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英美国家概况---英西战争PPT
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美西战争
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政府,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编辑本段背景
美西战争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向海外扩张时,整个世界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美国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还无力同英法等国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国西班牙是个好目标。这时的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昔日的庞大帝国仅剩下古巴、波多黎各和亚洲的菲律宾。美国决定首先拿西班牙开刀,夺取这几个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并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 这时,西属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也给美国创造了有利环境。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围了马尼拉。古巴起义军则牵制了西班牙的20万大军。美国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借1898年2月15日的“缅因”号事件,大造战争舆论,于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开战。 美国早就为战争做好了准备。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号称世界第三的强大舰队,部署在世界各战略要点上,其中驻香港的亚洲舰队早已升火待发。国会已征兵20万,并拥有速射野战炮、电报、电话等先进装备。反之,西班牙毫无准备,在古巴的20万西军只有1.2万人能打仗,其余多是老弱病残。海军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在菲律宾也只有4.2万军队,而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乱,军政界人士普遍认为同美国作战没有获胜希望。
编辑本段发生过程
美西战争
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人民,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美西战争
早在战争爆发前夕,主持美海军工作的海军助理部长T.罗斯福即命令亚洲分舰队司令G.杜威率舰队集结香港待命,杜威进行了周密的作战准备。1898年4月30日,美分舰队进入马尼拉湾,翌日晨,发现P.蒙托霍指挥的西舰队。美西舰数对比为6:7,但美舰在总吨位、航速和火炮,特别是在战备训练水平方面,均占优势。经数小时战斗,西舰队被歼,伤亡381人。美方只有7人受伤。与此同时,菲律宾起义军积极行动,控制着马尼拉外围(该地尚有一支西班牙驻军),占领了许多重要岛屿和城镇,并建立以E.阿奎纳尔多为首的民族政府。8月13日新到的美陆军在舰队支援下登陆,同时利用菲律宾起义军,迫使马尼拉的西军投降。但在废除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后,美政府却背弃支持菲律宾独立的诺言,宣布对菲实行军事占领,引起菲人民的强烈反抗。此后3年,美国对菲起义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军事镇压。 在加勒比海地区,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驻军有20余万。古巴起义军在M.戈麦斯·伊·巴埃斯领导下已解放大片国土,造成有利态势。“缅因”号事件后,西政府派出一支舰队(6艘战舰,由P.塞韦拉指挥)前去防守波多黎各,5月19日进入圣地亚哥港。美北大西洋分舰队(7艘作战舰只,司令为W.T.桑普森)立即对该港实行封锁,并要求陆军配合歼灭港内西舰队。但美陆军第5军(约1.7万人,W.沙夫特指挥)在圣地亚哥以东登陆后,坚持以夺取圣地亚哥城为目标;在攻占城东制高点的战斗中伤亡1700人。7月3日,西舰队奉命撤出圣地亚哥港,在港外被美舰队歼灭,死亡160人,被俘1800人(包括塞韦拉)。美方仅伤亡各1人。16日,圣地亚哥城在古巴起义军和美军围困下断粮,城内外西守军约2.3万人投降。25日,美陆军司令N.A.迈尔斯率领的远征军在波多黎各登陆。西政府求和。8月12日,美西双方同意停止军事行动。
编辑本段菲律宾战役
美西战争
