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需要做一个关于WWE的PPT,介绍美国摔角这个运动,请问各位我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做这个PPT,你需要以下素材:

1.

相关图片:上网搜索一些WWE的图片(选手图片、场地图片、相关主办方图片、摔角比赛中的图片)。越多越好,东西越多,你能讲的内容也越多;

2.

关于WWE的介绍(成立时间、历史、特征、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地位等等);

3.

如果你觉得你的观众能够承受,而且你能够加以其他的方式讲解的话,可以播放WWE的某场比赛的视频给观众们看,让他们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和美国观众对其的热情。

有了以上素材,将素材1与素材2结合(也就是图文并茂),再加以相应动画,效果就很好了。

祝您做出漂亮的PPT。

英语课上我想做一个介绍美国歌手的PPT

as we all known that there are all kinds of musics in America ,and of couse all kinds of singers. today,i'd like to present some representives of the American singers to you ,and take you into their hearts and souls.

美国的历史文化ppt

1607殖民时期以前

在四万多年前,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当哥伦布到达他认为的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3,000万,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大约1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1607~1753殖民时期

1607年,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1754~1783独立运动

费城独立厅: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于此签订

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扩张,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自觉到英国的迫害,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反英国殖民者倾销。 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点燃战火; 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著名的《独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1777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独立战争初期的不利的态势。此役使美国人民信心大增,并得到了国际上的支援。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1781年,约克城战役大捷,美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

1784~1819新政府成立

革命的成功,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他们采取一项原则,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同时,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1812年,英国再度入侵刚成立的美国,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战后美国各州更加团结。

1820~1849向西扩张

19世纪初期,数以千计的人,越过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动。有些开拓者,移居到美国的边界,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美国扩充了自己的面积。

1850~1869南北战争

引起南北战争的原因,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对这个国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验。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南北之间,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金融的中心,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另组政府,北方则表示,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1861年,内战爆发了,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打了四年,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1865年,北方战胜了,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恢复统一,而且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1870~1929工业化与改革

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1930~1945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苏醒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加紧准备,一如战时。这种状态,被称为“冷战”。

冷战时期

美国历史自1960以来,许多方面仍是战后发展的延续。经济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气,仍旧是不断膨胀;从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继续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1960年初期,黑人问题成为美国内部最主要的问题。 1960年代中期,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大恐慌以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了苏联,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两大阵营之间意识形态的壁垒也被打破了。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恐怖袭击与反恐政策

9.11事件中正在坍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塔

2001年发生于纽约和华盛顿的“9.11事件”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次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和立场也受到大多数国家同情与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后都有各种悼念活动。该事件也导致了美国的外交政策集中于对付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政府开始了反恐战争和行动,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的政权,建立了伊拉克临时政府。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被美军海豹部队击毙。

编辑本段地理

位置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位于西半球,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另有加勒比海岛屿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群岛北马里亚纳等海外领地。其本土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全国最低点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东南方,与内华达州接壤;最高点为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位于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的中段。政治

宪法

始建于1793年的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并经立法机构批准产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统官员也通过多数制选举产生。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由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任期四年。除由于二战的原因获得长达13年任期的罗斯福总统,其它总统最多连任一次。政府由内阁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

国会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政府

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Federal constitutional republic)。美国44任(第56届)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副总统约瑟夫·拜登(Joe Biden);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John Boehner);参议院临时议长丹尼尔·井上(Daniel Ken Inouye);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始建于1792年的白宫为总统的官邸及办公室

政党

美国有多个党派,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和民主党。 美国共和党 美国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成立于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党一直主政白宫。1933年以后,曾有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老布什和小布什执政。一般在总统大选中投票给该党候选人的选民即为其党员。 美国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前身是1792年杰斐逊创立的民主共和党,建党初期主要代表南方奴隶主、西部农业企业家和北方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19世纪初,民主共和党发生分裂,一派自称国民共和党,后来改称辉格党。以安德鲁·杰克逊为代表的一派于1828年建立民主党,1840年正式定名为民主党。19世纪50年代末,民主党发生一次分裂,部分北方民主党人参与组建反奴隶制的共和党。1861至1885年在野。在1885至1933年的48年中,该党执政16年,先后由克利夫兰、威尔逊出任总统。1933年开始,民主党人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卡特、克林顿,奥巴马先后当选总统执政。民主党党员是大选中投其候选人票的选民。 其他政党 美国绿党(United States Green Party)、美国改革党(Reform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

编辑本段外交

美国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美国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美国的外交关系规模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华盛顿特区都设有大使馆和派驻大使。以色列、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被视为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只有少数国家没有与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包括古巴、伊朗、朝鲜、索马里和苏丹。美国革命期间,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服了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协助对抗英国。在接下来的开垦年代里,美国一直在亲法或亲英两个选择间摇摆不定。当时美国对欧洲事务不愿插手,专注于北美的疆土开拓。后来以门罗主义削弱欧洲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以确保在美洲地区事务的支配权。美国的扩张政策陆续引发了与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战争,两战均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在南北战争中,美国指责英国和法国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坚联盟国、并试图占领墨西哥,但在内战结束后,美国在北美洲的主导地位就再未受过挑战。 随著国力渐增,美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开拓。为此,美国占领了太平洋的许多领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宾,迫使日本开放贸易,并与欧洲列强竞争在中国的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联合国的创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名永久会员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最初试图限制苏联于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加拿大和10个西欧国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联合盟国对抗任何向北美和欧洲的军事入侵,后来又有14个欧洲国家陆续加入了这一共同防御联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以及部分苏联加盟共和国。出于政治上的现实考量,美国也与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国家结盟,例如中苏分裂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美国专注于自身的边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贩毒进入国内—尤其是针对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美国也致力于对抗恐怖主义和避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但其主要目标仍为保护在国内外的国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2007年,美国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3020.8亿美元,增长15%。

