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音乐疗法?
人类离不开音乐,美好的音乐带给人们美妙的听觉享受,并对陶冶性情、调整心境有很好的效果。而专家们把音乐对人体的积极作用发展成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对心理治疗起到了十分有效和积极的作用,这就是音乐疗法。
人们常常感觉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听一段舒缓、悠扬的音乐能够让心情得到好转,并感觉轻松惬意,而如果听一段悲伤的甚至是哀怨的乐曲,又能够把人带到那种悲惨的境地中无法自拔,即使是原本愉快的心情也可能变得低沉很多。所以,音乐对心情是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那么,音乐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和左右情绪的呢?研究发现,音乐是通过情感效应和机体效应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于身体的。音乐可以直接的影响人的五脏,并让人体各器官发生节律共鸣,从而作用于机体。而乐曲的不同节奏、旋律、音调、音色和响度都对人体产生着一定的效应。如欢快的旋律就可以振奋人的精神,让人的神经也随之兴奋起来,并能够加强肌肉的张力;而柔和舒缓的音乐有稳定情绪、平稳呼吸、安神并使人镇静的作用。
通过音乐对人体作用的研究,心理学家把音乐作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来对治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通过选用适当的音乐起到对病人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条件是要在一个比较安静、优美、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环境清雅舒适的地方来帮助病人更好的融人音乐中去。而具体的操作除了要因人而异,即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音乐修养和对音乐的爱好和偏好而定;也要因病而异,例如焦虑症的病人就可以选用一些比较舒缓、节奏缓慢一些、旋律清丽高雅一些、风格比较悠然的音乐;而抑郁症病人,就应该选用一些感觉欢乐、旋律欢快、节奏明快、优美流畅的音乐;失眠症的病人要听一些比较轻柔温存、节奏缓慢少变、感觉悠然典雅的曲子,而不适于节奏欢快容易让人兴奋的乐曲。而轻柔一点的乐曲才有助于病人拥有良好的睡眠。如果是容易发怒,爆发性人格的病人,就要听一些比较恬静婉转的乐曲了,特别不适合节奏过快,旋律激烈强劲的音乐。
研究表明,自然界也有很多声音可以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比如鸟叫声有助于缓解忧虑和哀愁,让人精神振奋,感觉欢快;雨声有催眠的作用,可以让人有比较良好的睡眠;婴儿的笑声可以让人心情欢乐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已经被抛之脑后,变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给自己找一段好的音乐或声音,是可以帮助走出心情低谷的。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比较好的心理疗法现在已经被普遍的采用和认可,日常工作,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调节心情,减轻心理压力,让心情舒畅快乐。
什么是音乐疗法(你知道什么是音乐疗法吗)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由音乐、医学和心理学共同组成,是运用音乐为治疗媒介,来增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式。现代音乐治疗法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广泛应用。 目前音乐疗法主要应用在脑部损伤、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智力缺陷、分娩、精神病、老年痴呆、脑中风后遗症、儿童心理治疗、紧张焦虑、睡眠障碍、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人群。
音乐治疗学,起源于欧美20世纪中叶,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和传播速度。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同年中央音乐学院首次招收音乐治疗专业学生。1996年成立音乐治疗研究中心,至今音乐疗法正不断地发展壮大。 现已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失眠、脑出血、冠心病、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音乐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NO.1
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病,因还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病程多迁延,复发率高。即使逐渐增多抗精神药物,也不能保证患者全面康复。目前,许多学者运用音乐治疗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得到改善。音乐能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提高睡眠质量、让患者心情放松、促进认知能力的恢复,从而减轻精神症状和抑郁症状。
NO.2
焦虑症 又称焦虑神经症,是神经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等。焦虑症的发病率约占神经症的41%,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音乐治疗和针灸治疗。音乐治疗是一种自然疗法,现在正广泛应用于焦虑症的治疗。指导患者尽量全身心放松,进行自由联想,每天聆听音乐2次,每次 30 分钟,8周以后发现抗焦虑药物 结合 音乐治疗的效果比只用抗焦虑药物效果好。音乐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可应用于临床。