在太平洋沿岸却没有任何要求保卫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声。实际上,很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还拥有实力。但是,在华盛顿却有一个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拥有菲律宾,并且还有一支由各种舰只组成的舰队,此人就是海军部长助理西奥多·罗斯福。当西美冲突刚一爆发时,罗斯福就决定美国不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准备一场大战。他要寻找一个能给驻菲律宾的西班牙海军力量以迅猛打击的人。最后,他选定了乔治·杜威准将,任命他为美国亚洲分舰队的总司令。 杜威接受此项命令时是监测委员会常务主席,但他在国内战争期间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杜威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维·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样,他对战局有独到战术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离开华盛顿之前,他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菲律宾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宾水域的海图。1897年12月初,他动身去日本,并迫切要求海军部尽早给他送去弹药。一个月后,他在长崎登上了旗舰“奥林匹亚”号,正式任指挥。 不久,杜威指挥南下,驶往香港,逼近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军部长罗斯福的电报:“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发生战争,你的任务是不准西班牙分舰队离开亚洲海岸,然后对菲律宾群岛发起进攻。”杜威根本不需要这种敦促,因为此时他已经在加紧备战了。他为舰队购买了一艘运煤船和一艘补给船。他命令战舰入坞,对机械部分进行大修,把船体水下部分清除干净,并将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准将亲自检查一切细节,要求舰艇人员每天操练,舰上所有的机器都作好战斗准备,一接到命令就能够连续运转。为了搞清西班牙舰队和菲律宾岛上的设防情况,他派了一个密探去马尼拉,还让自己的副官化装成旅游者,从到达香港的游客那儿刺探情报。为了防止英国人在战争爆发后采取中立的立场,他又在中国海域的大鹏湾附近设立了一个临时锚地。 4月25日,海军部长发来一封电报:“美西已经开战,速往菲律宾,开始行动,尽力俘获或摧毁西舰队。”杜威又等待了36小时,直到美国领事从马尼拉带着西班牙人备战的情况赶来。4月27日,杜威挥戈南下,去征服菲律宾。 美西战争
美国分舰队包括4艘巡洋舰:旗舰奥林匹亚号(5870吨)、巴尔的摩号、罗利号、波士顿号;两艘炮艇:“海燕”号和“康科德”号;以及缉私船“麦卡洛克”号。这些舰只的总吨位有2万吨,载有大约100门舰炮,其中只有半数的口径大于4英寸。此时,在远离美国舰队6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西班牙舰队的唐·帕特里西奥·蒙托霍少将正等待着战斗。蒙托霍唯一能起点作用的现代舰只是“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它的排水量约3500吨,载有6.2英寸口径的舰炮。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动力还开动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吨的军舰。蒙托霍估计自己在机动作战中没有可能打败美国分舰队,于是,他打算在锚地抗击,把自己的军舰当成要塞舰队支援海岸炮兵轰击美舰。 美国舰队在去菲律宾的渡航中做了最后的作战准备,包括昼夜战斗演习,练演舰艇灭火和损管,并拆除了所有木制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剧。4月30日下午,他们搜索了苏比克湾,未能发现西班牙舰队。杜威断言:“现在我们知道他们的位置了。”他指挥舰队一直驶向科雷希尔岛以南的航道,亲自领头进入三面为陆地怀抱的马尼拉湾。 杜威准将表面很自信,但内心却焦虑不安。整个远东都认为马尼拉湾是坚不可摧的。港湾的航道上已经布设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法拉格特曾经闯过雷区,驶入莫比尔湾。尽管自那以后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杜威估计马尼拉不会有能在远离科雷希尔岛的深水航道上准确布雷的工兵。于是,他决定利用夜幕的掩护将自己的舰队驶入港湾。后来,他写道:“每当我处于困难的境地,或被具体问题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时,我就问自己:‘法拉格特会怎么办呢?’我们为进入马尼拉湾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时,我不断地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我承认,那天晚上,我们进入马尼拉湾时我正在想着他,确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会做的。” 美西战争