编辑本段军事

美国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三军统帅,掌握最高指挥权。进攻性战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权集中控制在总统手中。国家军事指挥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及参谋长联席会议组成。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总统领导,成员有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联会主席作为军事顾问、中情局长作为情报顾问列席。国防部是总统指挥全军的办事机构,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又是向各联合司令部发布总统和国防部长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参联会和三军参谋部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并具体实施作战指挥。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进一步调整军事战略,加快建立由核与非核进攻性打击系统、导弹防御系统和能迅速应付恐怖威胁的国防基础设施构成的“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组合。美军曾在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48年至1973年期间实行过义务兵役制。1973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废除义务兵役制后,美军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以雇佣方式招募兵员补充军队的募兵)至今。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大国,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74处军事基地,海外驻军约为28.78万人。美国的海外的军事基地大致划分为欧洲、亚太与印度洋、中东与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战略区。2004年8月,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将在未来的10年内把驻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削减6万至7万人。2007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为了“反恐战争”的需要,他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美军现役部队的人数增加9。2万人。在全球范围内共有五大美国战区司令部,分别是美国北方司令部、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美国中央司令部、美国欧洲司令部和美国南方司令部,分别负责全球几大区域的事务。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2007年2月,布什总统批准军方关于组建一个专门负责非洲事务的司令部的计划,2010年组建完毕,由于非洲国家反对非洲司令部设立在其境内,总部暂设在德国。

参考资料:

英美国家概况---英西战争PPT

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美西战争

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政府,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编辑本段背景

美西战争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向海外扩张时,整个世界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美国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还无力同英法等国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国西班牙是个好目标。这时的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昔日的庞大帝国仅剩下古巴、波多黎各和亚洲的菲律宾。美国决定首先拿西班牙开刀,夺取这几个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并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 这时,西属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也给美国创造了有利环境。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围了马尼拉。古巴起义军则牵制了西班牙的20万大军。美国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借1898年2月15日的“缅因”号事件,大造战争舆论,于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开战。 美国早就为战争做好了准备。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号称世界第三的强大舰队,部署在世界各战略要点上,其中驻香港的亚洲舰队早已升火待发。国会已征兵20万,并拥有速射野战炮、电报、电话等先进装备。反之,西班牙毫无准备,在古巴的20万西军只有1.2万人能打仗,其余多是老弱病残。海军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在菲律宾也只有4.2万军队,而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乱,军政界人士普遍认为同美国作战没有获胜希望。

编辑本段发生过程

美西战争

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人民,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美西战争

早在战争爆发前夕,主持美海军工作的海军助理部长T.罗斯福即命令亚洲分舰队司令G.杜威率舰队集结香港待命,杜威进行了周密的作战准备。1898年4月30日,美分舰队进入马尼拉湾,翌日晨,发现P.蒙托霍指挥的西舰队。美西舰数对比为6:7,但美舰在总吨位、航速和火炮,特别是在战备训练水平方面,均占优势。经数小时战斗,西舰队被歼,伤亡381人。美方只有7人受伤。与此同时,菲律宾起义军积极行动,控制着马尼拉外围(该地尚有一支西班牙驻军),占领了许多重要岛屿和城镇,并建立以E.阿奎纳尔多为首的民族政府。8月13日新到的美陆军在舰队支援下登陆,同时利用菲律宾起义军,迫使马尼拉的西军投降。但在废除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后,美政府却背弃支持菲律宾独立的诺言,宣布对菲实行军事占领,引起菲人民的强烈反抗。此后3年,美国对菲起义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军事镇压。 在加勒比海地区,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驻军有20余万。古巴起义军在M.戈麦斯·伊·巴埃斯领导下已解放大片国土,造成有利态势。“缅因”号事件后,西政府派出一支舰队(6艘战舰,由P.塞韦拉指挥)前去防守波多黎各,5月19日进入圣地亚哥港。美北大西洋分舰队(7艘作战舰只,司令为W.T.桑普森)立即对该港实行封锁,并要求陆军配合歼灭港内西舰队。但美陆军第5军(约1.7万人,W.沙夫特指挥)在圣地亚哥以东登陆后,坚持以夺取圣地亚哥城为目标;在攻占城东制高点的战斗中伤亡1700人。7月3日,西舰队奉命撤出圣地亚哥港,在港外被美舰队歼灭,死亡160人,被俘1800人(包括塞韦拉)。美方仅伤亡各1人。16日,圣地亚哥城在古巴起义军和美军围困下断粮,城内外西守军约2.3万人投降。25日,美陆军司令N.A.迈尔斯率领的远征军在波多黎各登陆。西政府求和。8月12日,美西双方同意停止军事行动。

编辑本段菲律宾战役

美西战争

在太平洋沿岸却没有任何要求保卫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声。实际上,很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还拥有实力。但是,在华盛顿却有一个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拥有菲律宾,并且还有一支由各种舰只组成的舰队,此人就是海军部长助理西奥多·罗斯福。当西美冲突刚一爆发时,罗斯福就决定美国不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准备一场大战。他要寻找一个能给驻菲律宾的西班牙海军力量以迅猛打击的人。最后,他选定了乔治·杜威准将,任命他为美国亚洲分舰队的总司令。 杜威接受此项命令时是监测委员会常务主席,但他在国内战争期间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杜威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维·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样,他对战局有独到战术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离开华盛顿之前,他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菲律宾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宾水域的海图。1897年12月初,他动身去日本,并迫切要求海军部尽早给他送去弹药。一个月后,他在长崎登上了旗舰“奥林匹亚”号,正式任指挥。 不久,杜威指挥南下,驶往香港,逼近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军部长罗斯福的电报:“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发生战争,你的任务是不准西班牙分舰队离开亚洲海岸,然后对菲律宾群岛发起进攻。”杜威根本不需要这种敦促,因为此时他已经在加紧备战了。他为舰队购买了一艘运煤船和一艘补给船。他命令战舰入坞,对机械部分进行大修,把船体水下部分清除干净,并将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准将亲自检查一切细节,要求舰艇人员每天操练,舰上所有的机器都作好战斗准备,一接到命令就能够连续运转。为了搞清西班牙舰队和菲律宾岛上的设防情况,他派了一个密探去马尼拉,还让自己的副官化装成旅游者,从到达香港的游客那儿刺探情报。为了防止英国人在战争爆发后采取中立的立场,他又在中国海域的大鹏湾附近设立了一个临时锚地。 4月25日,海军部长发来一封电报:“美西已经开战,速往菲律宾,开始行动,尽力俘获或摧毁西舰队。”杜威又等待了36小时,直到美国领事从马尼拉带着西班牙人备战的情况赶来。4月27日,杜威挥戈南下,去征服菲律宾。 美西战争

