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制作PPT数字故事

所谓PPT数字故事就是用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通过PPT把你的故事呈现给大家。

大班数学绘本《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活动目标:1、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毛毛虫的聪明、智慧,树立自信。活动重点:帮助幼儿从顺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激起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换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难点:在一系列提示性的问题引领下帮助幼儿理解图意,知道天平秤称重的实际意思通过比较进行排序。活动准备:小动物图卡等操作材料每人一套,故事ppt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出,激发兴趣二、欣赏故事绘本,根据故事内容按动物身体上的不同特征排排队(一)动物比身高1、动物比高矮,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交流:说说按这样顺序吃桃子的理由。(二)动物尾巴、耳朵比长短2、幼儿操作:提示幼儿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兔子或猴子),排序比长短。3、讨论小结:(三)动物比轻重1、提问引导:2、幼儿观察比较3、幼儿操作:按从重到轻排序。动物们要考考大家,按照动物的重量从重到轻来排一排。看看谁能第一个吃桃子,谁第二个吃谁最后吃。4、讨论小结:三、幼儿以毛毛虫为第一进行排序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2、幼儿操作:身高、耳朵和尾巴的长短,还有体重为毛毛虫排出第一。

趣味数学故事

“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说明桃子数除以3、4或5都余1。由于3、4、5互质,所以这样的数只能是3×4×5=60的倍数再加1,即61、121、181、241……而这些数中小于100的只有61,故他们摘桃子的个数都是61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的PPT

网上有很多。如: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PPT

有关中国和外国著名的数学家的小故事PPT

数学家的故事

介绍1840年-1949年外国数学家的故事ppt

数学童话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绩。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数学童话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数学童话故事篇1:七个心眼的狐狸和一个心眼的猫头鹰

一天,猫头鹰遇到一只狐狸。狐狸大吹特吹自己的聪明和智慧。

猫头鹰问:“兄弟,你有多少个心眼?”

狐狸吹牛:“七个。”

猫头鹰说:“难怪你这么聪明呢,我只有一个心眼。”

不久,猫头鹰又遇到狐狸,但是这次狐狸在逃命。猎人在追狐狸,猎狗要捉住它。狐狸飞快地逃跑,最后钻进了一个洞里。

猫头鹰追着狐狸问:“你有多少个心眼?”

狐狸回答:“六个,刚才丢了一个。”

与此同时,猎人和狗越来越近,狐狸不知道如何是好。

猫头鹰又问:“老朋友,现在你还有多少个心眼?”

“我的天,我的心眼都丢了,现在一无所有了。”狐狸战战兢兢地说。

“你吹嘘的聪明和智慧到哪里去了?”

“您行行好吧,救救一个让狗追得无路可逃的可怜的家伙吧。”这时狐狸只能求救。

猫头鹰说:“那好吧,虽然我只有一个心眼,但我要看看靠这一个心眼能否救你。我会躺在洞口装死,到时猎人和狗肯定会注意到我,你就趁机逃命吧。”

果不其然,猎人发现了猫头鹰,好奇地问道:“这只鸟怎么了?是一只死鸟吗?”

正在猎人想把猫头鹰拿开时,狐狸乘机逃跑了。

不久,猫头鹰又遇到了狐狸。猫头鹰说:“遇到危险的时候你的七个心眼有用吗?记住,要的越多,失去的也会越多!你看,我虽然只有一个心眼,但这个心眼很有价值!不像你,心眼那么多,却用不到正经地方。”

数学童话故事篇2:小白兔买萝卜

小白兔来到嘟嘟熊的萝卜店,准备买1千克的胡萝卜去看望外婆。小白兔打量着众多用篮子装好的萝卜,从中挑选了一篮萝卜,把它放在天平秤上秤后,嘟嘟熊指着天平上的刻度说:“呀!你的眼光真好!这篮萝卜正好是1千克!”说完,嘟嘟熊把萝卜递给了小白兔。

小白兔如数付费后,提着萝卜打算走,站在一旁的机灵猴指着萝卜篮子对它说:“兄弟,你买萝卜回家吃,难道连篮子也吃下肚子吗?”小白兔沉思了片刻,恍然大悟:“呀,我太糊涂啦!我只顾着看装萝卜的篮子的外形,竟然忘了篮子自身的重量。”它回头问嘟嘟熊:“篮子的重量是多少呢?这篮子里究竟有多少萝卜?”

