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物理题库或学习软件共享软件
bbs.school-edu.cn-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地球卫星
bbs.school-edu.cn-功-说课
bbs.school-edu.cn-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10
bbs.school-edu.cn-如何面对学生学物理困难现象
bbs.school-edu.cn-推荐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
bbs.school-edu.cn-力、物体的平衡.wps
bbs.school-edu.cn-功(1)
bbs.school-edu.cn-凹透镜成像
bbs.school-edu.cn-学海乐苑04-05年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直
bbs.school-edu.cn-中国东风5型战略导弹
bbs.school-edu.cn-振幅、周期和频率2.doc
bbs.school-edu.cn-基础知识训练-电容
bbs.school-edu.cn-牛顿第二定律.doc
bbs.school-edu.cn-油膜法2
bbs.school-edu.cn-凸透镜成像作图法
bbs.school-edu.cn-右手定则
bbs.school-edu.cn-早期的静电学研究
bbs.school-edu.cn-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bs.school-edu.cn-纵波的形成与传播
bbs.school-edu.cn-回旋粒子加速器
bbs.school-edu.cn-光的直线传教案
bbs.school-edu.cn-小火箭
bbs.school-edu.cn-自感1
bbs.school-edu.cn-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练习题
bbs.school-edu.cn-焦耳定律
bbs.school-edu.cn-气体的状态参量复习
bbs.school-edu.cn-关于电场强度定义的教材分析
bbs.school-edu.cn-物体的内能5
bbs.school-edu.cn-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bbs.school-edu.cn-振幅、周期和频率2.ppt
bbs.school-edu.cn-受力分析7
bbs.school-edu.cn-牛顿第三定律(2)
bbs.school-edu.cn-气体经典例题解析
bbs.school-edu.cn-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
bbs.school-edu.cn-光的折射定律4
bbs.school-edu.cn-加速度
bbs.school-edu.cn-回旋加速器
bbs.school-edu.cn-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bbs.school-edu.cn-光的折射5
xfgnbcvb
bbs.school-edu.cn-物体的内能2(2)
bbs.school-edu.cn-离心现象及其应用随堂练习题
bbs.school-edu.cn-匀加速直线运动.exe
bbs.school-edu.cn-遥感传感器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小船过河问题(6)
bbs.school-edu.cn-惯性棋子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的图像-典型题剖析
bbs.school-edu.cn-巩固小结(2)
bbs.school-edu.cn-两木块连接受水平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bbs.school-edu.cn-磁现象电本质
bbs.school-edu.cn-斜抛运动知识要点
bbs.school-edu.cn-水波中的船
bbs.school-edu.cn-自感现象实验1
bbs.school-edu.cn-气体状态参量知识点解析
bbs.school-edu.cn-碰撞与动量守恒难点辨析
bbs.school-edu.cn-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7)
bbs.school-edu.cn-简谐振动3
bbs.school-edu.cn-什么是激光
bbs.school-edu.cn-恒定电流复习2
bbs.school-edu.cn-浮力
bbs.school-edu.cn-运动分解与合成
bbs.school-edu.cn-库仑定律
bbs.school-edu.cn-示波器的使用
bbs.school-edu.cn-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bbs.school-edu.cn-牛顿运动定律试题10
bbs.school-edu.cn-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bbs.school-edu.cn-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4)
bbs.school-edu.cn-宿迁市新星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上学期
bbs.school-edu.cn-光的波动性
bbs.school-edu.cn-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习题2
bbs.school-edu.cn-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2
bbs.school-edu.cn-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
bbs.school-edu.cn-力的练习
bbs.school-edu.cn-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计算2
bbs.school-edu.cn-简谐振动8
bbs.school-edu.cn-静摩擦力(视频)
bbs.school-edu.cn-浅谈数码相机拍摄中的测光及其技巧
bbs.school-edu.cn-牛顿第三定律.ppt
bbs.school-edu.cn-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2
