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描写手法?
【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
】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
、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
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按内容分类】
●
人物描写
⒈
概括描写,
⒉
肖像描写,
⒊
语言描写,
4
动作描写,
⒌
心理描写,
⒍
细节描写
7.
神态描写
●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按特征分类
●
白描
所谓
“
白描
”
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
如
《藤野先生》
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
“
其时进来
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
……
。
‟
语言
简洁,印象深刻。
●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
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
“
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
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
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
一字
‟
。
”
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
“
傻灵傻灵
”
的特征刻画得
淋漓
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
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
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2
●
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
烘托的手法。人
们
常说:
“
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
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
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
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
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
贴着枯死的莓苔;
上面是铅色天,
白皑皑的绝无精彩,
而且
微
雪又飞舞起来了。
”
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
仿佛不以深冬为意;
……
山楂树,
从暗绿的密叶里
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
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
愤怒而且傲慢,
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
”
用
“
梅
”
与
“
花
”
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人物描写】
1.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对容貌、衣着、神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
写。
2.
行动描写(动作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的一种描写方法。
3.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
争等)
,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
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
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继续阅读:
分享到:使用一键分享,轻松赚取财富值, 了解详情 嵌入播放器: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预览复制
你可能喜欢
语文答题公式 文章的表达方法 人物描写作文 人物描写指导 人物描写手法 动作描写 修辞手法作用 小学作文方法
【强推】语文答题公式(课堂笔记) 免费 3页 免费
语文答题公式 3页 免费
收全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5页 2财富值
收全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46页 免费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清晰版) 68页 免费
更多与“语文答题公式”相关的文档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 4页 免费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 2页 免费
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7页 免费
关于文章的表达方法 1页 1财富值
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3页 20财富值
更多与“文章的表达方法”相关的文档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5 人物描写训练 2页 2财富值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4 景物、人物描... 25页 免费
人物描写作文课件ppt 25页 免费
作文人物描写的五大绝招 5页 免费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5 人物描写训练 2页 免费
更多与“人物描写作文”相关的文档
人物描写写作指导(公开课课件) 41页 免费
形神兼备,写活人物—肖像描写写作指导 8页 免费
形神兼备,写活人物—肖像描写写作指导 9页 免费
形神兼备,写活人物—肖像描写写作指导 9页 免费
人物描写写作指导(公开课课件) 41页 免费
更多与“人物描写指导”相关的文档
人物描写的综合描写手法 16页 2财富值
人物描写手法 8页 免费
人物描写手法 8页 2财富值
基础练习描写手法运用练习人物素描 4页 免费
基础练习——描写手法运用练习——人物素描 2页 免费
更多与“人物描写手法”相关的文档
动作描写出神韵 32页 免费
作文系列课件-动作描写 23页 免费
人物动作描写 34页 免费
动作描写出神韵(使用稿) 46页 免费
语文写作提高-学动作描写 32页 2财富值
更多与“动作描写”相关的文档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页 免费
各类修辞手法的辨析与作用 3页 免费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2页 免费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页 免费
修辞手法的作用 2页 2财富值
更多与“修辞手法作用”相关的文档
小学作文训练方法 30页 免费
完整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6页 免费
小学作文开头方法集锦 2页 1财富值
小学作文开头结尾方法集锦 4页 免费
经典: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22页 1财富值
更多与“小学作文方法”相关的文档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쎗*当前选择了字,最多支持70字。以下结果由提供:쎗百度翻译百科词条:쎗百度百科
关闭
衬托打开链接 | 复制 | 搜索 | 翻译 | 百科 | 分享 | 二维码文字已复制分享至: × 0 财富值加入会员!获取文档下载券/2
《孔乙己》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又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孔乙己》一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充分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主题的作用。文章开始,先对人物生活的社会,政治的大环境及人物活动的小环境进行渲染。出入酒店的客人有着不同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短衣帮”们只能靠柜外站着喝酒,“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间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些描写,形象而深刻的揭露了清末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同时也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种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怎样写写景作文ppt
1、描述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春夏秋冬、山川花鸟等。描述自然景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选“景”与抒情。写景不能像拍照那样,镜头对准什么地方,就把那里,就把那里的什么东西都拍摄下来。这就需要选择。选择,要抓住特色。
写绘景为主的记叙文,还应该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一般说,写景,往往为了借景抒情,或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奇观……总之,不能这写景而写景。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2)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时令相关,又和地域相关。一年四季,一日之内,时间不同,景色就不一样;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不会一样。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时由于自然现象的互相影响,景物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写景,要符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篇描写夜景的文章,用上了“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样的语句。其实,这是不符实际情况的,因为自然现象中,“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写景不真实,不仅会闹笑话,还会使人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怀疑。要想把景物写得真实可信,平时就要留心观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笑话。 (3)写好静态和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动静结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强。 2、描述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状态的描写。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