1898年5月1日午夜刚过,当美国分舰队没有触及任何水雷,几乎要全部顺利地驶入马尼拉湾时,几门岸炮开火了,但美国军舰的炮火很快就对它们进行了压制。排成“一”字队形的舰队无一损伤地进入了海湾。黎明时,杜威的分舰队已经逼近马尼拉,开始搜寻西班牙舰队。城里的炮兵开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为了使马尼拉城免受美舰的炮击,就把他的舰队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这儿找到了它们。因为没有弹药补给地,美舰为了节省弹药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5000码的距离。上午5时40分,杜威对“奥林匹亚”号舰长下令:“准备完毕,即可开火,格里德利。”美国军舰在西班牙军舰前往复航行,不断地进行射击,这使人联想起杜邦在罗亚尔湾的战斗。好几艘西班牙军舰,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几次企图冲击美舰均遭重创,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击退了。7时35分,杜威因接到弹药短缺的误报决定暂时撤离。11时,杜威重新参战,一个小时的炮击使西班牙舰队全军覆灭。杜威下令停火时,蒙托霍所有的舰只不是冒起浓烟,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弃了。 西班牙人在这场战斗中共伤亡381人,而杜威的舰队只有7人受了伤。受过正规射击训练的美舰至少命中了170发,而缺乏射击实践的西班牙水兵仅仅命中了15发。美国人的胜利不仅靠实力上占优势,而且也是他们准备充分的结果。杜威说:“马尼拉战役是在香港码头打赢的。”他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这是个审势度时的胜利。如果他没有及时发现和打败蒙托霍的舰队,那么,他的供给就难以为继了。 由于西班牙海军的实力在这一地区已经丧失殆尽,于是,杜威就在马尼拉附近海面抛锚,使菲律宾防止外来的干扰。5艘德国军舰的到达使问题复杂化了。德国人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旦美国人对菲律宾不感兴趣,他们就准备马上把它掠为自己的殖民地。遗憾的是,美国人对菲律宾很感兴趣。1万1千名士兵迅速从旧金山出发,前往围攻马尼拉城,并占领了这个群岛。巡洋舰“查尔斯顿”号在护送军队去菲律宾的路上,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岛上的总督竟然不知道已经爆发了战争。不到一个月,梦想成为日益强大帝国的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国陆、海军的联合攻击下,马尼拉城里的西班牙军队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之后就宣布停火了。后来,美国军队花了3年的时间镇压菲律宾人的反抗。菲律宾人所希望的是独立,而不是换一个帝国主义主子。大约又过了50年,美国人才承认菲律宾人是能够自治的。然而,根据《和平条约》有关菲律宾的条款,美国却要长期插手远东事务。
编辑本段古巴战役
古巴是美西战争的主战场。美国组建了2.5万人的远征军,在佛罗里达的坦帕进行紧张训练。美海军由两支分舰队封锁古巴的沿海。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驻军有20余万。古巴起义军在M.戈麦斯·伊·巴埃斯领导下已解放大片国土,造成有利态势。“缅因”号事件后,西政府派出一支舰队(6艘战舰,由P.塞韦拉指挥)前去防守波多黎各,5月19日,西班牙舰队成功地进行了战术机动、避开美舰的封锁,抵达圣地亚哥港。由蛛网般的水雷阵掩护,并得到岸防火炮支援,准备抗击美军攻击。5月28日,美北大西洋分舰队(7艘作战舰只,司令为W.T.桑普森)驶抵圣地亚哥港外,几天后又与另一支美舰队会合,共有舰艇24艘,形成严密的封锁。美军随后出动陆军开往古巴。美陆军本想攻击哈瓦那,但因海军请求,便同意与海军合攻圣地亚哥。6月22日,美第五军近1.7万人在海军炮火掩护下,于圣地亚哥以东顺利登陆。此时,古巴起义军也已解放大部分国土,并包围了圣地亚哥。美军在与古起义军经过会谈后,开始协同作战。6月29日,美军抵达关塔纳摩郊外。7月1日,向城东制高点埃尔卡内和圣胡安山发起猛攻。 西奥多·罗斯福指挥的义勇军骁勇善战,经激烈的白刃战攻占了圣胡安山,埃尔卡内也被攻占。西军7月2、3日展开反攻,双方展开拉锯战,美军终于击退了西军的反扑。美军伤亡达1700人。 在陆军激战的同时,7月3日西班牙舰队企图突围。双方在圣地亚哥湾展开了激烈的海战。美海军24艘舰,西军仅9艘。美海军舰艇先进攻,火力既猛又打得远。每次齐射的炮弹总重量为1.9万磅,西军齐射一次仅6000磅。美军以猛烈而准确的火力打得西舰一艘接一艘起火燃烧沉没。经4小时激战,西舰队又全军覆灭,被击沉舰艇7艘,被俘2艘,阵亡600人,舰队司令塞尔维拉及1800名官兵被俘。美军仅有2舰轻伤,死伤各1人。 美军歼灭了西舰队后,和古起义军围攻圣地亚哥。7月16日,西军弹尽粮绝,2.4万军队放下了武器。美军同在菲律宾一样背信弃义,撇开起义军而单独与西班牙谈判与受降,禁止起义军入城,美军独享了胜利果实。
编辑本段其他方面战役