bbs.school-edu.cn-静电除尘
bbs.school-edu.cn-雷1
bbs.school-edu.cn-三棱镜对光的折射
bbs.school-edu.cn-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swf
bbs.school-edu.cn-功-教案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的能量受迫振动共振
bbs.school-edu.cn-关于波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设计方案
bbs.school-edu.cn-芦溪中学2008届第一轮单元复习题1_力和物体的平衡
bbs.school-edu.cn-难点18变压器问题难点探析
bbs.school-edu.cn-让物理学的现代成果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中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全课件FLASH
bbs.school-edu.cn-曲线运动的条件
bbs.school-edu.cn-机械运动
bbs.school-edu.cn-平抛物体的运动.wps
bbs.school-edu.cn-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
bbs.school-edu.cn-国际单位制(SI)基本物理量-质量及其物理意义
bbs.school-edu.cn-力的专项训练
bbs.school-edu.cn-力的等效与替代
bbs.school-edu.cn-曲线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复习
bbs.school-edu.cn-力的平衡3
bbs.school-edu.cn-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4
bbs.school-edu.cn-浅谈多普勒效应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
bbs.school-edu.cn-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bbs.school-edu.cn-专题5光和原子物理
bbs.school-edu.cn-寿命最短的基本粒子
bbs.school-edu.cn-自由落体运动1
bbs.school-edu.cn-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集(7)
bbs.school-edu.cn-文理基础物理复习题
bbs.school-edu.cn-重力势能.doc
bbs.school-edu.cn-练习使用示波器.ppt
bbs.school-edu.cn-几种常见的磁场(新课标)
bbs.school-edu.cn-热点答疑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日照一中3
bbs.school-edu.cn-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bbs.school-edu.cn-能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bs.school-edu.cn-气体的状态参量典题解析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4
bbs.school-edu.cn-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bbs.school-edu.cn-神奇的激光
bbs.school-edu.cn-实验器材1
bbs.school-edu.cn-交流电的产生(图)
bbs.school-edu.cn-圆锥摆
bbs.school-edu.cn-运动的描述
bbs.school-edu.cn-库仑定律的应用
bbs.school-edu.cn-万有引力真的失灵了吗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典型例题解析
bbs.school-edu.cn-直线运动导引1
bbs.school-edu.cn-牛顿运动定律检测题3
bbs.school-edu.cn-物体的运动专项训练
bbs.school-edu.cn-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复习目标测试
bbs.school-edu.cn-全反射1.swf
bbs.school-edu.cn-物体的内能3(1)
bbs.school-edu.cn-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点精讲
bbs.school-edu.cn-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bbs.school-edu.cn-示范教案(实验七实验八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第2课时)
bbs.school-edu.cn-静电感应
bbs.school-edu.cn-绳拉力方向
bbs.school-edu.cn-雷声
bbs.school-edu.cn-光的反射和折射
bbs.school-edu.cn-简谐振动(.exe
bbs.school-edu.cn-形变
bbs.school-edu.cn-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5
bbs.school-edu.cn-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doc
bbs.school-edu.cn-永州四中高三物理周考试卷上学期
bbs.school-edu.cn-万有引力定律.doc
bbs.school-edu.cn-功和能.swf
bbs.school-edu.cn-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案
bbs.school-edu.cn-离心运动2
bbs.school-edu.cn-现代顺风耳-电话
bbs.school-edu.cn-滑动摩擦与表面积关系
bbs.school-edu.cn-子弹打苹果
bbs.school-edu.cn-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10
bbs.school-edu.cn-力臂