美国分舰队包括4艘巡洋舰:旗舰奥林匹亚号(5870吨)、巴尔的摩号、罗利号、波士顿号;两艘炮艇:“海燕”号和“康科德”号;以及缉私船“麦卡洛克”号。这些舰只的总吨位有2万吨,载有大约100门舰炮,其中只有半数的口径大于4英寸。此时,在远离美国舰队6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西班牙舰队的唐·帕特里西奥·蒙托霍少将正等待着战斗。蒙托霍唯一能起点作用的现代舰只是“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它的排水量约3500吨,载有6.2英寸口径的舰炮。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动力还开动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吨的军舰。蒙托霍估计自己在机动作战中没有可能打败美国分舰队,于是,他打算在锚地抗击,把自己的军舰当成要塞舰队支援海岸炮兵轰击美舰。 美国舰队在去菲律宾的渡航中做了最后的作战准备,包括昼夜战斗演习,练演舰艇灭火和损管,并拆除了所有木制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剧。4月30日下午,他们搜索了苏比克湾,未能发现西班牙舰队。杜威断言:“现在我们知道他们的位置了。”他指挥舰队一直驶向科雷希尔岛以南的航道,亲自领头进入三面为陆地怀抱的马尼拉湾。 杜威准将表面很自信,但内心却焦虑不安。整个远东都认为马尼拉湾是坚不可摧的。港湾的航道上已经布设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法拉格特曾经闯过雷区,驶入莫比尔湾。尽管自那以后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杜威估计马尼拉不会有能在远离科雷希尔岛的深水航道上准确布雷的工兵。于是,他决定利用夜幕的掩护将自己的舰队驶入港湾。后来,他写道:“每当我处于困难的境地,或被具体问题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时,我就问自己:‘法拉格特会怎么办呢?’我们为进入马尼拉湾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时,我不断地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我承认,那天晚上,我们进入马尼拉湾时我正在想着他,确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会做的。” 美西战争

1898年5月1日午夜刚过,当美国分舰队没有触及任何水雷,几乎要全部顺利地驶入马尼拉湾时,几门岸炮开火了,但美国军舰的炮火很快就对它们进行了压制。排成“一”字队形的舰队无一损伤地进入了海湾。黎明时,杜威的分舰队已经逼近马尼拉,开始搜寻西班牙舰队。城里的炮兵开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为了使马尼拉城免受美舰的炮击,就把他的舰队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这儿找到了它们。因为没有弹药补给地,美舰为了节省弹药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5000码的距离。上午5时40分,杜威对“奥林匹亚”号舰长下令:“准备完毕,即可开火,格里德利。”美国军舰在西班牙军舰前往复航行,不断地进行射击,这使人联想起杜邦在罗亚尔湾的战斗。好几艘西班牙军舰,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几次企图冲击美舰均遭重创,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击退了。7时35分,杜威因接到弹药短缺的误报决定暂时撤离。11时,杜威重新参战,一个小时的炮击使西班牙舰队全军覆灭。杜威下令停火时,蒙托霍所有的舰只不是冒起浓烟,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弃了。 西班牙人在这场战斗中共伤亡381人,而杜威的舰队只有7人受了伤。受过正规射击训练的美舰至少命中了170发,而缺乏射击实践的西班牙水兵仅仅命中了15发。美国人的胜利不仅靠实力上占优势,而且也是他们准备充分的结果。杜威说:“马尼拉战役是在香港码头打赢的。”他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这是个审势度时的胜利。如果他没有及时发现和打败蒙托霍的舰队,那么,他的供给就难以为继了。 由于西班牙海军的实力在这一地区已经丧失殆尽,于是,杜威就在马尼拉附近海面抛锚,使菲律宾防止外来的干扰。5艘德国军舰的到达使问题复杂化了。德国人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旦美国人对菲律宾不感兴趣,他们就准备马上把它掠为自己的殖民地。遗憾的是,美国人对菲律宾很感兴趣。1万1千名士兵迅速从旧金山出发,前往围攻马尼拉城,并占领了这个群岛。巡洋舰“查尔斯顿”号在护送军队去菲律宾的路上,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岛上的总督竟然不知道已经爆发了战争。不到一个月,梦想成为日益强大帝国的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国陆、海军的联合攻击下,马尼拉城里的西班牙军队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之后就宣布停火了。后来,美国军队花了3年的时间镇压菲律宾人的反抗。菲律宾人所希望的是独立,而不是换一个帝国主义主子。大约又过了50年,美国人才承认菲律宾人是能够自治的。然而,根据《和平条约》有关菲律宾的条款,美国却要长期插手远东事务。

编辑本段古巴战役

古巴是美西战争的主战场。美国组建了2.5万人的远征军,在佛罗里达的坦帕进行紧张训练。美海军由两支分舰队封锁古巴的沿海。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驻军有20余万。古巴起义军在M.戈麦斯·伊·巴埃斯领导下已解放大片国土,造成有利态势。“缅因”号事件后,西政府派出一支舰队(6艘战舰,由P.塞韦拉指挥)前去防守波多黎各,5月19日,西班牙舰队成功地进行了战术机动、避开美舰的封锁,抵达圣地亚哥港。由蛛网般的水雷阵掩护,并得到岸防火炮支援,准备抗击美军攻击。5月28日,美北大西洋分舰队(7艘作战舰只,司令为W.T.桑普森)驶抵圣地亚哥港外,几天后又与另一支美舰队会合,共有舰艇24艘,形成严密的封锁。美军随后出动陆军开往古巴。美陆军本想攻击哈瓦那,但因海军请求,便同意与海军合攻圣地亚哥。6月22日,美第五军近1.7万人在海军炮火掩护下,于圣地亚哥以东顺利登陆。此时,古巴起义军也已解放大部分国土,并包围了圣地亚哥。美军在与古起义军经过会谈后,开始协同作战。6月29日,美军抵达关塔纳摩郊外。7月1日,向城东制高点埃尔卡内和圣胡安山发起猛攻。 西奥多·罗斯福指挥的义勇军骁勇善战,经激烈的白刃战攻占了圣胡安山,埃尔卡内也被攻占。西军7月2、3日展开反攻,双方展开拉锯战,美军终于击退了西军的反扑。美军伤亡达1700人。 在陆军激战的同时,7月3日西班牙舰队企图突围。双方在圣地亚哥湾展开了激烈的海战。美海军24艘舰,西军仅9艘。美海军舰艇先进攻,火力既猛又打得远。每次齐射的炮弹总重量为1.9万磅,西军齐射一次仅6000磅。美军以猛烈而准确的火力打得西舰一艘接一艘起火燃烧沉没。经4小时激战,西舰队又全军覆灭,被击沉舰艇7艘,被俘2艘,阵亡600人,舰队司令塞尔维拉及1800名官兵被俘。美军仅有2舰轻伤,死伤各1人。 美军歼灭了西舰队后,和古起义军围攻圣地亚哥。7月16日,西军弹尽粮绝,2.4万军队放下了武器。美军同在菲律宾一样背信弃义,撇开起义军而单独与西班牙谈判与受降,禁止起义军入城,美军独享了胜利果实。