在战争过程中,美军还夺取了其他一些战略要点。6月20日,美军攻占了太平洋上的重要战略岛屿关岛。7月4日,又占领威克岛。7月25日,纳尔逊·迈尔斯指挥3000美军登陆波多黎各建立了军事基地。8月初,美又增兵1万,分四路围攻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经过小规模战斗,付出50人的伤亡后,攻占了波多黎各全岛。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1898年的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这场历时仅100余天、致使3000美国人丧生的短暂的海上冲突使美国陷入了远东的复杂问题,也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了警告。对美国人自己来说,这场战争则标志着它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 虽然美西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发生在东半球的菲律宾,但冲突的起因却是古巴的骚乱。在古巴,多年来对西班牙人的暴政的反抗最终导致了1895年的大暴动。起义者的残暴并不亚于西班牙统治者,他们制定了一条蓄意掠夺的政策。这条政策规定,如果美国人不交保护金,他们的财产就不受保护,这些保护金用来在财政上支援暴乱和进行扩大宣传。事实上,美国参与此事的主要原因是要保护美国人所拥有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厂。这些大种植园和糖厂的利润是不容忽视的,投资5千万美元,年贸易额可高达1亿美元。西班牙政府决定结束古巴的这种令人无法容忍的状况。1896年初,西班牙政府派陆军上将巴莱里亚诺·韦莱尔去哈瓦那采取断然措施。韦莱尔的办法就是把平民驱赶到集中区,使他们无法援助叛乱。集中区里恶劣的卫生的条件使几千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由于古巴叛乱政权在纽约进行巧妙的煽动,美国公众对“刽子手韦莱尔”的非人道做法反应强烈,有人要求马上承认叛乱“政府”。作为对公众呼声的反应,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承认古巴叛乱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政策的克利夫兰总统认为,这一决议案是对他行政权力的干涉而不予理睬,他宣称拒绝出兵与西班牙开战;而另一方面,他又对西班牙政府明确表示,美国对西班牙在古巴的统治的尊重“将为更高的义务所代替,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和履行这种义务”。 1897年,西班牙新的自由党内阁召回了韦莱尔,放松了将平民驱赶到集中区的工作,并允许古巴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这时,美国人开始对古巴问题失去兴趣,但1898年2月出现的两个事件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民愤的风暴。事件之一是纽约《月报》发表了一封轻率的私人信件。这封信是西班牙驻华盛顿公使迪皮伊·德·洛梅写的,后来,它落入古巴叛乱者的手中,这位公使在他的信中暗示了西班牙在为悬而未决的贸易协议举行的协商中的欺骗行为,并说麦金利[译者注:麦金利(1843-1901)于1897-1901年任美国第25任总统。]总统是个“次等的政治家”。一个星期之后,被派往古巴保护美国人的生命财产的“缅因”号战列舰在一声巨响中一分为二,260名舰员死亡。美国公众认为这一爆炸来自外界破坏,是西班牙人用炸弹干的。纽约《月报》悬赏5万美元,要求捉拿和审判罪犯,但一直无人响应。尽管后来的研究已经表明,那场爆炸很可能是由于一场内部事故[原作者注:美国海军上将海曼·G·里科弗搜集了所有的资料,包括1911年“缅因”号被打捞起来后的大量照片,于1975年把这些资料交给了大卫·W·泰勒船舶研究与发展中心结构部的设计应用助理汉森和海军水面武器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罗伯特·S·普赖斯。这些专家利用现代测试技术知识和近期战争的经验得出结论:“破坏的特点与内部大爆炸相符。”他们从理论上说明,由于通风条件不好,烟煤自燃引爆了相邻的弹药舱里的火药,因而导致了其它弹药舱相继爆炸。(《“缅因”号军舰被毁原因》H·G·里科弗,1976。)]造成的,但美国已经处于战争的边缘了。 由于一旦与西班牙发生军事冲突,古巴会成为第一个攻击目标,其次是波多黎各,所以,美国舰队大都集中于大西洋。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实力,“俄勒冈”号从皮吉特海峡出发,绕过南美洲到达加勒比海。“俄勒冈”号以平均约12节的速度,用了66天完成了15,000海里的航程,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远航。它的抵达使大西洋分舰队的力量增强到5艘战列舰:“衣阿华”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得克萨斯”号、“俄勒冈”号。此外,该分舰队还有两艘铁甲巡洋舰:“纽约”号、“布鲁克林”号和其他一些小舰。而这时,海军部 “缅因”号事件对西班牙人也产生了影响。他们试图平息美国人的愤怒,同时,也在为战争做准备。刚接到爆炸的消息,西班牙海军大臣就向海军发出警报,并告诫当时指挥本土舰队的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准备摧毁基韦斯特的美国基地,然后封锁美国沿海。 塞韦拉对此事并不乐观,在他看来,这个命令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他的作战力量只有4艘破烂不堪的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他认为,自己的海军无法与美国海军抗衡。