bbs.school-edu.cn-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2
bbs.school-edu.cn-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3
bbs.school-edu.cn-探究静电力基础练习题
bbs.school-edu.cn-学案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间鲁科版
bbs.school-edu.cn-力物体的平衡练习题
bbs.school-edu.cn-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三星高中第二协作片高三联考
bbs.school-edu.cn-高中物理课时同步训练《光的色散》
bbs.school-edu.cn-振动的能量、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bbs.school-edu.cn-匀加速运动的v-t图
bbs.school-edu.cn-欧姆定律-全电路
bbs.school-edu.cn-走钢丝
bbs.school-edu.cn-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3)
bbs.school-edu.cn-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二12月月考物理试题及解答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和分解.wps
bbs.school-edu.cn-曲线运动专题训练
bbs.school-edu.cn-油膜法5
bbs.school-edu.cn-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试1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图像
bbs.school-edu.cn-广东省教育学会会议讲稿
bbs.school-edu.cn-课题光的色散
bbs.school-edu.cn-碰撞中的动量守恒1
bbs.school-edu.cn-离心运动学案
bbs.school-edu.cn-油膜法1
bbs.school-edu.cn-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附答案)
bbs.school-edu.cn-平抛运动.ppt
bbs.school-edu.cn-力的分解教案参考5
bbs.school-edu.cn-光的衍射3(1)
bbs.school-edu.cn-光的反射和折射7
bbs.school-edu.cn-力物体的平衡综合检测
bbs.school-edu.cn-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
bbs.school-edu.cn-光线在球面的反射
bbs.school-edu.cn-怎样描述圆周运动(1)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的图象4
bbs.school-edu.cn-简谐运动5
bbs.school-edu.cn-全反射(必修)
bbs.school-edu.cn-物理极品教案交变电流之四
bbs.school-edu.cn-物理论述题的解题辅导
bbs.school-edu.cn-瞬时速度
bbs.school-edu.cn-玛丽居里
bbs.school-edu.cn-水作用路线图2
bbs.school-edu.cn-简谐振动的图像
bbs.school-edu.cn-依据运动状态判定物体受力
bbs.school-edu.cn-洛仑兹力(二)-能力测试
bbs.school-edu.cn-引力常量的测定3
bbs.school-edu.cn-习题课件-电容
bbs.school-edu.cn-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3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二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思路】
幼儿非常喜欢玩扑克牌,这种材料又简单易取。而且幼儿对扑克牌百玩不厌,于是我设计了本节课,把数学教育融入其中,通过玩游戏,能使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按特征分类的能力
2、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玩法】
两人各拿牌若干,数量尽量相同,若按数字分类,则分别把1—10分开放。若按花色分类,则把方块、梅花、红桃、黑桃分开放。两人同时开始,分的又快又对者为胜。
【活动规则】
两人的牌单独放,以备检查对错。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小百科:扑克,代指两种含义:一是指纸牌(playing cards);二是泛指以用纸牌这种游戏道具来玩的游戏,称为扑克游戏,如德州扑克。
大班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的:
1. 通过撕、剪、贴、画制作“木头人”,并做出各种动作造型,引发幼儿对美工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大胆制作,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 活动准备:
1长方形各色纸
2 糨糊
3 抹布
4剪刀
5卡通粘贴纸
6 水彩笔
7蜡笔
8 范例两个木头人
三.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游戏 木头人 要求幼儿做出各种动作。
边念儿歌边游戏(三、三、三,爬高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幼儿摆出动作后,老师鼓励,描述动作造型,加深幼儿对动作的印象。
2. 出示范例,学变动作造型:
(1) 幼儿表演动作造型 :你们做的动作真棒!谁来表演给大家看?(幼儿做动作)老师这儿有一个木头人(出示范例)你能把你的这个动作教给我的木头人吗?(
幼儿把范例的木头人摆出自己的动作的造型。
(2) 分别请几名幼儿表演。(谁还愿意来表演?把动作教给木头人。)提示幼儿可以两个木头人一起做动作。
3. 学习制作“木头人”
你们想也要一个会做各种动作的木头人吗?
(1) 木头人的身体用哪一张纸合适呢?你把它找出来。想一想,怎样把它做成身体?
对折再对折,撕出手臂,撕到肩膀停住。折出肩膀,用糨糊粘住(幼儿试做,老师指导)。
(2) 找一张合适做木头人腿的纸,想一想,怎么做?