记叙社会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最能反映时代或场所特点的东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写。 (3)要作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从而使读者了解人物生活或事件产生的背景,了解事件的作用。 3、记叙游览经过。 记叙游览经过,就是写游记。游记是把记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记叙文。
写好游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点,精选材料。涉足名胜古迹,往往步移景换,目不暇接,风光人情,处处诱人。如果写作时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逐一罗列,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平平淡淡,如同一本流水帐。所以落笔之前,务必把观赏来的景物来一番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辨明主次,确定需要重点写的有关景物。一般来说,可以着重记叙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写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在记叙描述中,要尽力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来。 (2)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 (3)要结合历史文物或遗迹展开联想。 4、描述可爱家乡,可以描述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甚至一草一木。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关键在于品味语言,赏析句子。
1.找修辞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成“”,(结合具体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谈作用)。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找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
人物描写———为了刻画人物形象。
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品德、心理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3.找使用精妙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再分析作用
格式:先明确挑选出这些词,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词语赏析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记叙文标题
标题好处:
共同: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个别:文章线索,一语双关,艺术性(修辞手法等)
拟标题:可在文章中搜寻(找开头,找结尾,找线索,找感情)。
从两个角度分析:1.内容上:段落大意,句子大意;2.结构上:A、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B、对下文:引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C、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句子含义
一般两种情况:说出言外之意;还原比喻义的本意。
概括归纳包括概括人物形象和概括记叙内容。
概括人物形象,方法:不要离开原文,尽量用原文的语句概括。注意规范表达。如:具有××××的性格,××是一个××××的人。
概括记叙内容,方法:人+事+结果,其他内容可作为定状补。
体验人物情感,揣摩心理活动,方法:A、必须用第一人称;B、言之有物,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C、特别注意“矛盾,复杂”的心理描写。
联系实际,表达阅读感悟,方法:我认为……因为……所以……有一次……
结合中心,表达规范,事例具体。
最后一课 都德 课件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1870 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介绍小说三要素:在小说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特定场所,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的总和,犹如鱼不能离开水而生存一样,人物也不能离开环境而存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情节的变化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用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节被称为“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即是说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正是通过情节的一步步发展来完成的。例如小弗朗士由调皮淘气到开始懂事这一性格变化是通过“最后一课”的情节发展展示出来的,所以离开了情节,人物性格也就难以展示。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是小说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者,小说创作的成败主要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
4、生字词: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诧(chà) 惩(chéng)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 皱(zhò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二、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2、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3、你认为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那里看出来?
4、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心理
第二课时
一、分析韩麦尔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2、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钢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2)*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 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4)总结: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文章通过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的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任命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决心,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5)形成板书: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二、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句话是写“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无忧无虑、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灾难。这是为后边写他觉悟成熟做铺垫,以显示最后一课的巨大教育作用。)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三、问题探究: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韩麦尔先生由于痛苦和悲愤,话断断续续地说不出来。如果说出来,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见你们了。”“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要永远做真正的法兰西人。”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表现觉悟了的小弗郎士强烈的要学好祖国语言的欲望。)
4、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这最后一课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赞美所反映出的对祖国的爱,对学生们语重心长的告诫;村民前来听课的动人情景;亡了国的人不准学祖国语言的羞辱,这些都是他永远忘不了的。)
5、 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本体是“语言”,喻体是“钥匙”。“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心中就会燃起永不熄灭的收复祖国失地的斗争火焰,就会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本体是“字帖”喻体是“小国旗”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字帖,是要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敌人侵占。”可见老师用心良苦。小弗郎士有如此的感受,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意图,爱国感情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小说表现的是法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只要想想小弗郎士的变化及他的内心感受,就会自然的向导对小弗郎士的描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8、《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
深入探究: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9、 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四、 拓展阅读:
1、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手法:侧面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经典的环境描写?
次北固山下 [ 唐·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使至塞上
[ 唐·王维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些都是我觉得比较经典的环境描写。然而自然,你想要的可能并不是这些,而是些小说中的段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固然很多,其中也不乏精彩者,可是能把对环境的描写达到以上的程度的,应当屈指可数罢,我学问浅薄,未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