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冬季养生如何饮食ppt
1、羊肉汤
功效:具有滋补功效,由于羊肉汤属热性,可以温胃御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因此不宜多喝。除此之外还有着补虚壮阳,暖身暖胃的作用。一般对于身体虚弱,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在冬天多吃羊肉汤是非常有好处的。
制作方法:
1.先将羊肉、羊骨架清洗干净,羊杂也处理干净,把羊肉、羊杂放一个锅内煮,可放些葱姜等除去腥味(不宜放大料,串味),待羊肉、羊杂煮熟之后,捞出切成片,备用。
2.将羊骨架放入锅中,加满清水,开火熬制一个小时左右,将表面浮起的杂质舀出,便得到较为干净的汤汁,放入一些葱姜,继续熬制,待汤熬制成为乳白色便可以了。(此步骤耗时较长,须有耐心)
3.把切好的羊肉、羊杂放碗里,加入一些葱花、香菜,蒜黄之类的菜,添加适量精盐,把熬好的羊汤趁热倒入碗里,好了,一碗色泽乳白,口味鲜香醇正的羊肉汤就做好了。配上千层饼或火烧,味道真的好极了。若是喜欢辣的话,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当的辣椒。
2、白莲百合糖水
功效:能清心润肺,滋养肌肤。
制作方法:先将适量的鲜百合清洗干净并将其叶瓣剥开;湘白莲用清水浸泡并去除外皮及莲心,清洗干净。然后将准备好的鲜百合、湘白莲肉同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煲约半小时,煲好前5分钟加进白砂糖即可。
食疗与饮食养生
食疗与饮食养生
食疗与饮食养生,要想美丽,那么对于自己的保养就一点都不能疏忽,无论是饮食还养生保健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和研究,有效果的一定要多多使用,下面分享食疗与饮食养生。
食疗与饮食养生1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不仅在防治疾病和病后康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妇女的美容养颜、老人的抗衰延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以及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国传统饮食最讲究均衡,就是要保持食物的多样,一般以谷类食物为主,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同时每天也要摄入充足的豆制品,还有鱼,肉和牛奶等动物类食物也要适量摄入。首先主副食要保持分明,传统饮食很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要。日常也要记得增加肉类等少量脂肪,同时也要坚持低温烹饪,少吃加工食品。
食疗治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提高体质,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恢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食疗法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针对亚健康的情况,其次才是患病的患者,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食疗法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时,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治疗充满营养。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食疗就应该随着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再如,阳虚体质的人,宜食用羊肉、荔枝等温热助阳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宜食用枸杞、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二)辨证施食
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食疗养生强调了辨证施食。所谓辨证施食,是指根据不同的病证来选用食物,从而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促使气血阴阳趋向平衡、稳定。如阳虚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壮阳温补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宜食银耳、黑木耳等滋阴的食物。
(三)调运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的功能正常,则消化正常、气血调畅、五脏安和,人体就能健康长寿。因此,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食疗中用于调补健运脾胃的食物或药膳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大枣,以及茯苓粥、山药粥等。
(四)食药结合
食疗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食物和药物相结合,经过烹调制作成美味可口的膳食,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这种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们享用,以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例如《金匮要略》所收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又是美味佳肴。
食疗与饮食养生2