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没有强大的军事基地,因此他的舰队在古巴和波多黎各很可能得不到充足的后勤支援。他表示,一旦发生战争,西班牙海军最实际的行动方案应该是保存实力以保护国土。塞韦拉强调指出:只要西班牙纠集起一支能在装备和供应上提供帮助的海上同盟力量,他的舰队就能使美国海岸成为有利可图的军事目标。内阁据此修改了它的指示,但坚持认为海军力量至少应该保卫波多黎各。塞韦拉仍认为自己的使命毫无希望。1898年4月8日,他率领舰队从加的斯启航前往佛得角群岛,等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西班牙本土舰队出发的消息在美国东海岸引起了一场战争大恐慌。各处的市民根据道听途说臆想出海岸遭轰击和敌人入侵的情景。陆军和海军都听到了保卫海防的狂乱呼声。陆军部长拉塞尔·阿尔杰后来回忆说:“要求陆军部马上对前来的西班牙舰队采取行动的呼声之紧急让人伤心。电报、信函,还有代表受威胁地区的政治家们一起涌进了陆军部。各地都要求配发枪支,并要求把地图上能找到的所有河流和港口都布上水雷。”西奥多·罗斯福后来回忆说,神经质的波士顿金融家们因为担心自己的投资债券的安全而向内地搬迁了50英里。 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军队 由于没有造成任何破坏,一些神经质的人也安静下来了,这是因为政府慷慨地向沿海各地发放了国内战争时期的一批老式枪炮。它们毫无意义地瞄着辽阔的大西洋,但是,要求舰队保护东海岸每一区域的呼声后来又高涨起来,因为就舰队的机动性而言,它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即便舰队的任务是防御,它的所属舰只也决不会退化成一座座固定不动的炮台。 海军部很清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北大西洋分舰队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即使塞韦拉不是在美国人枕戈待旦的加勒比海出击,而是攻击其他地区,这支舰队仍能以其保持完好的整体给敌人以牙还牙的打击;如果把舰队零零散散地沿着海岸线部署,那在军事上无异于自取灭亡。然而,即使是这样,还要以某种方式满足沿海城市要求海军保护的呼声。最后,海军部以折衷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北大西洋分舰队被分为两大股:一股由代理指挥官海军少将威廉·T·桑普森指挥,驻扎在基韦斯特,准备应付西班牙人对古巴和波多黎各的挑衅行动;另一股就是所谓“飞行中队”,集结于诺福克,由海军准将温菲尔德·斯科特·施莱指挥,作为一个活动的海上堡垒守卫着大西洋沿岸;另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由老式的、大多是已退役的舰只组成的北方巡逻分舰队护卫着特拉华角以北的海岸线。 与此同时,西班牙内阁正面对着美国提出的与叛乱者停战和结束集中平民的要求犹豫不决,它既担心接受美国的要求会引起国内革命,又担心拒绝美国的要求会引发美西冲突。4月9日,内阁在这两点要求上都做出了让步,但为时已晚,因为麦金利总统已经认识到高呼着“让古巴自由”的民主党人在下届选举时会将他击败,除非他断然采取行动,结束在西班牙殖民地中的恶劣状况。于是,他在11日向国会递交了战争咨文,要求政府动用陆海军力量。一个星期之后,国会通过了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古巴自由独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其军队,并批准总统利用武装力量执行这一决议,决议的最后一款——即泰勒修正案——保证,无论如何美国将不会吞并古巴。 1898年4月22日,海军部命令桑普森封锁古巴海域,封锁线从哈瓦那开始,绕过这一岛国的西端直到南海岸的西恩富戈斯。4月25日,国会宣布从4月21日起就已进入战争状态。4月29日,塞韦拉的舰队驶离佛得角,前去保卫波多黎各。塞韦拉“在选择航线、港口和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开战或回避等重大问题上拥有最大的自由”。
编辑本段结果
12月10日,双方于巴黎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整个战争期间,美军死亡约5000人(其中战死不足400人,其余多系病死)。美国以极小的代价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主要是利用了古巴、菲律宾人民的武装斗争。这次战争,成为世界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战争中,美海军战备程度较高,但陆军准备不足,陆海军协同很差,登陆作战的组织混乱,促使战后美国进一步加强海军,并力图克服战争中暴露的问题,为继续向海外扩张作准备。
求关于英国绅士礼仪的英文介绍
general etiquette
One only needs to take a quick glance around to notice that there are very few true gentlemen remaining among us. In times past, a gentleman was much appreciated and being gentlemanly was a noble thing.