编辑本段其他方面战役

在战争过程中,美军还夺取了其他一些战略要点。6月20日,美军攻占了太平洋上的重要战略岛屿关岛。7月4日,又占领威克岛。7月25日,纳尔逊·迈尔斯指挥3000美军登陆波多黎各建立了军事基地。8月初,美又增兵1万,分四路围攻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经过小规模战斗,付出50人的伤亡后,攻占了波多黎各全岛。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1898年的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这场历时仅100余天、致使3000美国人丧生的短暂的海上冲突使美国陷入了远东的复杂问题,也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了警告。对美国人自己来说,这场战争则标志着它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 虽然美西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发生在东半球的菲律宾,但冲突的起因却是古巴的骚乱。在古巴,多年来对西班牙人的暴政的反抗最终导致了1895年的大暴动。起义者的残暴并不亚于西班牙统治者,他们制定了一条蓄意掠夺的政策。这条政策规定,如果美国人不交保护金,他们的财产就不受保护,这些保护金用来在财政上支援暴乱和进行扩大宣传。事实上,美国参与此事的主要原因是要保护美国人所拥有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厂。这些大种植园和糖厂的利润是不容忽视的,投资5千万美元,年贸易额可高达1亿美元。西班牙政府决定结束古巴的这种令人无法容忍的状况。1896年初,西班牙政府派陆军上将巴莱里亚诺·韦莱尔去哈瓦那采取断然措施。韦莱尔的办法就是把平民驱赶到集中区,使他们无法援助叛乱。集中区里恶劣的卫生的条件使几千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由于古巴叛乱政权在纽约进行巧妙的煽动,美国公众对“刽子手韦莱尔”的非人道做法反应强烈,有人要求马上承认叛乱“政府”。作为对公众呼声的反应,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承认古巴叛乱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政策的克利夫兰总统认为,这一决议案是对他行政权力的干涉而不予理睬,他宣称拒绝出兵与西班牙开战;而另一方面,他又对西班牙政府明确表示,美国对西班牙在古巴的统治的尊重“将为更高的义务所代替,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和履行这种义务”。 1897年,西班牙新的自由党内阁召回了韦莱尔,放松了将平民驱赶到集中区的工作,并允许古巴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这时,美国人开始对古巴问题失去兴趣,但1898年2月出现的两个事件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民愤的风暴。事件之一是纽约《月报》发表了一封轻率的私人信件。这封信是西班牙驻华盛顿公使迪皮伊·德·洛梅写的,后来,它落入古巴叛乱者的手中,这位公使在他的信中暗示了西班牙在为悬而未决的贸易协议举行的协商中的欺骗行为,并说麦金利[译者注:麦金利(1843-1901)于1897-1901年任美国第25任总统。]总统是个“次等的政治家”。一个星期之后,被派往古巴保护美国人的生命财产的“缅因”号战列舰在一声巨响中一分为二,260名舰员死亡。美国公众认为这一爆炸来自外界破坏,是西班牙人用炸弹干的。纽约《月报》悬赏5万美元,要求捉拿和审判罪犯,但一直无人响应。尽管后来的研究已经表明,那场爆炸很可能是由于一场内部事故[原作者注:美国海军上将海曼·G·里科弗搜集了所有的资料,包括1911年“缅因”号被打捞起来后的大量照片,于1975年把这些资料交给了大卫·W·泰勒船舶研究与发展中心结构部的设计应用助理汉森和海军水面武器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罗伯特·S·普赖斯。这些专家利用现代测试技术知识和近期战争的经验得出结论:“破坏的特点与内部大爆炸相符。”他们从理论上说明,由于通风条件不好,烟煤自燃引爆了相邻的弹药舱里的火药,因而导致了其它弹药舱相继爆炸。(《“缅因”号军舰被毁原因》H·G·里科弗,1976。)]造成的,但美国已经处于战争的边缘了。 由于一旦与西班牙发生军事冲突,古巴会成为第一个攻击目标,其次是波多黎各,所以,美国舰队大都集中于大西洋。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实力,“俄勒冈”号从皮吉特海峡出发,绕过南美洲到达加勒比海。“俄勒冈”号以平均约12节的速度,用了66天完成了15,000海里的航程,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远航。它的抵达使大西洋分舰队的力量增强到5艘战列舰:“衣阿华”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得克萨斯”号、“俄勒冈”号。此外,该分舰队还有两艘铁甲巡洋舰:“纽约”号、“布鲁克林”号和其他一些小舰。而这时,海军部 “缅因”号事件对西班牙人也产生了影响。他们试图平息美国人的愤怒,同时,也在为战争做准备。刚接到爆炸的消息,西班牙海军大臣就向海军发出警报,并告诫当时指挥本土舰队的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准备摧毁基韦斯特的美国基地,然后封锁美国沿海。 塞韦拉对此事并不乐观,在他看来,这个命令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他的作战力量只有4艘破烂不堪的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他认为,自己的海军无法与美国海军抗衡。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没有强大的军事基地,因此他的舰队在古巴和波多黎各很可能得不到充足的后勤支援。他表示,一旦发生战争,西班牙海军最实际的行动方案应该是保存实力以保护国土。塞韦拉强调指出:只要西班牙纠集起一支能在装备和供应上提供帮助的海上同盟力量,他的舰队就能使美国海岸成为有利可图的军事目标。内阁据此修改了它的指示,但坚持认为海军力量至少应该保卫波多黎各。塞韦拉仍认为自己的使命毫无希望。1898年4月8日,他率领舰队从加的斯启航前往佛得角群岛,等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西班牙本土舰队出发的消息在美国东海岸引起了一场战争大恐慌。各处的市民根据道听途说臆想出海岸遭轰击和敌人入侵的情景。陆军和海军都听到了保卫海防的狂乱呼声。陆军部长拉塞尔·阿尔杰后来回忆说:“要求陆军部马上对前来的西班牙舰队采取行动的呼声之紧急让人伤心。电报、信函,还有代表受威胁地区的政治家们一起涌进了陆军部。各地都要求配发枪支,并要求把地图上能找到的所有河流和港口都布上水雷。”西奥多·罗斯福后来回忆说,神经质的波士顿金融家们因为担心自己的投资债券的安全而向内地搬迁了50英里。 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军队 由于没有造成任何破坏,一些神经质的人也安静下来了,这是因为政府慷慨地向沿海各地发放了国内战争时期的一批老式枪炮。它们毫无意义地瞄着辽阔的大西洋,但是,要求舰队保护东海岸每一区域的呼声后来又高涨起来,因为就舰队的机动性而言,它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即便舰队的任务是防御,它的所属舰只也决不会退化成一座座固定不动的炮台。 海军部很清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北大西洋分舰队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即使塞韦拉不是在美国人枕戈待旦的加勒比海出击,而是攻击其他地区,这支舰队仍能以其保持完好的整体给敌人以牙还牙的打击;如果把舰队零零散散地沿着海岸线部署,那在军事上无异于自取灭亡。然而,即使是这样,还要以某种方式满足沿海城市要求海军保护的呼声。最后,海军部以折衷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北大西洋分舰队被分为两大股:一股由代理指挥官海军少将威廉·T·桑普森指挥,驻扎在基韦斯特,准备应付西班牙人对古巴和波多黎各的挑衅行动;另一股就是所谓“飞行中队”,集结于诺福克,由海军准将温菲尔德·斯科特·施莱指挥,作为一个活动的海上堡垒守卫着大西洋沿岸;另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由老式的、大多是已退役的舰只组成的北方巡逻分舰队护卫着特拉华角以北的海岸线。 与此同时,西班牙内阁正面对着美国提出的与叛乱者停战和结束集中平民的要求犹豫不决,它既担心接受美国的要求会引起国内革命,又担心拒绝美国的要求会引发美西冲突。4月9日,内阁在这两点要求上都做出了让步,但为时已晚,因为麦金利总统已经认识到高呼着“让古巴自由”的民主党人在下届选举时会将他击败,除非他断然采取行动,结束在西班牙殖民地中的恶劣状况。于是,他在11日向国会递交了战争咨文,要求政府动用陆海军力量。一个星期之后,国会通过了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古巴自由独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其军队,并批准总统利用武装力量执行这一决议,决议的最后一款——即泰勒修正案——保证,无论如何美国将不会吞并古巴。 1898年4月22日,海军部命令桑普森封锁古巴海域,封锁线从哈瓦那开始,绕过这一岛国的西端直到南海岸的西恩富戈斯。4月25日,国会宣布从4月21日起就已进入战争状态。4月29日,塞韦拉的舰队驶离佛得角,前去保卫波多黎各。塞韦拉“在选择航线、港口和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开战或回避等重大问题上拥有最大的自由”。