对折,撕出两条腿。分开两条腿,折平。粘在身体下面。
(3) 取一张白纸,你可以画上各种样子的脸,画上头发。可以画女孩,可以画男孩,也可以画上次我们画的水果,车子等奇怪的娃娃。
(4) 在空的地方画圆圆的手、脚。画好后,剪下来装在身体上。
(5) 你还可以个他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彩笔、蜡笔、粘纸(出示材料),你们想怎样打扮都行。
(6) 木头人做好以后,你来教他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动作,贴在墙上,我们来比赛哪个木头人的动作最好玩。
4. 幼儿制作,巡回指导:
(1) 帮助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制作
(2) 指导幼儿做出各种动作造型。
(3)鼓励幼儿结伴组合做动作
5. 评价作品:老师和幼儿一起参观,讨论木头人们在做什么。请幼儿相互介绍。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消防队员是大班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角色。消防队员的奔跑、攀爬、跳跃、救人、灭火等是幼儿喜欢模仿的身体运动。结合幼儿园安全教育,将消防队员的这些身体动作编入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之中,即可以锻炼幼儿的身心,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生避难生存技能。
活动目标:
1.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增强下肢力量。
2.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运动中相互配合的能力。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助跑跨跳过0.6~0.8米宽的地面障碍物。
活动准备:
课前多让幼儿了解消防的知识,激发幼儿模仿消防队员活动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根短棍,纸盒子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手持一短棍,两两一组,两人一前一后站立,相互手握短棍扮作车厢,前面幼儿扮作司机,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开车步入场地内,听信号进行走、跑交替热身。
2.教师集中幼儿做棍棒准备活动操:上肢、转体、腹背、踢腿、下蹲、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活动。
3.自由模仿消防队员活动。
(1) 教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叔叔都有哪些本领?(引导幼儿说出消防员的本领)我们大家都来模仿一下,看谁模仿的消防队员最像。
(2) 幼儿分散在场地中,分别模仿消防队员不同的动作进行运动,教师巡回观察和提示。
(3) 集中幼儿,请几名幼儿进行消防本领展示,教师讲解。
4.带领幼儿学、练消防队员的本领。
(1) 集中幼儿,将两根相隔0.6米放置在地面上,教师进行助跑跨跳动作的示范讲解。
(2) 请几个幼儿进行助跑跨跳动作,模仿,教师进行动作难点。重点的讲解、示范。
(3) 幼儿接班在场地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助跑跨跳练习,教师 进行个别指导。
(4) 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助跑跨跳过“壕沟”(多组相隔0.8米的棍)练习与锻炼。
5.接到119火警电话后,教师扮消防队长,幼儿扮消防队员,紧急出动救火。
(1) 教师带领幼儿开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上成S形变速跑)。
(2) 幼儿成四路纵队,一、三组做云梯状,二、四组跨跳云梯,然后进行交换。
(3) 队员原地进行360度自转,拿水管灭火。
(4) 队员用棍搭成担架抢救财物(纸盒)
6.胜利完成救活任务后,队员欢呼跳跃进行放松活动。
7.队长带领队员一起模仿生活清洁动作(洗脸、洗头、擦身、搓背、捶腿)进行放松。
8.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后,带领幼儿退场。
活动反思: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很喜欢消防员和他们一起活动,都能积极回答问题。讲消防员的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加深了孩子们对消防员的认识。在游戏“我是小小消防员”中,孩子们玩得很投入,走火警逃生练习时,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正确的方法逃生。使孩子了解消防员的工作,提高防火意识,懂得火灾时的逃生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 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 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 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 、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 、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 、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 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 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
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大班教案 篇5
一、题目: 做个小气船
二、背景资料:
1、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空气,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2、空气运动时产生动力,可以推动物体运动。绑上充满空气的气球船后,气球里的空气通过吸管的口往外排出时,由于产生了反作用力,使船向空气排出的相反方向驶去。这就像火箭在把燃料往下喷射的同时往上飞,像游泳时用手和脚把水往后推身体向前进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个原理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我们想让船或其它物体加快速度时要怎么办?气球船是用空气的推进力前进的,如果加快气球的排气的速度,船的速度就会更快。吸管的大小不同,排出空气的速度也不同,吸管大的排出空气的速度快,气球船的速度也快。吸管小,排出的空气速度慢,气球船行驶的速度也慢。
三、纲要目标:
1、科学态度
目标2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现代生活用品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意识。
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心
感知身边科学现象的愿望。
对身边的各种现象充满好奇,常问“是什么?”“为什么?”
