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细胞内环境&细胞外环境差别
细胞内环境是代谢的主要场所,主要结构是指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等组成的,成分和内环境差不多,但要更复杂。细胞外环境这种说法一般不提。细胞生活 的环境一般叫 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和一些脑脊液等组成的液体环境,是沟通细胞和外间环境的媒介 。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人体内的细胞都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 高二生物 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1单元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描述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3.概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难点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教师研究本课时教材,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用的PPT。
2.设计本课题联系实际、课堂上需要对学生提问的问题。
3.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并尝试完成教材P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设置联系生产生活的问题,比较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
2.多细胞生物细胞周围液体的比较:泪液、消化液、尿液等是一类;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另一类,哪一类属于内环境?
3.内环境成分与非内环境成分的比较,然后举例学生分析,如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
4.运用PPT说明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量的关系,为解析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奠定基础。
5.多细胞生物细胞不直接与外界物质交换,引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导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 2 min 结合图片提问:
1.冰天雪地下巡逻的战士体温会不会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
2.在一边是清水、另一边是盐水,并且连通的载玻片上的草履虫,它会怎么移动? 1.思考问题,明白“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调节”。
2.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 的调节形式多种多样。 提供巡逻战士、草履虫图片,PPT演示
第一层级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5 min
1.教师准备问题,问题紧扣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想,边预习边思考问题:(见《基础预习交流》中的1、2、3。
2.PPT展示问题,安排学生预习,巡视学生学案完成情况。 1.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至知识体系。
2.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好记录。 PPT演示课题及学生预习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交流
讨论 3 min 1.对全班学生分组,让每组的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也可以每个组侧重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参与某一组的讨论,收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做好准备。 1.学生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2.选出一个代表,作为小组讨论结果的代言人。 投影或口头表达
第二层级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7 min
1.简要说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怎样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缺点是什么?
2. 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成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3.分析体内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什么?(见导学案图解)
4.知识延伸:分析泪液、消化液、尿液等属不属于内环境,比较血浆与血液成分等。
5.结合导学案,安排学生填图——让学生明白血浆的主要成分
6.结合导学案温馨提示,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时,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吗?是如何调节的?——说明生命活动需要调节。通过缓冲物质介绍——说明血浆PH调节方式 1.结合生活经历, 说说 草履虫的生活。
2.围绕“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学习内环境。
3.尽量列举例子,说出不同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达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4.分析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抗体、激素等,哪些是内环境成分。
5.书写缓冲物质
6.书写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的调节过程反应式。 PPT演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相互关系图,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进入血浆的模式图 知识点二: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 min 1. 尝试用文字和箭头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也要借助相关系统。
2.教师根据同学们学习具体情况,让学生尝试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进一步掌握物质通过的路径。
3.知识延伸:内环境稳态需要进行调节,调节物质的种类还有哪些?这些物质怎样进行调节的?为过度到下一节课奠定基础。 1.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体内细胞如何与外界物质交换?
2.学生构建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
3.学生做例2——进一步熟悉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 PPT演示内环境中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路径图
第三层级学习过程
课堂巩固 6 min 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基础智能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 PPT演示 展示
讲评 3 min 教师展示练习答案,根据学生练习具体情况,适时点评, 总结 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同桌学生互查,疑难问题讨论。
PPT演示答案
第四层级学习过程
反思 感悟 2 min
1.课题有师生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内容紧扣教材,充实丰富,注意了细节问题、学生易错问题的学习。
3.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较多,有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
4.尚存的问题是一节课时间较紧,有时某一问题耽搁就完不成任务。
学生就本节所学知识做一个自我总结,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节课补充。
口头表述
课堂小结 2 min
1.教师布置学生完成 思维导图 构建。
2.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肯定正确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构建。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 PPT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课外拓展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怎么判断
(1)准确把握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①“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②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内涵与外延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细胞外液相对于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而内环境相对于处界环境.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2)内环境的成分: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如O2、C02等;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抗体、激素(如胰岛素)等.不明白可预习第二章
(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红细胞中);②载体蛋白(细胞膜上);③呼吸酶(线粒体内);④H202酶(细胞内);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细胞内);细胞内及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1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4)几种常考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③血细胞——血浆;④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血浆和淋巴⑤组织细胞(指除上述几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统称为组织细胞)——组织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