编辑本段结果

12月10日,双方于巴黎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整个战争期间,美军死亡约5000人(其中战死不足400人,其余多系病死)。美国以极小的代价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主要是利用了古巴、菲律宾人民的武装斗争。这次战争,成为世界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战争中,美海军战备程度较高,但陆军准备不足,陆海军协同很差,登陆作战的组织混乱,促使战后美国进一步加强海军,并力图克服战争中暴露的问题,为继续向海外扩张作准备。

谁能帮我用英文介绍美国200分!!!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ually referred to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SA, the U.S. or America, is a constitutional federal republic comprising fifty states and a federal district. The country is situated mostly in central North America, where its forty-eight contiguous states and Washington, D.C., the capital district, lie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Oceans, bordered by Canada to the north and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state of Alaska i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ontinent, with Canada to its east and Russia to the west across the Bering Strait, and the state of Hawaii is an archipelago in the mid-Pacific. The country also possesses several territories, or insular areas, scattered around the Caribbean and Pacific.

At 3.79 million square miles (9.83 million km²) and with more than 300 million people,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third or fourth largest country by total area, and third largest by land area and by popul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thnically diverse nations, the product of large-scale immigration from many countries.[7] The U.S. economy is the largest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world, with a nominal 2006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of more than US$13 trillion (over 25% of the world total based on nominal GDP and almost 20% by purchasing power parity).[4][8]

The nation was founded by thirteen colonies of Great Britain located along the Atlantic seaboard. On July 4, 1776, they jointly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hich officially declared their independenc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their formation of a cooperative union as a new nation. The rebellion was organized by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and succeeded in defeating Great Britain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the first successful colonial war of independence.[9] After briefly being governed by the 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it became clear that a more powerful central government was needed. It was formed after a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and the current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was adopted on September 17, 1787. The Bill of Rights, comprising ten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that guaranteed many fundamental civil rights and freedoms under the new government, was ratified in 1791.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acquired land from France, Spain, the United Kingdom, Mexico, and Russia, and annexed the Republic of Texas and the Republic of Hawaii. Disputes between the agrarian South and industrial North over states' right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institution of slavery provoked the American Civil War of the 1860s. The North's victory prevented a permanent split of the country and led to the end of legal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Jim Crow laws passed after reconstruction allowed racism and inequality to persist.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and World War I confirmed the nation's status as a military power. In 1945, the United States emerged from World War II as the first country with nuclear weapons, a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and a founding member of NATO.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only remaining superpower—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50% of global military spending—and a dominant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orce in the world.