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所吸引
能经常发现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能大胆、自信地把知道的和正探究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告诉小伙伴。
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尝试
积极感知各种科技活动,喜欢摆弄。
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喜欢寻找不同的方法。
在反复尝试实践后再得出结论。
3、科学方法、能力
目标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等科技普及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借助工具观察。观察往往有局限性,为避免观察的局限性,可以借助某些工具进行。
目标2通过触摸、摆弄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尝试探索的方法和能力
学会使用一些小实验的器材。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并观察它们的效果。
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些手工练习,小制作。
学习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
四、示范性方案:
1、题目:做个小气船
2、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运动和存在。
(2)让幼儿探索出空气的运动会产生动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动力来制作许多东西。
(3)让幼儿利用气球来制作出气球船,还可以制作出会游的小鱼、小蝌蚪等等。
3、适用对象:5—6岁幼儿
4、活动建议:这个活动是任何季节都可以进行的。是设计与制作类型。
5、活动所需资源:
大吸管(直径1cm)、小吸管(直径0.5cm)、气球(未吹气时长约8cm)、小纸船、塑料袋、透明胶、塑胶纸、小水池(100cmX150cm)、剪刀、扇子。
6、活动内容及过程:
(1)玩一玩:
A、每人一个塑料袋,让幼儿把塑料袋口张开,在空气中挥动后合上口,让塑料袋鼓起来。教师问:“小朋友,我们用塑料袋装了什么?是什么东西让塑料袋鼓起来了?”(幼儿都兴奋起来,人人把塑料袋口张开,一边在空气中挥动,一边说我的塑料袋鼓起来了!有的说塑料袋有气,有的说有空气,有的说空气跑进了塑料袋……所以塑料袋鼓起来了。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B、每人一把扇子,让小朋友自己来扇扇子。老师问:你们扇扇子,觉得怎么样啊?(幼儿有的说有风,感觉凉爽……)
C、张开手掌,让小朋友对着自己的手心吹气。让小朋友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有的说感觉有气,有的说有凉风。)教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嘴里有气,我们把气吹到手心上,就觉得凉爽了,就觉得有风了)
(2)想一想:
A、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带吸管的气球来吹,把气球吹得大大的,然后放手,观察气球怎么样?气球会到处乱飞?让幼儿讨论:气球为什么会到处乱飞呢?(幼儿非常兴奋地放气球,气球满天飞)
B、每人一只小船放到水里,让小朋友用嘴对着小船吹气,看看小船会怎么样?讨论:小船为什么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会向前走?(因为我们对着小船吹气,是气让小船向前走了。)
C、教师说:刚才我们发现了把气球吹大后,放开手,气球在空中乱飞?现在我们把带吸管的气球吹大了放在水中,看一看又会怎样?(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带吸管的气球在水里跑了起来,我的气球会跑了。)
(3)做一做:
A、教师说:刚才我们发现了把气球吹大了后放在水里,气球是会走的。小船放在水里,用嘴吹气也会走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气球做个小气船哪?(教师为幼儿提供带有大小吸管的气球,塑胶纸,透明胶等等,让小朋友自己探索制作小气船。有的小朋友用大吸管做的气船,也有小朋友用小吸管做的气船。)
B、教师观察到了小朋友有的用大吸管的气球,有的用小吸管的气球,教师引导小朋友观察这两只船有什么不同,小朋友都发现一个是大吸管做的一个是小吸管做的。教师说:“好,我们来让这两只船比赛,看看哪只船快?”(结果是大吸管的船快,小吸管的船慢。)为什么呢?(小朋友都说是因为大吸管里出来的泡泡多,小吸管里跑出来的泡泡少)老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因为吸管大的气球里的空气就排出快,吸管小的气球里的空气排出慢,所以空气排出快的就速度快,空气排出慢的就速度慢。
