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帮忙介绍下几个世界著名的建筑物,我要做PPT演讲
圣家族大教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 。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它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的。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建立教堂的目的在于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活动中心,原计划不仅有教堂还有相应的学校、工厂、会议厅等等。教堂的位置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教堂最初被命名贫民教堂,曾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决定取名神圣家族教堂,可见其重视的程度。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贝尼朗岬角。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 Hall)和歌剧院(Opera Theater)。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迪拜塔:哈利法塔项目,由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景观部分则由美国SWA进行设计。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 哈利法塔夜景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哈利法塔加上周边的配套项目,总投资超70亿美元。哈利法塔37层以下是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45层至108层则作为公寓。第123层将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俯瞰整个迪拜市。建筑内有1000套豪华公寓,周边配套项目包括:龙城、迪拜MALL及配套的酒店、住宅、公寓、商务中心等项目。“哈利法塔”自2004年起兴建,其承建商Emaar集团一直都保持神秘,没有透露任何建筑计划。根据高层建筑暨都市集居委员会(CTBUH)的国际准则,无论是建筑物结构高度、顶层地面高度、楼顶高度,还是包括天线或旗杆之类的高度,竣工后的"哈利法塔"都可谓举世无双。哈利法塔不但高度惊人,连建筑物料和设备也“份量十足”。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3.9万公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大厦那么高,当然需要先进的运输设备。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此外,哈利法塔也为建筑科技掀开新的一页。为巩固建筑物结构,目前大厦已动用了超过31万立方米的强化混凝土及6.2万吨的强化钢筋,而且也是史无前例地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460米的地方,打破台北101大厦建造时的448米纪录。哈利法塔光是大厦本身的修建就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调用了大约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机。建成之后,它不仅是世界第一高楼,还是世界第一高建筑。建成后的哈利法塔超过160层,且拥有56部电梯,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那将是世界速度最快且运行距离最长的电梯。艾尔马地产公司的销售经理纳曼·阿塔拉说:“这一设计将触及技术所能达到的巅峰,在此之前没有一座建筑能修那么高。人们不得不开发能适应这种高度的新型电梯。哈利法塔在2009年1月17日高度达到了最终的828米(2,717英尺),是人类历史上首个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物。哈利法塔已经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建筑物。当地时间2010年1月4日晚,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黙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揭开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纪念碑上的帷幕,宣告这座著名建筑正式落成,并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 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不是单指一处博物馆,而是一个创办于1937年的博物馆群,而是在全球共有五处,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筹建。其中,最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图)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面以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该博物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有现代艺术收藏品,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空中。按照传统,博物馆在沿大厅四周的墙上展览艺术作品。但古根海姆打破了传统的惯例。 所罗门·R·古根海姆在博物馆开工前就已经去世,1959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对外开放时,赖特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可是有的批评家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们认为弧线型的展览区是对绘画艺术的亵渎。甚至有二十位艺术家签名拒绝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这样的行为是由于对现代艺术的误解造成的,现在,对现代艺术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误解已经烟消云散了。 帝国大厦:纽约帝国大厦始建于1930年3月,是当时使用材料最轻的建筑,建成于西方经济危机时期,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象征,如今仍然和自由女神一起成为纽约永远的标志。曾为世界第一高大楼和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 是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在世界贸易中心在911事件倒塌后,继续接任纽约第一大楼的头衔,直到自由塔建成。帝国大厦是一栋超高层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它和自由女神像一起被称为纽约的标志。地上建筑有381米高的帝国大厦,自1931年以来,雄踞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达40年之久,直到1971年才被世贸中心超过。这时,世贸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帝国大厦也只能从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上退了下来。但后来几十年里,又有很多建筑超过了帝国大厦,如马来西亚的双子塔等。“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帝国大厦也只能重新成为纽约最高的建筑。此大厦在美国经济最萧条,最不景气的时候,以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建成。 在86楼及102楼有瞭望台,由于是露天的望台,台上的风力相当大。晴天的时候可远望至100公里远的地方。帝国大厦耸立于曼哈顿(Manhattan)市区,高达443米,在上面可以日夜像“金刚”(King Kong)一样环视四周的地平线的美景。天气晴朗时,游客可以从102层观景台和86层观景台外步行道眺望五个州。
关于故宫介绍的ppt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建筑特点?要ppt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总之,简单一点的说的话就是建筑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的PPT主要汇报些什么
我的观点是,建筑设计分五个设计阶段。
一,概念 根据对现场和周边环境,地形,城市文化,交通,等背景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
二,方案 初具雏形的设计,一般会有两到三个选项。主要的平面和立面以及三维效果图。
三,初步设计 确定方案可行性。确定门窗洞口的详细尺寸,确定标高。结构设备及其他专业相关设计说明。
四,扩初 深化设计,细到面层。
五,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