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梯形的面积是什么?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如果梯形的上下两底分别用 a和 b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a+b)×h÷2 。
2、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
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度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梯形的面积也等于中位线与高的乘积。如果梯形的中位线用 m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mh 。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
扩展资料:
判定一个任意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如果不能直接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一般的方法是通过作辅助线,将此四边形分解为熟悉的多边形,此例就是通过作平行线,将四边形分解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
过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把两条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将求梯形上下底的长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如果梯形的上下两底分别用 a和 b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a+b)×h÷2 。
2、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
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度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梯形的面积也等于中位线与高的乘积。如果梯形的中位线用 m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mh 。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扩展资料:
梯形(trapezium)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
5.等腰梯形(这个非等腰梯形同理)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作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二分之一 。
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梯形的面积 求梯形中的未知数 ppt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加下底之和乘上高,然后再除以二,就是面积,求梯形当中的未知数,我们就可以把这未知数设定是x,PPT的制作方法最主要是有图形,有文字,将图形和文字插入当中,看得更加直观
梯形的面积怎么求?
1、梯形周长公式C=上底+下底+两个腰长
2、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
3、梯形面积公式:S=1/2(上底+下底)*高
4、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判定
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设直角梯形上边长为a,下边长为b,高为h,则:
1、其重心距离下底边b的高度为:
2、其重心距离直角边的距离为:
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则∠A=90°,∠C+∠D=180°。
重要性质:直角梯形斜腰的中点到直角腰的二端点距离相等。
扩展资料: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 ( ) 满足:
1、 ,则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 ,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则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公式:
1、 (面积=底×高÷2。其中,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注释:三边均可为底,应理解为:三边与之对应的高的积的一半是三角形的面积。这是面积法求线段长度的基础。
2、 (其中,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
3、 (l为高所在边中位线)
4、 (海伦公式),其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梯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ppt
ppt倒是没有,告诉你面积公式吧!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用字母表示:S=h(a+b)÷2
采纳我的吧,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