嘟嘟熊重新取来一个一模一样的空篮子,放在天平上,称出重量为280克。随后,嘟嘟熊往里面放进了一些萝卜。这时,篮子与萝卜的总重量为1千克。小白兔摸了摸脑门儿说:“篮子的重量为280克,萝卜的重量则为1000——280=720(克),还少280克萝卜。”嘟嘟熊继续往篮子里放进一些萝卜,这时,萝卜和篮子的总重量为1280克。小白兔挠了挠脑袋说:“现在,萝卜的重量为1280——280=1000(克)。1000克=1千克,这才正好是1千克萝卜呢!”说完,小白兔提起这篮萝卜,开开心心地朝外婆家走去。

数学童话故事篇3

森林里有20只猴子,他们和睦相处,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大家平分,从不亏待哪一个。

有一次,20只猴子共采到130只野梨,可就是算不出每只猴子应当得几只梨。猴子们忙了半天,肚子饿得咕咕叫,又不能马上吃到梨,有的急得乱蹦乱跳,有的急得抓耳挠腮。

猴子分梨的情景早已给躲在外面的一只狐狸看得一清二楚。这时候,狐狸大摇大摆地向猴子们走来,“猴老兄,什么事使你们这样着急啊?”不等猴子回话,狐狸就接着说:“是梨子分不匀吧,这件事好办,让我来帮帮忙,怎么样?”

“太好了!”几只猴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于是狐狸装模作样地一五一十地数着,接着又数了数猴子的只数说:“你们的 130 只梨,给 20只猴兄弟分,按算式‘130÷20’,每只猴兄弟应当得……”

狐狸一边说,一边在地上写出了除法竖式“”,130÷20并且在13的后面划去一个0,在2的后面也划去一个0,这样很容易算了。

猴子们看着“”,连连点头,一只猴子抢着说:“我们各得 只梨,还余1只梨”。狐狸拍了拍那只猴子的肩膀:“老兄很聪明,现在你们大家都来拿6只走,最后余下的一只就给我来尝个鲜吧。”

“慢着!”这时,一只金丝猴跳到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除法竖式说:“竖式中除数、被除数都划去一个0,表示把它们同时缩小了10倍,因而余数被缩小了10倍,这样,你要的那零头不是1只,而是10只。”

“原来狐狸帮忙,没安好心呀!”其它的猴子一下子都明白了。

要3篇长一些的数学趣味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取胜的对策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下面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

分析:因为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所以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个数,使此数与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规则,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这样,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狐狸瘸着腿一拐一拐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

瘸腿狐狸看见老山羊在卖大葱,走过去问:“老山羊,这大葱怎样卖法?共有多少葱啊?”

老山羊说:“1千克葱卖1元钱,共有100千克。”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问:“你这葱,葱白多少,葱叶又是多少呀?”

老山羊颇不耐烦地说:“一棵大葱,葱白占20%,其余80%都是葱叶。”

瘸腿狐狸掰着指头算了算,说:“葱白哪,1千克我给你7角钱。葱叶哪,1千克给你3角。7角加3角正好等于1元,行吗?”

老山羊想了想,觉得狐狸说得也有道理,就答应卖给他了。狐狸笑了笑,开始算钱了。

狐狸先列了个算式:

0.7×20+0.3×80=14+24=38(元),然后说:“100千克大葱,葱白占20%,就是20千克。葱白1千克7角钱,总共是14元;葱叶占80%,就是80千克,1千克3角钱,总共是24元。合在一起是38元。对不对?”

老山羊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数来,只好说:“你算对了就行。”

“我狐狸从不蒙人!给你38元,数好啦!”狐狸把钱递给了老山羊。老山羊卖完葱往家走,总觉得这钱好像少了点,可是少在哪儿呢?想不出来。他低头看见小鼹鼠从地里钻了出来。他让小鼹鼠帮忙算算这笔帐。

小鼹鼠说:“你原来大葱是1千克卖1元。你有100千克,应该卖100元才对,瘸狐狸怎么只给你38元呢?”

老山羊点了点头,知道自己吃亏了。可是他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吃的亏?

鼹鼠说:“狐狸给你1千克葱白7角,1千克葱叶3角,合起来算是2千克才1元钱,这你已经吃一半亏了。”

老山羊问:“吃一半亏,我也应该得50元才对,怎么只得38元呢?”

鼹鼠写了一个算式:

(1-0.7)×20+(1-0.3)×80=6+56=62(元)。“你1千克葱白吃亏0.3元,20千克吃亏6元;1千克葱叶吃亏0.7元,80千克吃亏56元,合起来正好少卖了62元。”

老山羊掉头就往回跑,看见狐狸正在卖葱,每千克卖2元。老山羊二话没说,一低头,用羊角顶住瘸腿狐狸的后腰,一直把他顶进了水塘里。

亲,我写的就是五年级的啊,直接写了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