Alas, things have changed in today's society; some for the better and some for the worse. One thing that particularly irks me is the lack of good taste and etiquette most guys are guilty of at the turn of this new millennium.
I'm not saying that men should act like robots and be slaves to etiquette, but some basic good manners will go a long way in helping you during your ascent to the top.
What I've done is compile a quick list of tips that will help turn even the most blundering fool into a proper gentleman. Follow these simple tips and I can assure you that people will perceive you as a man of good breeding and taste, hence a man they wish to associate and conduct business with. Not to mention the fact that the ladies are always quite pleased to meet a real gentleman.
general etiquette
Always be polite
Even if you don't like someone, there is no need to lower yourself to their level. Be polite and courteous; show that you're the better man.
Do not curse
Swearing is a big no-no. It shows that you don't have the vocabulary to express your thoughts appropriately. Furthermore, it is always very crude and impolite to be vulgar.
Do not speak loudly
When you speak loudly, it raises the stress level among company. It always implies that you can't reason with people and rely on "brute force" to get your point across. It also draws attention -- negative attention.
Do not lose your temper
When you lose your temper, you are showing everyone that you can't control your emotions. If you can't even control yourself, then how can you possibly control anything else? Keep your cool at all times (it won't be easy but it is worth the effort) and people will take positive note of your levelheadedness.
Do not stare
Ogling someone is the equivalent of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You don't want to intimidate people for no reason.
Do not interrupt
Let people finish what they are saying before adding your comments. Interrupting others is a sign of poor etiquette and a lack of social skills. If you want to come across as egotistical, you can do so by constantly interrupting.
Do not spit
A lot of men do this almost subconsciously. Spitting is very crude and not too pretty to look at. Do not spit in public unless you want to look like you were raised in a sewer.
Respect your elders
In fact, you should respect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hem to respect you. I am specifying elders because it seems that today, young men think they know it all. Well, they don't. Just think of yourself five years ago... you're much smarter and experienced today, aren't you? Of course, yet you thought you knew it all five years ago.
Do not laugh at others' mistakes
This is perhaps one of the cruelest things one can do. When you mess up,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is for someone not only to bring it to your attention, but to ridicule you on top of that.
Remove your hat indoors
This rule seems to have gone out the window these days. You should remove your headwear upon entering a building. Furthermore, never keep your hat on while at the dinner table. It reflects very poor etiquette.
Wait for seating before eating
When sitting down for a meal, you should wait until all the guests are properly seated and ready to commence the meal before eating. Everyone should start dini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is a subtle but very important rule.
the basics of chivalry
In addition to the aforementioned rules, gentlemen (in training) should follow these additional rules when in the presence of a lady. Chivalry may be on life support, but it is not dead yet. Be one of the few to keep this flame burning for many years to come.
Always open doors
This is perhaps the most basic rule of male etiquette out there. It is also one of the easiest to follow so you have no reason to forget it. Whether she is about to enter your car, restaurant, club, or anyplace with a door, you should always hold it open. If there are many doors, then hold them open one after the other.
Put on her coat
Always help a lady put on her coat or overgarment. This is a simple but powerful action.
Help with her seat
If an unaccompanied lady is sitting next to you,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help her be seated by pulling her chair out for her and gently pushing it back into place, with the lady seated of course.
Give up your seat
If a lady arrives at the table and there are no available seats, you should stand up and offer yours to her.