食疗学和营养学都是研究食物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的两门学科。食疗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而营养学是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所以两者有其内在联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营养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人体生理活动中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来源于各种食物,营养素供给机体能量以及生活和生长的需要物质,并能调节机体生理作用,所以合理供给营养素是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如果某种营养素缺乏则可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
营养素不平衡也能引起疾病,如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重要原因之一。锌的缺乏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维生素C、维生素E的不足及微量元素硒缺乏则可引起抗氧化功能下降,是引起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因素之一。
食疗是通过食物的四气五味和功效对人体起养生保健作用,食物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各种食物还有不同的功效。食疗在保健中的作用,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充分说明食疗在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医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在食疗中同样起指导作用。
《金匮要略》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阳气虚弱的病证,应该甘温益气,使阳气旺盛;阴精亏损者,应用厚味之品,补益精血,使阴精充足;对阴虚火旺者,宜甘凉清补;阳虚者,宜味甘温补。因此,在辨证施食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食物。
食疗与饮食养生3
一、银枸明目汤
用料:银耳15克,枸杞15克,鸡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盐拌匀待用。将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枸杞洗净待用。将锅置火上,放入清汤,加以上调料,随即放入银耳、鸡肝、枸杞烧沸,撇去抚摸,等鸡肝刚熟,将茉莉花撒入碗内即可。
用法:每日两次,佐餐食用。
功用:补肝益肾,明目美颜。适用于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两眼昏花,面色憔悴等。适合春季常服。
二、番茄猪肝片
用料:番茄250克,猪肝6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肝洗净切片,番茄洗净切片,一同放入锅内加火煮熟,放调料集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用:清热,凉血,补肝明目。适用于维A缺乏者食用。
三、参枣米饭
用料:党参10克,大枣2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
制法:将党参、大枣放在锅内,加水泡发,然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打造,药液备用。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适量,经蒸熟后,扣在盘内,然后把党参、打造摆在糯米饭面上。将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倒在枣饭上即可。
功用:健脾益气,用于体虚其若,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四、玫瑰枣仁心
用料:猪心1个,枣仁20克,玫瑰花10克。
制法:将猪心去脂膜,洗净。枣仁略炒与玫瑰花共研末,灌入住心中。将灌药的猪心盛碗中,隔水蒸或上笼屉蒸至熟透。
用法:食用时去心内药末,切片,拌调料服用。
功用:养心血,宁心神。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如何健康饮食与养生
中医养生的饮食6原则:食要早、食要少、食要暖、食要缓、食要淡、食要软。
食要早早就是到了饭点得吃饭。另外,从中医的角度讲,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还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食要少古人常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就是说每餐饭留那么一两口,给肚子两分的空间。《黄帝内经》也提倡“饮食有节”。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食要暖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
食要缓这个缓,一来是说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二来是想强调要把吃饭当成一件惬意的事情,别吃得太累。
食要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淡字,是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
食要软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软不吃硬”,所谓“硬食”,除了指坚硬的果实类物品外,还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腻一类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说到底,6原则其实就是让饮食顺应食物和人体的自然。
现代人很注意饮食,网上关于长寿老人怎么吃、吃什么的介绍很多,发现,这些长寿食谱都不一样,有些老人平生吃素,另外一些老人却很爱吃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心情开朗,没有忧虑。所以,调摄精神、心态,才是养生的重点。
