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治疗措施

我的一个朋友的宝宝妮妮在祝福声中降生,小家庭里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可是没过几天,爸爸妈妈突然惊讶地发现,妮妮的皮肤变黄了,眼睛也变黄了。之后,家里所有的人开始忙乱,似有马上天下就开始大乱了之势!

我想很多家长也应该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家长莫惊慌,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也称为生理性黄疸。但如果是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时,便不可再掉以轻心,很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这样一定要及时就医。下面我就详细给新手父母分析新生儿黄疸,让大家认清它的真面目。

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个别患儿还会有反复。病理性黄疸色深呈橙黄色,遍及全身。患儿睡眠、精神不好,有躁动、哭闹不止等。黄疸严重时会出现核黄疸,损伤患儿大脑,父母要引起高度重视。

治疗措施

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新生儿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目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数是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

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我特别提醒一下家长:

1、新生儿黄疸过重当心胆红素脑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处理方法及特点

导读:黄疸可能是对许多人比较陌生的一种疾病,而部分的宝宝会患上新生儿黄疸。那么新生儿黄疸处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

新生儿黄疸处理方法

1、平时注意观察宝宝黄疸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黄疸是从头部开始,而从腿部开始退的。眼睛是最早可以发现新生儿黄疸的地方也是最晚退的一个部位。通常情况下日常可按压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如果按压处没有出现白色的就没有关系了,而如果按压后还有黄色的话最好可以引起重视。

2、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

比如说如果的肤色看起来越来越黄,越来也没有精神,哭闹不止,或者嗜睡,睡不安稳等等,都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出现什么异常情况了。

3、注意看宝宝的大便颜色

正常情况下有黄疸的新生儿的大便会变白,但是不会一下子就突然变白了。且大便的颜色还会随着黄疸的消失而越来越淡,所以说如果感觉宝宝的大便一下子突然变白了许多,身体看起来又比平常黄的话,那么就要注意肝脏的胆红素是否会受到影响,最好是可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

4、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

白天的时候最好是可谓让宝宝多在离窗户近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好的接受到自然光,但是千万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太阳,一方面宝宝的皮肤较嫩,如果直接晒的话容易晒伤,另一方面紫外线也会给宝宝带来影响的。

5、多喂食物

有科学家证实宝宝喂食不足是产生新生儿黄疸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宝妈们平时一定要加强喂养。

6、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

日常一定要保证新生儿皮肤的干净,特别要注意不要把奶直接喷到新生儿的皮肤上,如果宝宝尿了,或者弄湿了一定要马上洗干净。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将 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3、药物治疗: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XXXX),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时候,症状不是很深,且还会有以下这些特点。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l。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新生儿黄疸是指因血液中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及巩膜(白眼球)黄染。根据黄疸严重程度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因此使皮肤及巩膜发黄。

病理性黄疸又称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多因母胎之间血型不合,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形或胆红素在血液中大量潴留而发生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1.黄疸大多数在出生后2天~3天出现,4天~5天达高峰,7天 10天消退。早产儿可略延迟1天 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周~4周。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黄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胆红素值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

二、病理性黄疸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大于205.2~256.5μmol/L(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持久不退,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

4.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谢谢阅读!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