C、延伸活动:教师启发幼儿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气球做小气船在水上游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在水上游呢?(幼儿继续探索和制作)。
7、注意事项:
8、活动研讨:
A、幼儿主体性的体现程度:整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寓教育于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之中,变“传”和“授”为对幼儿的“引”和“导”,用“空气的存在”,“空气的运动产生动力“这一科学现象的出现,牵动着幼儿不断地去发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研究,去动手操作,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B、活动中的素质点和兴奋点:活动中,每一个内容的提出都是一个兴奋点,都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特别是当幼儿将气球吹得大大的,然后放手,气球到处乱飞时,幼儿高兴极了。高度的兴奋,使之获得深刻的印象。幼儿通过玩一玩,想一想,做一做,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萌发了幼儿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积极情感,这就是活动中的素质点。
C、幼儿的记录及表述:活动中幼儿能够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但是不够连贯和规范,学习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还比较欠缺,有待培养。
D、教师的准备和整体效果:教师的准备比较充分,整体效果比较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大班教案 篇7
教案准备
1、音乐磁带;
2、球若干。
教案过程
游戏前,妈妈对小儿说:宝宝的小手真能干,会抛球,会滚球还会做许多事情,宝宝的小脚也很能干,会走路、跑步、也会像小手一样学会抛球、滚球。
1、抛球:游戏时,妈妈让小儿坐在草地上,双臂向后用手撑在地上,上身后仰,将球放在小儿两脚中间,叫小儿用脚夹住,然后两膝弯曲,两腿抬高,将夹着的求举到空中,用力向空中抛出,求落下滚出去,小儿将两腿放下。此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2、滚球:与抛球同样的准备姿势,两脚将球夹在中间,然后用脚轻轻的将球向前推出,使球向前滚出。妈妈坐在对面,用脚将滚过来的球接住,再向小儿方向推球,使球滚向小儿连续进行。
游戏规则
在玩此游戏之前,先要学会用手抛球,再叫小儿玩此游戏,由妈妈示范数次,让小儿模仿动作。
双脚夹球活动随笔:
同事不到两岁的孩子送去幼儿园了。小李同学还在家人的看护下幸福的玩着。当然,入园的年龄没有统一标准,关键在于孩子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小李和我都没有做好去幼儿园的准备。既然如此,就先不着急去了。明年再说。
晚上和小李同学玩球。先试着让他接反弹球,皮球在地上跳了两下之后,小李同学笨拙的接住了。五次里面能接住一两次。接住后,他用双脚夹住球试图蹦几步。这个动作原来小李同学是不会的,蹦不起来,只能两脚交替蹭着往前走,蹭不了几步,球跑了。
不过,今天,小李同学能完成了,皮球被夹得挺紧,虽然跳得不高,但能离开地面,也算得上是跳了哈!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能用清楚的语言"围绕"我的进步积极、有序进行交谈。
2.学习用修补的方式保持和丰富话题。
3.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进步,分享进步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小红花每人一朵,大红花一朵2,ppt《幸运大搜索》(将孩子的照片循环播放,教师听音乐随意点击停止,画面就会停在某个孩子的照片上)。
3.幼儿展示进步需要的相关材料(照片、作品)。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用清楚的语言"围绕"我的进步积极、有序进行交谈。
2.活动难点:学习用修补的方式保持和丰富话题。
3.指导要点:运用语言引导,通过同伴评价、作品呈现、照片辅助三种修补方式引导谈话,丰富话题。
活动过程
1. 出示照片,激发谈话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看看是哪位小朋友?他们都有哪些进步?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了进步、××学习方面有了进步,××现在能帮忙妈妈扫地等。
2.请幼儿轮流说说自己有哪些进步。
3.集中谈论"我最大的进步"(1)讨论:什么是"最大的进步" .提问:你最大的进步是什么?"最大"是什么意思?
