理方法

如手指抽筋后,用另一只手拉伸抽筋手指,直至指筋松弛。

正确处理:

手指、手掌抽筋:

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又迅速握拳。反复做几次,并用力向手背侧摆动手掌。

手臂抽筋:

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屈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反复进行。

小腿或脚趾抽筋:

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

弯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屈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震荡动作,随即向前伸直,反复做此动作。

注意

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补充水分。

四、肌肉拉伤

错误处理方法

立即用热水浸泡拉伤的肌肉。

正确处理:

早期冷处理:立即停止运动, 24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水进行冷敷。

中期热敷、按摩、贴药膏等:24小时后,可用盐水热敷、按摩或贴上活血药膏。

晚期锻炼:肌肉拉伤的愈合时间通常较长,晚期多做些功能锻炼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五、鼻出血

错误处理方法

仰头让血流入口腔(易误吸入气管)。

正确处理:

让受伤者坐下,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约10~15分钟(压迫止血法),同时 冷敷前额和后颈部 ,一般能止血。若还不能止血的马上送医院。

生命在于运动

但运动磕碰在所难免

学会正确处理伤口能减轻伤害哦~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2

一、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

引发原因:冬季或清晨运动时,由于气温较低而多发;运动前未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容易引起抽筋;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处理措施:如果大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肌肉抽筋千万不要慌,应该逐渐减慢运动速度,停靠在路边或跑道边,不要在路或跑道中休息,以免影响其他运动者的运动。抽筋时,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腿部方向按压,另一手向下压住膝盖,使腿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对抽筋部位肌肉进行按摩。

温馨提示:在跑步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尽可能减少抽筋的风险。

二、 肌肉酸痛

运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隔天疼痛感最强。肌肉酸痛,属于运动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发生原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是运动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拉伸放松,使得疲惫的肌肉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处理措施:运动中如果发生肌肉酸疼,可以适当的减小运动量,慢慢的降低运动的速度,拉伸或按摩发生酸疼的肌肉。(肌肉的拉伸方法我们在之前的康佰瑞课堂中都教过大家了哦!)

温馨提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是预防肌肉酸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哦。

三、 脚踝扭伤

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扭伤时,脚踝发生剧烈疼痛。

发生原因:多发于一些运动姿势不正确的人群中。另外因为运动前热身不够全面容易引发脚踝扭伤;或者是运动场地不平整以及运动鞋不合适等都会引起脚踝的扭伤。

处理措施:一般来说,脚踝扭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如果扭伤后能够对脚踝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能够大大改善损伤的严重性,缩短恢复期的时间。

脚踝扭伤处理措施遵循一个RICE原则:

1、R(Rest)休息: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2、I(Ice)冰敷:损伤后应该及时根据所处的环境,寻找冰敷的条件,可以用冰棍和冰水等进行代替,置于脚踝处,冰敷10~15分钟。冰敷在早期最好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可以有效的防止肿胀的发生。

3、C(Compression)加压包扎:为了有效的.防止脚踝发生肿胀,可以利用绷带和其他有弹性的物件,对受伤脚踝进行加压包扎。

4、E(Elevasion)抬高扭伤脚踝:为了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和减轻脚踝的肿胀,可以将扭伤的脚踝适当抬高。

温馨提示:脚踝发生扭伤一定要等到完全治好才能再进行剧烈运动,否则可能还会再度扭伤,并且症状会更加恶化。

四、 膝部疼痛

膝部疼痛对于很多跑步运动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发生原因:造成膝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内在原因。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场地的原因,坚硬没有缓冲的跑步场地对膝盖的冲击比较大,容易造成膝盖损伤,引起膝盖疼痛。还有就是跑步者自身肌力弱,或者跑步的异常动作模式会导致大腿外侧的髂胫束比较紧,长时间得不到放松也会造成膝盖疼痛。

处理措施:如果跑步时出现膝盖疼痛,最好不要继续跑步,如果跑一定要慢,落地轻,步子小一点。疼痛比较严重的应该停止跑步2~4周,同时在医生的诊断后口服一些抗炎药物,如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等。除了药物治疗外,跑步者应该在平时加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训练,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从而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对膝关节起到保护作用。我们还应该在跑步前后多做做牵拉和放松,并用泡沫轴放松一下髂胫束,会对膝部疼痛起到缓解作用。

温馨提示:任何运动都不能忽视力量的训练,只有肌肉力量得到提升了,才能更好的开展其他运动。

五、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为脚底部位的厚组织,主要是提供脚底足弓的支撑力,并吸收足部动作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足底筋膜在脚底跟骨的前方,从脚后跟部往五个脚趾头呈放射状,向前延伸成一张扇形而附着在趾骨上。如果足底筋膜长时间的处于伸张状态,或是受到局部的强力碰撞,就可能产生发炎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足底筋膜炎”。

发生原因:足底筋膜炎患者通常在早上起床或久坐后起来步行时疼痛最为剧烈,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减轻。因此很多人不注意,继续跑步导致恶化。造成此病的原因主要是扁平足和运动量过大,而小腿肌痉挛则会加重这种损伤。

处理措施:在跑步中感到脚底疼痛或不舒服的时候应当及时停止运动,有条件的话应该及时冰敷,避免做足趾上翘的动作。平时也要多做足部的牵拉和放松,在此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用自我放松足部的方法,找一个网球,然后把脚踩在网球上,用自己的身体去按压网球,从而起到放松足底筋膜的作用,效果非常好,不信你就去试试看。

六、 腹痛

常发生在晨间空腹或其他进食后未得到足够消化时间的运动中。

发生原因:在正式运动前,未进行准备活动。心脏惰性大,不能适应运动负荷,引起呼吸肌紊乱“岔气”;或是饭后、饮水后,使肠系膜受到过分牵拉。

处理措施:运动过程中发生腹痛时,最好慢慢减速,直至停止运动。调节呼吸节奏,加深呼吸,可连续做多次深呼吸。同时用手按压腹部,可减轻疼痛。

温馨提示:发生腹痛时,切记不要突然停止运动,以免加剧疼痛,应缓慢减速,直至停止。

最后再给爱运动的朋友几点建议:

1、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尤其是比较舒适的跑鞋对于跑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牵拉,运动后也要及时放松与恢复

3、当在跑步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时应该及时停止运动,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