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九年级语文全册PPT课件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沁园春雪PPT课件

第2课、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雨说PPT课件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PPT课件

中学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夜》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PPT课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第5课、敬业与乐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PPT课件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PPT课件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傅雷家书两则PPT课件

第8课、致女儿的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致女儿的信PPT课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故乡PPT课件

第10课、孤独之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孤独之旅PPT课件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PPT课件

第12课、心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心声PPT课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第15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谈读书》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不求甚解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谈读书PPT课件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智取生辰纲PPT课件

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杨修之死PPT课件

第19课、范进中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范进中举PPT课件

第20课、香菱学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香菱学诗PPT课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陈涉世家PPT课件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PPT课件

第23课、隆中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隆中对PPT课件

第24课、出师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出师表PPT课件

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5首-望江南》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5首之渔家傲》PPT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5首《江城子密州出猎》PPT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武陵春Flash动画课件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课词5首之破阵子(辛弃疾)PPT课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陈涉世家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1·《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ppt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

(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故/君子有不战。(《曹刿论战》)

(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再次: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规律。

在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按意义划分的话,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则大多数为每句两个节拍,而七言诗则多为三个节拍。同样是上述两个例句,就会这样划分: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古文《陈涉世家》教学设计「原创」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了解关于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和变格。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详略得当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4.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必然性。掌握本文重点语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文言判断句式以及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等。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理解。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多媒体

   【教时安排】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及生平。(播放ppt1--4)

二、检查预习:

1.《史记》是一部什么书?(播放ppt5)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之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史料翔实,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行强硬政策,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赋税和劳役的征发,这些急政暴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虽然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3.给黑体字注音:(播放ppt6)

   三、播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事线索。(播放ppt7)

提问:本文围绕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第一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二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三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

   四、(播放ppt8)—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研读第1段:

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之”字的三种不同用法;

2“也”“哉”所表达的语气;

3“尝”“苟”等词的含义。

2.口译第1自然段。

3.质疑和讨论。

提问: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讨论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无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播放ppt9)提问:(1)为什么开头就列出陈胜、吴广?

(2)这段文字展示了少年陈胜怎样的个性?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2.3段。

2.完成课后作业题二/1.2题。

3.掌握多义词;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前节课作业题1、3进行提问检查。师生评点明确。

二、研读第2段。

1.阅读理解课文,讲清重点字词句。

皆次当行 会天大雨 等死 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 宜多应者 威众 间令(又何间焉) 往往语

2.指导口译本段文字。

3.质疑和讨论:

提问:起义原因是什么?在文段中划出有关语句。

讨论明确: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法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出来的。

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取的迷信手段?

讨论明确:1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2分析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3为起义制造舆论。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提问: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讨论明确:对话、动作、外貌。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播放ppt10--12)

   三、小结第2段(播放ppt13)。

四、研读第3段。

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

多为用者 忿恚尉 借第令毋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比至陈 豪杰 被坚执锐 刑其长吏

2.口译第3段。

3.质疑和讨论。

本段文字写了那些内容?讨论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提问:“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表达了陈胜等人敢作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吴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4.(播放ppt14--15)了解进军路线,弄清三个场面。

5.(播放ppt16--17)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题一、三;

2.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两段文字。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并说说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后师小结: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多媒体显示)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的历史功绩。

   三、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余评价,教师小结:

1.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与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与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

2.书面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