History

Main articl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ve Americans and European settlers

Main articles: Native Americ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colonization of the Americas, and Thirteen Colonies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U.S. mainland, including Alaska Natives, are thought to have migrated from Asia. They began arriving at least 12,000 and as many as 40,000 years ago.[26] Several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the pre-Columbian era developed advanced agriculture, grand architecture, and state-level societies. In 1492, Genoese explorer Christopher Columbus, under contract to the Spanish crown, reached several Caribbean islands, making first contact with the indigenous population.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the majority of the indigenous American peoples were killed by epidemics of Eurasian diseases.[27]

The Mayflower transported Pilgrims to the New World in 1620, as depicted in William Halsall's The Mayflower in Plymouth Harbor, 1882On April 2, 1513, Spanish conquistador Juan Ponce de León landed on what he called "La Florida"—the first documented European arrival on what would become the U.S. mainland. Of the colonies Spain established in the region, only St. Augustine, founded in 1565, remains. Later Spanish settlements in the present-day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drew thousands through Mexico. French fur traders established outposts of New France around the Great Lakes; France eventually claimed much of the North American interior as far south as the Gulf of Mexico. The first successful English settlements were the Virginia Colony in Jamestown in 1607 and the Pilgrims' Plymouth Colony in 1620. The 1628 chartering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resulted in a wave of migration; by 1634, New England had been settled by some 10,000 Puritans. Between the late 1610s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 estimated 50,000 convicts were shipped to England's, and later Great Britain's, American colonies.[28] Beginning in 1614, the Dutch established settlements along the lower Hudson River, including New Amsterdam on Manhattan Island. The small settlement of New Sweden, founded along the Delaware River in 1638, was taken over by the Dutch in 1655.

By 1674, English forces had won the former Dutch colonies in the Anglo–Dutch Wars; the province of New Netherland was renamed New York. Many new immigrants, especially to the South, were indentured servants—some two-thirds of all Virginia immigrants between 1630 and 1680.[29]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frican slaves were becoming the primary source of bonded labor. With the 1729 division of the Carolinas and the 1732 colonization of Georgia, the thirteen British colonies that would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ere established. All had active local and colonial governments with elections open to most free men, with a growing devotion to the ancient rights of Englishmen and a sense of self government that stimulated support for republicanism. All had legalized the African slave trade. With high birth rates, low death rates, and steady immigration, the colonies doubled in population every twenty-five years. The Christian revivalist movement of the 1730s and 1740s known as the Great Awakening fueled interest in both religion and religious liberty. In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British forces seized Canada from the French, but the francophone population remained poli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southern colonies. By 1770, those thirteen colonies had an increasingly Anglicized population of three million, approximately half that of Britain. Though subject to British taxation, they were given no representation in the Parliament of Great Britain.

History

Main articl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ve Americans and European settlers

Main articles: Native Americ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colonization of the Americas, and Thirteen Colonies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U.S. mainland, including Alaska Natives, are thought to have migrated from Asia. They began arriving at least 12,000 and as many as 40,000 years ago.[26] Several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the pre-Columbian era developed advanced agriculture, grand architecture, and state-level societies. In 1492, Genoese explorer Christopher Columbus, under contract to the Spanish crown, reached several Caribbean islands, making first contact with the indigenous population.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the majority of the indigenous American peoples were killed by epidemics of Eurasian diseases.[27]

The Mayflower transported Pilgrims to the New World in 1620, as depicted in William Halsall's The Mayflower in Plymouth Harbor, 1882On April 2, 1513, Spanish conquistador Juan Ponce de León landed on what he called "La Florida"—the first documented European arrival on what would become the U.S. mainland. Of the colonies Spain established in the region, only St. Augustine, founded in 1565, remains. Later Spanish settlements in the present-day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drew thousands through Mexico. French fur traders established outposts of New France around the Great Lakes; France eventually claimed much of the North American interior as far south as the Gulf of Mexico. The first successful English settlements were the Virginia Colony in Jamestown in 1607 and the Pilgrims' Plymouth Colony in 1620. The 1628 chartering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resulted in a wave of migration; by 1634, New England had been settled by some 10,000 Puritans. Between the late 1610s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 estimated 50,000 convicts were shipped to England's, and later Great Britain's, American colonies.[28] Beginning in 1614, the Dutch established settlements along the lower Hudson River, including New Amsterdam on Manhattan Island. The small settlement of New Sweden, founded along the Delaware River in 1638, was taken over by the Dutch in 1655.

By 1674, English forces had won the former Dutch colonies in the Anglo–Dutch Wars; the province of New Netherland was renamed New York. Many new immigrants, especially to the South, were indentured servants—some two-thirds of all Virginia immigrants between 1630 and 1680.[29]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frican slaves were becoming the primary source of bonded labor. With the 1729 division of the Carolinas and the 1732 colonization of Georgia, the thirteen British colonies that would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ere established. All had active local and colonial governments with elections open to most free men, with a growing devotion to the ancient rights of Englishmen and a sense of self government that stimulated support for republicanism. All had legalized the African slave trade. With high birth rates, low death rates, and steady immigration, the colonies doubled in population every twenty-five years. The Christian revivalist movement of the 1730s and 1740s known as the Great Awakening fueled interest in both religion and religious liberty. In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British forces seized Canada from the French, but the francophone population remained poli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southern colonies. By 1770, those thirteen colonies had an increasingly Anglicized population of three million, approximately half that of Britain. Though subject to British taxation, they were given no representation in the Parliament of Great Britain.