NO.3
抑郁症 又称抑郁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虽然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如果遇到诱因容易反复发作。音乐治疗能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丘脑的情绪中枢,促进啡肽的分泌,产生愉悦情绪。音乐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NO.4
睡眠障碍 是指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亦是睡眠和觉醒的正常节律交替紊乱。目前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大多数服用安眠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安眠药物不仅造成药物依赖,还影响患者生理功能。近年来用音乐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研究发现音乐能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还能帮助纤维肌痛患者提高睡眠质量。
目前, 精神疾病的治疗仍然以药物为主 。但严重的精神障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妊娠期妇女罹患精神障碍也不适合用药物治疗,尚未生育的患者也往往面临生育需求与病情反复发作不能停药的艰难选择。
音乐疗法是一种理想的“自然疗法”,以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不依赖药物,运用音乐特有的心理、生理效应,使患者通过多种专业音乐行为,体验音乐,消除负情绪障碍,恢复或改善人的健康状态。
近年来,有关音乐治疗疾病方面的报道甚多,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音乐疗法值得肯定。但是音乐疗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音乐类型的选择缺乏统一的标准,相关研究存在样本含量偏少的问题。另外,目前中国还没有类似美国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认定和监控管理工作,使音乐治疗的开展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因此,中国音乐治疗要走的路还很长,仍需深入探讨,期待未来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供稿:生物制品管理科 吕慧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音乐的ppt
音乐,可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人抒发情感、反映现实的工具,更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贴心良伴。
音乐可以纾解身心的紧张,使人放松,恢复干劲。此外,根据国外的临床实验证实,音乐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诱导睡眠。虽然仅凭音乐不能治愈特定的疾病,但是,并用音乐疗法和传统的现代的医学疗法,确实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莫札特的音乐,似乎对胃肠病很有效」、「贝多芬的音乐,对忧郁症有帮助」、「长期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时,听巴哈的音乐可以酣然入梦」..。这类的话,是过去曾接触过音乐的人常谈论的事。不过,光听音乐真的能治病、解除烦恼吗?恐怕也未必是如此的神奇!
事实上,单独使用音乐疗法,虽无法达到上述的奇迹,但若并用传统现代疗法,确实能有效提升效果。就国外的研究而言,这在精神科、内科、小儿科、外科,都是获得认可的事实。
不过,藉由音乐消除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身心疲惫,却十分有可能,进一步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转换气氛、恢复精神、化解不安与紧张、集中注意力、 纾解压力、帮助入眠、减缓悲伤、安定情绪、丰富感性、消除身心疲惫等,各种有效利用音乐的方法很多。就基本而,「音乐是享乐的事」——这一点千万不要忘 记。重点是,听音乐要依自己的兴趣,绝不可勉强听自己不喜欢的曲子,以免招致反效果,反而造成压力。
音乐对我们「心的节奏」,究竟有什麼具体的作用呢?
(1)音乐会驱逐形成忧郁的情绪与思想。
(2)音乐有变化情绪的特徵,能将忧郁的情绪转换成喜悦明快的情绪。
(3)音乐可以消除心中的紧张、烦恼。
(4)藉由节奏的刺激,可激起肌肉的活动。将人从恶劣的空想中解放出来,注意力转向周遭的事物。
音乐具有对我们的心直接作用的特徵。有时候,音乐远比任何优美温柔窝心的言词,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从事音乐的行为,主要系哼唱、聆听两项。在古典音乐中,融入作曲家的心情及思想的曲子很多。不过,也有部分喜欢表现个人情感的作曲 家,如莫札特。至致於贝多芬、萧邦、马勒等作曲家,则有许多融入自己心情、想法的作品。或许他们并不是刻意在作品中,表现特定的情感讯息,只是自然而然的 将他们人生中的不安、苦恼,表现在作品里。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曲子时,心理也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终其一生奉献给音乐的伟大音乐家之优秀作品,就具有这种动人心弦的魔力。此外,歌唱、演奏乐器等行为, 也和表现自我有关。表现不好时,有些人会觉得有压力,态度变得消极。有些不擅与人沟通的人,会藉由与人一起歌唱、演奏乐器等行为,从中建立自己能和他人一 同做事、相处的自信,藉以训练自己去除无法表现自我、无法传达自己意念之心理障碍。以上,即为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音乐为什麼能增进身心健康?在此,必需说明有关人类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简单的说,「心灵是身体的司机」。心灵和身体在人活著时,会相互作用。比如悲伤时, 会音即刺激泪腺流出泪来。生气时,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肚子饿时,胃会蠕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从上述的说明,即可了解,心灵如何和身体互动。
