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谁轻谁重 比轻重 PPT课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3、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

看一看、说一说

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板书课题:比较轻重)

掂一掂、比一比

1、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数学书托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上的数学书换成笔盒。再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笔盒谁轻谁重?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3、比一比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谁轻谁重。

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我们可以感受物体的轻重。

二、作交流、探究发现

教师出示大小轻重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让学生:

1、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掂一掂: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因为两个水果的大小轻重相差不大,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也可能是“苹果比梨重”这三种情况,由此产生矛盾。)

3、想一想:想什么办法判断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

分小组讨论,体会借助工具比较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在分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予以简洁说明:如轻声说话、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等。)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的讨论结果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秤称,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a、用橡皮和尺子做一个简易跷跷板,一边放苹果一边放梨;

b、利用一桶水,把苹果和梨同时放进水里,看哪个下沉得快;

c、用两根同样长的橡皮筋绑在苹果和梨的柄上,用手提一提,看哪根皮筋拉得长;

d、把苹果和梨各咬一口,看哪个水分更充足……

(学生的回答是饱含童稚、丰富多彩、充满想象与创意的。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可贵的创造精神。)

5、教师用天平进行反馈验证。

总结: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方法,学习数学就要这样积极思考。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就是“秤”。这是一架天平,(出示天平),我们来看看梨和苹果究竟谁轻谁重(教师操作)。

三、形成应用,巩固提高。

教材p21练习1和2,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评价。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ppt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ppt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有24人,其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3人。虽然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

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难点:

1、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59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ppt课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与之前学习的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联系。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谁和谁凑成10,他们就是好朋友。9和谁是好朋友?(1)8和谁是好朋友?(2)……二、创设情境,探究算理1.提出问题师:在一颗大树上,原来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求一共,比多少,等等。2.根据不同的问题,列算式。生:求一共有多少只?列算式7+6=(只)或6+7=(只)3.讨论如何解决该算式,你用的什么方法,和同组学生交流一下。三、解决问题。1.做一做,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解释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的体会算理。2.圈一圈,算一算。巩固7加几,学习5加几的计算。同时,通过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跟小棒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策略和计算过程。3.想一想,填一填。(1)巩固学生计算能力。(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四、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本题目的是通过圈一圈,巩固“凑十“,练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2.练一练第四题。通过涂颜色的趣味题目,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本题目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涂色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涂色过程。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一谈本节的收获。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说一说自己的方法与感受。3.教师小结:小结方法,同时对情感过程进行升华。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137+6=133334课后反思上课之初,我首先出了几道有关7、6、5的进位加法算式,本来想通过此方式了解一下孩子们对知识是否能做到举一反三,由于学生完成的速度不同,时间有限,就没等得及个别学生完成,然后开始让会的学生做小老师。虽然我感觉大部分孩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了,我想还是应该大胆地放手,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集体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