Food

Main article: Cuisine of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cultural icons: apple pie, baseball, and the American flagMainstream American culinary art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Wheat is the primary cereal grain. Traditional American cuisine uses ingredients such as turkey, white-tailed deer venison, potatoes, sweet potatoes, corn, squash, and maple syrup, indigenous foods employed by Native Americans and early European settlers. Slow-cooked pork and beef barbecue, crab cakes, potato chips, and chocolate chip cookies are distinctively American styles. Soul food, developed by African slaves, is popular around the South and among many African Americans elsewhere. Syncretic cuisines such as Louisiana creole, Cajun, and Tex-Mex are regionall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dishes such as apple pie, fried chicken, pizza, hamburgers, and hot dogs derive from the recipes of various immigrants. French fries, Mexican dishes such as burritos and tacos, and pasta dishes freely adapted from Italian sources are widely consumed.[218] Americans generally prefer coffee to tea. Marketing by U.S. industries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ange juice and milk ubiquitous breakfast beverages.[219]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Americans' caloric intake rose 24%;[218] frequent dining at fast food outlets is associated with what health officials call the American "obesity epidemic." Highly sweetened soft drinks are widely popular; sugared beverages account for 9% of the average American's caloric intake

请问有没有人有关于美国总统的英文PPT啊

英文的没找到~~~~~·

首先允许我对冒着严寒、远道而来的观众表示感谢。

我们此行都为了一个目的。我感谢大家的热情,但在我心里知道你们并不仅仅为我而来,你们此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你们相信这个国家的未来。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你们相信和平将至;在失望的时候,你们相信希望尚存;现实政治将你们拒之门外,让你们安于现状,长期分隔你我,你们相信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团结的民族,实现无限的可能,创造一个更加完美的联邦。

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让我告诉你们我是如何到这里来的。正如你们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那样,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伊利诺伊州公民。我是在20多年前搬到这里来居住的。那是我还是一个年青人,大学毕业才一年。我在芝加哥一个人都不认识,既无经济来源,也举目无亲。但有几个教堂为我提供了一份社区组织者的工作,每年可以收入13000美元。我甚至先前都没有去看过一眼那些教堂就接受了那份工作,因为我心里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简单而又伟大的理念——可以通过这份小工作来为创造一个更好的美国作点贡献。

我的工作让我有机会去拜访了几个芝加哥最贫穷的社区。大量工厂的关闭给这些社区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我加入到牧师与普通教职人员的队伍中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发现人们遇到的并不只是地区性的问题——关闭一家钢铁制造厂的决定来自遥远的行政主管;学校里书本和电脑的缺乏可以归咎于千里之外政治家们倾斜的工作重心;当一个孩子诉诸暴力时,他的心灵空洞政府永远无法弥补。

正是在这些社区里我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好的教育,并且我理解了基督教信仰的真谛。

经过三年的工作,我去(哈佛)法学院学习,因为我希望了解法律如何为这些需要的人们提供服务。我成为了一位民权律师,并且教授宪法课程,之后不久,我意识到我们尊奉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有赖于广大有觉醒意识的选民的积极参与。我怀揣着这些想法来到了州首府,成为了一名州参议员。

正是在这里,在春田,我看到整个美国的合流——农民和教师、商人和工人,所有人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所有人都希望获得一个席位,所有人都强烈要求自己的发言被重视。我在这里建立起了长久的友谊——我看到许多朋友也在今天的观众中。

正是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以一种不让人感到厌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我们可以彼此妥协,只要你心里清楚有些原则是永远不能妥协的;只要我们彼此愿意互相倾听,我们就能以真善美来代替假丑恶的人性设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去改革整个残破的死刑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为那些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健康保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税收体系改革得更公平和公正,有益于工薪阶层家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过了那些愤世嫉俗者所认为永远不能通过的伦理改革法案。

正是在这里,在春田,当东西南北的朋友汇集于此,让我想起了美国人民的正派与宽容——我就是从这里开始相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有希望的美国。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破旧的州议会大厦的荫影下,在这林肯当年呼吁“分裂的大厦不能久存”的地方,共同的希望和梦想仍然存在的地方,我在你们面前宣布我将参选美国总统。

我知道这一声明有一点冒昧——甚至有那么一点大胆。我知道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学习华盛顿的做派。但是我在那儿的时间已经足够让我认识到华盛顿的做派需要改变了。

我们国父的天才之处在于他们设计了一种可以被改变的政治制度安排。我们需要用心而为,因为我们曾经改变过这个国家。面对暴政,一群爱国主义者的努力最终使大英帝国臣服。面对分裂,我们团结了整个民族,解放了黑奴。面对大萧条,我们让工人重回工作岗位,并使数以万计的人们脱离贫困。我们欢迎远方的移民,我们将铁路延伸到西部,我们将一位宇航员送上月球,我们还听到了马丁?路德?金的呼吁——让公平和正义如水之滔滔。

每一次,新一代的美国人都会勇敢地承担并完成那些需要完成的工作。今天我们又一次受到了感召——到了该我们这一代做出回应的时候了。

那是我们永不动摇的信仰——尽管只有微小的可能,热爱这个国家的人们可以改变它。

这就是阿尔伯罕?林肯的信念。他有自己的怀疑,有失败,也有挫折。但是通过他的决心和言语,他推动了美利坚这个民族的前进,并协助我们解放了一个种族。正是因为成千上万的人们加入到他的事业中,所以我们不再分裂,不论南方还是北方,不论奴隶还是自由人。正是因为各个种族、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在林肯故去后继承他的事业,不断为自由而奋斗,我们今天才得以作为一个民族——作为美国人民共同面对新千年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对石油的依赖威胁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学校里那么多儿童并不在好好学习,广大家庭努力挣扎着赚取工资来为各种支票买单。我们听说并了解这些挑战。我们谈论它们已经很久了。

我们无法应对这些挑战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合理的政策和可行的方案。阻碍我们的是无效的领导,小规模的政治架构——我们被那些繁杂的琐事吸引了注意力, 我们长期以来对艰难抉择的回避,我们希望容易地得到政治加分,而不考虑好好工作、达成共识来共同解决大问题。

在过去的六年中我们不断被告知逐年增加的债务负担不是问题,美国人所担心的医疗卫生费用的激增和工资的停滞的情况并不存在,气候变化只是愚弄人的把戏,还有强硬的言辞和一场构想拙劣的战争可以用来代替外交、战略和远见。当所有其他都失败的时候,当卡特里娜飓风来临时,或者伊拉克战场士兵阵亡人数上升时,我们被告知我们的危机源于其他人的错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失败,却被告知应该指责另外一个党、或者同性恋者,或者移民。