饮食与养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饮食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酸与碱:食物分为酸性与碱性,一般粮食类(大米、面粉、玉米等)、肉类(猪、牛、羊等)、禽类(鸡、鸭、鹅等)、水产类(鱼、虾、贝等)、蛋类、花生、核桃、糖类、用谷物酿制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较多,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红薯、土豆、海带、豆类、香菇、黄瓜等,含钾、钙、钠、镁等元素较多,则属碱性食物。酸性与碱性食物分别会给人体血液和体液带来酸性或碱性倾向。在健康状态下,人的体液一般呈弱碱性,如摄入太多酸性食物,会影响营养吸收,形成酸性体质,易患疾病;过多进食碱性食物会使人体液偏碱,也不利身体健康。日常膳食中应注意两类食物的适量搭配,力求酸碱平衡。
寒与热:食物从中医角度来说都可入药,且具寒、凉、温、热、平等性质。因体质应以阴阳协调为好,日常饮食应针对性多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使阴阳相调和,才是健康之本。某些病患更应注意食物寒温性。适当忌口,更有利疾病治疗。如温性食物有鸡肉、芋头、南瓜、辣椒、生姜、大蒜、韭菜、糯米、柑桔、柿子、李子、石榴等,羊肉、狗肉、胡椒、荔枝、菠萝等则性热助火;寒性食物有鸭肉、猪肉、海带、田螺、竹笋、白菜、茄子、苦瓜、香蕉等;凉性食物则有黑豆、黄瓜、芥菜、梨子、桃果、柚子等;平性食物有鸡蛋、食糖、番茄、红薯、玉米、莲藕、苹果等。要注意不同食物性质的合理搭配,保持身体阴阳调和。体质虚寒者不宜多吃温热性食物,也应视气候适当择性偏食。
精与粗:现代人越来越食而偏精,近年来出现粗食杂食热。精食通过加工已属非天然食品,并不利健康;但精食在加工中损失大量营养物质,容易导致营养不平衡,产生高生活水平下的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变“食不厌精”的不良饮食习惯,主食粗精搭配,保证充足营养。
肥与瘦:过去,人们爱吃肥肉以保证足够脂肪。生活好了,人们又怕脂肪过多产生脂胖或胆固醇过多,易患上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其实,脂肪在人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肥肉中含胆固醇为每百克107毫克,远低于蛋黄、虾米、鱼籽等,但含有维生素A、D,所以应肥瘦兼取。特别是正在发育的青年人吃些肥肉更有益于生长。人们普遍爱食用植物油,更应适量进食肥肉,使部分动物油发挥调节营养作用。
软与硬:食物有软硬之分,饭也有干稀之别。幼儿应多吃硬食,利于牙齿生长;老年人体质衰退多进食软食以加快营养吸收。肠胃病患者不可常食太硬太干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诱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年轻人常食硬食利于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故生活中可多食软性食物,保证营养充分吸收。最好软硬相配而有所侧重。
咸与淡:盐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血容量,控制人体细胞内外水分的流通。人体进食盐分过少会影响健康,但食盐量过高已被证明与高血压、心脏病的高发病率有联系。目前人们的食盐量普遍过高,所以要适当控制食盐量。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盐的量应在5~6克之间,相当于15~35克酱油的含盐量。
甜与苦:常吃甜食能补气血,利于解除肌肉紧张,还有解毒作用;但食甜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和血液中胆固醇增加,使身体虚胖。青少年吃糖过多会影响营养吸收造成营养不良,故每人每年有8千克糖足矣。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苦味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作用。研究发现苦味食物具抗癌及降血糖作用,适当多些“自找苦吃”,能得到“苦口良心”的好处。
荤与素:荤者,肉食也。荤食过多给现代人带来许多身体的不适和疾病,如使胆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压及肥胖症高发等,由此人们特别是国外开始兴起“吃素”。确实,荤食过多给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多吃素食会促进酸碱平衡,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避免肥胖,还能养颜美容,但长期素食也是弊多利少。素食者会使蛋白质得不到充分供给,人体某些消化功能逐渐衰退,引起物质交换失调,导致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长期蛋白质不足还是消化道肿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建议每周一素食或一日荤一日素的饮食方式。
快与慢:社会节奏加快,“快餐”应运而生,大受青睐,但快餐也存在不少问题,化学添加剂较多,营养不全面,卫生条件较差,有违传统饮食文化及饮食习惯。国外目前已在兴起“慢餐”运动,以保护历史形成的饮食文化为己任,推荐丰富多彩的传统烹调方式,提倡进餐时细嚼慢咽,以帮助消化,保护胃、胰、胆等器官不受强烈刺激,降低餐后高血糖。
饥与饱:人饿了要进食。现代人生活优越,有人以享口福为首选,大吃大喝引来身体诸多疾病。那么,人应该吃饱一些还是饥饿一些好呢?《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条件之一。孙思邈说: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现代人科学饮食观应是“凡食之道,无饥无饱”,即不可经常饿极也不可时常饱极。长期饥饿会使人体肝脏解毒能力降低,而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超过肝、肾处理氨的能力,产生氨中毒,毒害中枢神经,故最好能做到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饥饱有度。有关医学研究还表明,人饥一餐或一日还可使人体处于空虚状态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杂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身体代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