Stand at attention
Always stand when a lady enters or exits the room. This rule has been somewhat relaxed, so you can stand upon entrance but remain seated upon exit. Nonetheless, if you can do both, you should.
Give her your arm
When escorting a lady (that you know) to and from social events, you should offer her your arm. This is a little more intimate, but serves well when walking on uneven ground -- especially if she's wearing high heels.
Ask if she needs anything
This is one that most guys already do, but helps complete the gentleman in all of us nevertheless. When at social events, make sure to ask the lady if you can get her something to drink (or eat, depending on the event). Show her that you care about her comfort and needs.
Gentlemen, if I may call you that, these are the rules of etiquette you should observe in everyday life. Elevate yourself above the rabble and display the mannerisms of a true gentleman. The world will appreciate such a rarity and your career will most definitely benefit from your good manners and savoir-faire .
我们要做一个关于英国文化的ppt,我想介绍英国足球,请哪位大侠讲讲我该从那方面谈起啊?
从它的起源-------发展----------。。。。。(按时间顺序)中间穿插一些背景,像当时的政治对英国足球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足球的态度。整个世界足球的发展,对比英国。
当然,你要的是“关于英国文化的ppt”,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整个英国的文化。足球之时一方面。
求英文介绍英国历史100字左右
1、英文
British history began in Germanic and Celtic, and later in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Roman rule.
Britain is called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consists of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whole history of Britain is made up of the interweaving of the four regions.
Wales became part of the Kingdom of England in 1535. The defeat of the Spanish Invincible Fleet in 1588 by the Naval Battle of Gravoline frustrated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Catholic forces.
basically eliminating the threat of Catholicism and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religious reform.
In 1640, Britain broke out the first bourgeois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pioneer of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 Republic was proclaimed on 19 May 1649.
The restoration of the dynasty in 1660 and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in 1688 established th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1707, England merged with Scotland. Through the Seven Years'War, Britain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nset Empire and gained the hegemony of the sea.
It was merged with Ireland in 1801. After the Napoleonic War, Britain completed the imperial hegemony of the Sunset Empire.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it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complet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the heyday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colonies occupied in 1914 were 111 times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mainland.
They were the first colonial power and claimed to be the "Sunset Empire".
In 1922,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became independent, and Northern Ireland remain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at is, Northern Ireland today.
2、中文
英国历史始于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亦是后来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其源头可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
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扩展资料:
英国历史大事:
1、英西战争
英西战争(英语:Anglo-Spanish War;西班牙语:Guerra anglo-española)(1585年–1604年)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
英西战争由多场大范围战役组成,起于1585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拥护荷兰抵抗西班牙帝国的统治。
1587年英国于加的斯率先夺胜,翌年于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击退西班牙无敌舰队,但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败北后情势逆转,西班牙在弗洛雷斯海战重振海军实力。
而英国分别在以后的1595-1596年西印度群岛远征和1597年的埃塞克斯-罗利远征决定性失败。西班牙先后在1596年和1597年派遣两支无敌舰队趁胜追击,但在恶劣的气候下遭挫。
无敌舰队战败后的十年间,西班牙加强了海军实力,对后来南美洲贵重金属的运输影响深远。而战争在1590年代走入僵局。
1602年英国与荷兰通过多佛海峡海战一度获取英吉利海峡乃至欧洲西部海域的主导权并持续两年。
1601-1604年西班牙进行了人类史上较为残酷、血腥的奥斯坦德之围,经过三年的围攻,英荷联军最终投降,西班牙军队拿下了这座城堡,使英荷西三方都想结束战争,回到和平。
1604年由腓力三世与新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点。西英协议分别停止对爱尔兰与尼德兰的军事介入,且英方放弃在公海上的劫掠行为。
缔约两方皆有达成部分目标,战后西班牙重获欧洲西部海域优势。条约整体有利于西班牙。但整起战争过程对两国财政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担,而英国则进入40年的萎靡期。
2、蔷薇战争
蔷薇战争(又称玫瑰战争;英语: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断续的内战。
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的后裔。
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战争”一名并未使用于当时,而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
此名称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蔷薇Rosa gallica和约克的白蔷薇Rosa ×alba。
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也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 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英格兰以玫瑰(这里玫瑰实为欧洲古老蔷薇)为国花,并把皇室徽章改为红白蔷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玫瑰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