自律神经则担任身心的仲介者。在构造上「心是老板、自律神经是主管、而身体器官是部属」。自律神经虽然会和与它作用相反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 (又名迷走神经)相互拮抗以保持平衡,但一旦心脏受到刺激,自律神经就会反应对内脏器官造成影响。相反的,当内脏器官因某种原因失调时,也会透过自律神经 将该情报传达给大脑,然后大脑就会根据状况发出修复的命令做相对的处理。
身体、大脑和自律神经,经常像这样相互协调,这也是过去的人常说「身心如一」的道理。但是,我们听音乐时,究竟是透过什麼神经通路传达到大脑的?音乐首先会透过下视丘、大脑的边缘系统,传导至脑的自律神经中。原因是,人的情绪、感情系由下视丘、大脑边缘系统所支配。
基本上,我们对於所听的音乐,不是经过「旋律、和声如何?所使用的乐器如何?..」这样的认识分析后,才认为「嗯!这是一首好曲目」。我们对於音乐的喜 好,是直接「诉诸心理」而非透过理解这样「知的行为」。这一点,正是音乐治疗法和认知心理治疗、自律训练法等使用语言治疗法的差异所在。音乐疗法因具备这 项特徵,相信定能给语言沟通障碍者、智能不足者、老年失智症患者,适当的治疗和协助。
另外,当自律神经受到外来的刺激时,我们身体的调节机能就会产生变化,然后视刺激的「好、坏」,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压力时,压力就会透 过自神经引起感情(喜悦、悲伤、恐惧、痛苦等)的障碍,进而导致身体的疾病。首先,会出现体温、血糖值、血压等低下的反应。有时还会产生胃溃疡的现象。到 此阶段,若未对压力施以良好的解决对策,就会恶化,进而造成体温、血压、血糖值等的上升,神经活动变得活络,肌肉紧张度增加。这是身体全力抵抗的时期。而 当一个人感到身心疲劳但尚能强自忍耐,则是压力爆发前的危险时期。
步入此一阶段时,也到了个人能够对应的极限。如果至此仍未惊觉事情的严重性,不赶快好好休息、放松自我、转换气氛的话,待病情一发不可收拾,就只得求助精神科医师或临床心理师的协助了。
相反的,「好的刺激」则对身心有益,因此,平时要多下工夫,好好对待一下自己的大脑,给予多一点的「良性刺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聆听音乐了。因为聆听音乐经由研究显示,可使疲惫的脑部休息,恢复精神。
虽说音乐对身心的健康相当有帮助,但仅限於聆听能让自己放松。
什么是音乐治疗?
一、音乐疗法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音乐治疗是指某些具有特殊旋律的音乐,包括一些悦耳动听的轻音乐,对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及正常人工作紧张、劳累,或人际关系不良导致的紧张、焦虑不安、失眠等心理性症状有调节或缓解作用。
二、医生根据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针对病人的症状给患者开出具有镇静作用、催眠作用、镇痛作用、兴奋作用和降压作用的处方,以进行治疗。另外病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爱好、欣赏能力、心境等在心理医生的参与下,自己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音乐处方”。
三、以下几种音乐都有其特定的功效:(1)舒缓、安静的音乐,如摇篮曲、小夜曲,适用于躯体活动疲劳之后。(2)小音量的音乐,临睡之前起催眠作用。(3)雄壮有力的音量用于埋头读写、演算或简单重复体力劳动时或体力劳动之后,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在早展起床时听音乐,有助于排除倦意起到提神的作用。在牙痛时,可起镇痛抑制作用。(4)轻松、愉快、舒适、欢乐的音乐,能改善和加强人的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增,进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
什么是音乐疗法,其原理和方式有什么作用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生理机制
音乐对中枢系统的影响—边缘系统、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影响副交感神经;对全身与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心理机制
莫扎特效应是包括莫扎特在内的音乐家的好作品都具有治疗功能,包括治疗多种疾病,增进智力、集中注意、增强记忆、疏泄抑郁情绪。情绪决定认知,通过音乐疗法以改变情绪达到影响患者行为的目的。
治疗中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音乐疗法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此外,音乐具有主动性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
音乐疗法的心理情绪作用
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
治疗中的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
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娱乐的的人际交往环境,音乐治疗师通过组织表达各种音乐活动,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