小结;:最大的进步就是变化比较明显的,自己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或别人可以感受到的进步。
(2)自由交谈:我最大的进步(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最大的进步)4.游戏:《幸运大搜索》
教师 :咱们一起玩《幸运大搜索》的游戏,搜到谁,谁就来说,好吗?
要求:幼儿谈论自己进步时,不光要说有什么进步,还要告诉人家开始你怎样,后来又怎样了,这样别人对你的进步就了解得更清楚了。
当幼儿表述不够丰富或不知如何表述时可请同伴根据生活经验直接用语言对该幼儿的谈话进行补充充。如:你认为他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在哪里?也可以呈现幼儿的作品或通过照片呈现,帮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使话题得以继续和丰富。
5.想办法记住别人的进步,欣赏别人。
我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进步。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记住朋友的进步?(这里是为了让幼儿关注自己的同伴,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有意倾听、有意注意。)6.谈谈别人的进步。
每位幼儿拿一朵小红花,送给另一位小朋友,并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这朵小红花送给他。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发现个别幼儿的进步和优点并表达出来。
7.小结教师从幼儿在园期间,一日活动的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进行总结,也可举某些幼儿具体的进步事例来说明或者班级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时取得的好成绩进行说明。把大家的进步归结到集体的进步,大家为集体争得了荣誉,把一朵大红花挂在教室的门口,激励幼儿不断进步,树立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四、评价要素活动中幼儿是否能大胆连贯的讲述,是否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进步。
六、活动建议
1.美工活动:组织幼儿制作四种不同的"小奖杯"分别送给班上学习好、身体好、团结好、劳动好的孩子。
2.请家长以表扬信的形式将幼儿一年来取得的进步写出来,公布在班级的"夸宝宝"专栏里。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进步",学习用多种方法修补谈话内容,积极有序地进行交谈。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练习头顶沙袋平衡地走。
2、理解在活动中规则意识的重要并学会遵守。
3、发展身体协调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 动 重难点:
练习头顶沙袋平衡地走
掌握练习头顶沙袋平衡地走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小沙袋若干、平衡木三个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幼儿排成六对,扮演马戏团里的小熊,在乐曲的伴奏下,进行热身活动:
扩胸——腹背——跳跃——整理。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师启发提问:“你们会不会把沙袋顶在头上向前走?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用手扶沙袋也不掉下来?”
(2)提示:身体要站直,眼睛向前看,走时保持平稳。
3、重点练习,难点指导:
(1)教师启发提问:
“要正式表演了,怎样才能顶着沙袋安全走完钢丝(平衡木)?”
提示:走时不要太快,脚步要踩稳。
(2)介绍走钢丝玩法:
一、二组,三、四组,五、六组分别站在对面的起点后,听到敲铃鼓的声音后一、三、五组幼儿头顶沙袋走过平衡木,交给二、四、六排头的幼儿,然后站队尾,二、四、六组排头照此方法将沙袋交至对面一、三、五组的第二名幼儿,依次进行迎面接力,哪一队先走完为胜。
游戏规则:
走路过程中,不能用手扶沙袋,走平衡木时不能踩线,对面幼儿要接过沙袋顶在头上才能开始走。
4、放松身体,结束游戏:
幼儿随轻松愉快的音乐做一些放松动作。
关于牛顿的牛顿第三定理和微积分的提出历史纠纷(回答好追加100)
微积分的历史:
费尔马 (Fermat)是在牛顿和莱布尼兹之前,在微分和积分两个方面作出贡献最多的一个数学家.
费尔马《求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方法》 (写于1636年以前)在求曲线的切线问题和函数的极大,极小值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用现代语言来说,他都是先取增量,而后让增量趋于0.这正是微分学的实质之所在.