而当人们在幻灭和绝望中转移目光的同时,我们知道那片真空是由什么填补的。那些愤世嫉俗者、说客还有那些特殊利益集团把我们的政府转变成了一场只有他们才玩得起的游戏。他们能大笔一挥,开出支票解决问题,而你却要为他们买单;他们有特权可以获得各种资源,而你却需要写申请信,他们认为政府归他们所有,而我们今天就是把政府从他们手中夺回来的。这种政治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到了我们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时候了。

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我非常自豪地协助领导了在国会的辩论,从而导致了自水门事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伦理改革。

然而华盛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并不简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确定轻重缓急。我们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尽管政府在走向我们需要的变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单凭更多的金钱和计划并不能保证能让我们获得预想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需要学会承担以下责任--在儿童心中灌输成功的观念,去适应更具竞争力的经济,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还有学会去承担某种程度的牺牲。所以让我们就此开始。让我们共同着手去做这项艰巨的工作。让我们来实现整个国家的转变。

让我们称为这样一代人:重塑我们的经济使之能在数字化时代保持高度的竞争力。让我们为学校订立更高的标准,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它们发展。让我们招聘新的师资力量,为他们提供较高的薪水和更多的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我们调整高校学费,投资于科学研究,让我们在美国各个城市和乡村的中心修建更多的信息高速公路(宽带)。

当我们的经济开始改变的同时,让我们成为这样一代人:确保我们国家的工人们分享到经济繁荣的果实;保护公司所承诺的、雇员辛勤工作所得的酬劳。让我们努力让勤劳的美国人可以为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有所积蓄。同时也请允许我们的工会和他们的组织者再次激励起这个国家中产阶级的发展。

让我们成为根除美国贫穷现象的一代人。每一个希望获得工作的人都可以通过职业训练而获取一份工作,获得足够的工资来支付各种花费,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照顾从而在他们上班时可以让孩子呆在安全的地方。让我们做好这些事。

让我们成为最终努力解决医疗危机的一代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节省开支:更多的关注疾病预防、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来减少行政开支。此时此刻,我们这代人要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将会在下任总统第一届任期结束时让美国每一个人都享有医疗福利。

让我们成为最终让美国摆脱石油依赖的一代人。我们可以利用国产的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乙醇来作为燃料,同时也鼓励生产更多节省燃料的汽车。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控制温室气体数量的系统。我们可以将全球气候变暖这场危机转化成一个创新的机遇,增加就业机会,刺激商业,给全世界树立一个榜样。让我们成为这样一代人,让未来的人们以我们今天所做的而自豪。

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成为这样一代人,永远牢记在那个9月11日所发生的一切,以我们所有的力量来对抗恐怖分子。政治已经无法在这个问题上将我们分化——我们可以共同行动来保卫国家的安全。我与共和党参议员迪克? 鲁格合作通过了一项 法案,确保销毁世界上某些最致命的、没有防护的武器。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努力依靠一支更强大的军队来追踪恐怖分子,紧缩他们的金融网,我们还可以改善我们情报机关的效率。但我们还需要明白我们最终的胜利还在于重建我们的联盟,将那些信念和价值输出到国外,为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机遇。

但如果我们不结束伊拉克战争,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许多人都知道我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战争。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今天我们为那些痛失亲人的家庭、无数心碎的人们和那些消逝的年轻生命而感到悲伤。美国,是时候把我们的军队撤回来了。是时候承认牺牲美国人的生命是永远无法解决其他国家国内战争中的政治分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计划将我们的军队在2008年3月之前全部撤回来。让伊拉克人知道我们不可能永远在那里,这是我们最后的也是最美好的希望来给逊尼派和什叶派施加压力让他们坐到谈判桌前磋商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最后,还有一件事,好好处理这场战争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做还不算晚——军队将士的归来——我们的老兵——他们付出了最多的牺牲。让我们为他们提供所需的照顾,重建他们钟爱的部队,以此来褒奖他们的英勇气概。让我们成为这样一代人,现在就开始着手做这件事。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相信我们可以完成那么多事。我理解他们所持的怀疑态度。毕竟每四年,两个政党的总统候选人都会做出类似的承诺,我想今年也不会例外。所有参加总统竞选的人都会去全国各地拜访,提出详细的计划,发布宏伟的演说。我们都会鼓吹那些自己所具备的特质,证明自己足以胜任领导这个国家。但是多少次,当选举结束时,五彩纸屑被清理一空后,所有的承诺都开始在我们的记忆中淡除,而游说者和特殊利益集团则开始活动,人们一如既往地转身,失望,开始继续为自己个人打拼。

这就是为什么这场竞选不仅仅是关于我。它是关于我们的——它必须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这场竞选必须称为你们实现所有的希望和梦想的一个平台、一种途径。这需要你们贡献时间、经历和建议——当我们做的令人满意时,推动我们更进一步努力;当我们做的不好的时候,也让我们知晓。我们通过这场竞选需要重新寻回公民的意义,恢复我们对共同的目标的认同,同时也意识到没有什么艰难险阻可以抵挡数以万计人们寻求变革的呼声。

大家各顾自身,这场变革就不会发生。维持分裂状态,我们势必失败。

但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瘦高个春田律师的成长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

他告诉我们语言中蕴含着力量。

他告诉我们信仰中蕴含着力量。

在所有种族、地区、信仰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下面,我们同属于一个民族。

他告诉我们希望中蕴含着力量。

当林肯召集起反对奴隶制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听到他说:“因为奇怪、不和谐、甚至邪恶的原因,我们从四方赶来,聚集一堂,共赴战争。”

这就是我们今天聚集于此的目的所在。

这就是为什么我加入到这场选战中来的原因。

并不仅仅是获得一个职位,而是与你们大家一起改变这个国家。

我希望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为了公平和机遇。

我希望那个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为了所有美国人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医疗福利。

我希望我们能够承担起这份永无止境的光辉事业,共同努力改善我们的联邦,创造一个更好的美国。

如果你愿意加入到我这看似不太可信的寻求过程中,如果你感到了命运的召唤,和我一样看到了眼前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和我一样感觉到是时候清醒起来,抛开我们的恐惧,以行动来弥补我们对历史和未来人们的亏欠,这样我就准备好接受这份事业,与你们一起前进,与你们一起努力。我们共同从今天开始,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在这个星球上掀开一片新的自由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