费尔马还考虑了求抛物体的重心问题.他是
用求极大,极小值的方法得到,而不是用求和的方法.这使他的朋友罗贝瓦尔感到惊奇.但是,他居然没有看到这两类问题——微分学问题和积分学问题——的基本联系,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擦肩而过.
在数学史上,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和傅立叶都曾称"费尔马是真正发明者."但泊松正确地指出,费尔马不应当享有这一荣誉.
另一个对微积分作出预言的是牛顿的老师巴罗 (I.Barrow,1630——1677),他于1630年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他在物理,数学,天文和神学方面都有造诣.他也是当时研究古希腊数学的著名学者.他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也是第一个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讲座教授的人.
巴罗的贡献
1669年,他辞去了他的教授席位,并推荐牛顿取得此席位.1673年他被任命为剑桥三一学院院长,1677年逝世.
巴罗最重要的著作是1699-1670年发表的《光学和几何学讲义》,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找到非常接近近代微分过程的步骤.他把作曲线的切线和曲线的求积联系了起来,用现代符号表示就是:
巴罗的确已经走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大门口.但在巴罗的书中,这两个定理相隔二十余个别的定理,并且没有把它们对照起来,也几乎没有使用过它们.这说明,巴罗并没有从一般概念意义下理解
他们.但是我们知道,只有一般概念才能阐明问题的本质,才能开拓广阔的应用道路.
到此为止,微积分这门学科的基础已经具备,但象现在这样的微积分还没有.正如后来莱布尼兹确切表达的:"在这样的科学成就之后,所缺少的知识引出问题的迷宫的一条线.即依照代数样式的解析计算法."
在创建微积分的过程中究竟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呢
1)需要以一般形式建立新计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创立一套一般的符号体系,建立计算的正确程序或算法.
2)为这门学科重建逻辑上的一致的,严格的基础.
第1)项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完成.
第2)项由法国伟大的分析学家A.L柯西(Cauchy,1789_1857)及其他19世纪数学家完成.
牛顿的牛顿第三定理和微积分的提出历史纠纷:
1683-1684年,胡克,哈雷(Edmund Halley, 1656-1742),雷恩(Christopher Wren, 1632-1723)等人先后发现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但是都无法证明.为此,雷恩愿意以一本价值40先令的书馈赠能证明这个定律的人.胡克声称他已经得到了证明,但是不愿公开其结果;
1684年8月,哈雷特意到剑桥询问牛顿,牛顿称这个问题他早已解决,并答应给哈雷一份证明.同年11月,牛顿如约将他的证明送给哈雷.哈雷立即再次赶赴剑桥,劝说牛顿到皇家学会发表他的结果.
1686年,万有引力理论的论文在皇家学会发表,而且皇家学会决定正式出版它.
在一次皇家学会会议上,胡克声称他在几年前就已经证明了牛顿的上述结果,并且暗示牛顿是从他那里得到这种知识的,牛顿对此非常气愤.
哈雷从中进行斡旋,试图息事宁人.他劝牛顿:"胡克可能希望你可以在序言中提及他",但是这遭到了牛顿的拒绝.经过哈雷的再三劝说,牛顿最后才答应写下这样一段脚注:"牛顿,雷恩,胡克,哈雷都从开普勒的定律得到了引力定律".可是接下来又出现了麻烦,即皇家学会没有经费出版牛顿的著作.最后,还是哈雷用自己的钱在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1704年,牛顿的《光学》出版.因为在附录中牛顿详细论述了他的流数法,从而引起了和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其实微积分是牛顿和莱布尼兹独立发现的,所不同的是,牛顿的发现时间较早,牛顿是1666年,而莱布尼兹是1676年左右;莱布尼兹的发表时间较早,莱布尼兹是1684年,而牛顿最早是在1687年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公布了他的流数法.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莱布尼兹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诉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但在第三版及以后再版时,这段话被删掉了).
因此,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兹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
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高于莱布尼兹.莱布尼兹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
在牛顿和莱布尼兹之间,为争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这种争吵在各自的学生,支持者和数学家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