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精编课件2018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函数的零点一轮复习微专题(黄冈中学)(共30张PPT)

高中数学最新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二次函数图像在ppt课件中怎么做

在PPT2007中插入形状,用曲线可绘制抛物线、双曲线等。方法:1、插入——形状——箭头,在PPT编辑区按shift键拖出坐标轴。2、插入——形状——曲线,在PPT编辑区绘制曲线,开始时单击,转弯时单击,结束时双击,如果中间画错了可按退格键退回一步。

我想在ppt课件中画三角函数的图像(比如y=sinx)该怎么做?

ppt下有一个专用的数学软件,叫数学工具ppt版,可以实现你的要求,我用数学工具画了个图,你可以看看是这种效果吗

如何用数学课件制作工具绘制函数图像

我这里有一个“描点法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PPT课件制作方法”的操作录屏,你可以参考一下。

最基本学习的三角函数

第一步:先从勾股定理下手,学会一些勾股数,

下面提供几组:

3、4、5; 5、12、13

7、24、25; 8、15、17

9、40、41; 11、60、61

12、35、37; 13、84、85

15、112、113; 16、63、65。。。。

看出规律来了吗?要多少有多少。。。

可是很多数学老师教了一辈子,

都没有懂。你一会,就有自信了。

第二步:以直角三角形为例,只要相似,

每个三角形自己的边与边的比例是

不会变的,与大小无关。弄懂相似与全等。

第三步:用勾股定理算出特殊角的边与边的比例

三个特殊角:30度、45度、60度

然后算出 正弦 = 对边 :斜边

余弦 = 邻边 :斜边

正切 = 对边 : 邻边

余切 = 邻边 : 对边

将一些特殊角的函数值练熟,以后

非常有用。

第四步:熟悉单位圆、象限、位相、振幅、

频率的概念。熟悉图形。

第五步:学解简单的三角方程。

第六步:学会积化和差、和差化积。

第七步:学会三角反函数。

第八步:进入极限、微积分。

以上意见供您参考。学习主要靠想,想通了就会了。

如何制作学前班数学课的ppt课件

下面,一起来解读下老师做教学课件PPT经常陷入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 文字信息过多

从PowerPoint(PPT)的英文原意来看,Point是“要点”的意思,PowerPoint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要点更有力地展现出来”。

有一些老师简单地认为只需将要书本内容的要点复制到PPT上就可以了,我们称之为“教材搬家”。这样的页面对于学生来说信息量过大,重点不明确,看起来比较费劲。

支招:图文并茂 解放学生的双眼

PPT的本质在于可视化,就是要把原本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转化为图表、图片、动画及声音所构成的生动场景,以求通俗易懂。

老师需要改变“复制”“粘贴”的做法,尽量在教案中归纳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参考以下两个原则:能用图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的不用文字。图片要和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不能为了放图而放图;如果没有可用的图或表,那么尽量将文字分成条目,最好控制在5行以内,不要一大段文字堆砌在一起。

误区二 逻辑混乱

逻辑是PPT的灵魂!没有逻辑和层次的PPT,只能算是图片和文字的堆砌。有些老师做PPT的时候,习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没有很好的逻辑规划,导致学生不好理解。

支招:添加导航 增强学生的记忆

首先,老师需要先理清一堂课教学内容的逻辑,拟出PPT内容大纲。制作PPT时,可以添加导航来展示整个课件的结构,比如:

目录:一个简单明了的目录可以呈现课件的清晰脉络,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便于抓住主要内容;

标题栏:每个页面除了标明整个PPT的标题,更重要的是要标明本章节标题和本页主题;

页码:如果方便的话也尽可能加上。

误区三 页面过于花哨

有的老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一些与教学毫无关系的花哨元素。

注意啦,课件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打扰他们的思维,反而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哦!

支招:整齐排版,统一PPT风格

1、整体模板、色调要统一。

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要更改背景设置的色调或风格。如果想要有层次感,可以采用同一背景色的不同渐变,保持色彩协调;

2、字体能统一的尽量要统一。

如果一张页面中出现了三种以上的字体,就会显得有点乱了,尽量控制在1-2种字体;

3、选择的素材跟教学内容相关。

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选择多样的素材。但是,这些素材一定要与教学主题相关,不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课件看起来很乱,二是分散学生注意力;

4、不要使用很复杂的动作设置、动画方案。

页面切换时应慎用花哨动作和无关声音,特别是在需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突然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切换声音,容易打乱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在讨论比较轻松的话题时可以加上一些效果,但都不宜超过两种。

误区四 做完PPT不测试

有一些老师在做完PPT之后就觉得已经完工了,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进行现场测试。如果漏掉这一步,之前的辛苦努力都很有可能白费~~

支招:现场测试 保证课堂效果

检验版本是不是兼容。PPT软件有几个版本,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制作后,要到录制现场进行测试,可以知道版本是否兼容,确保可以正常演示;

检验PPT里超链接和动作效果的正确性。有的课件存在大量超链接和动作效果,如果不进行现场测试,在正式场合使用时可能会暴露各种问题,比如出现死链或者不应有的动作效果,那时再修改就来不及了;

对比电脑和大屏幕的效果。在电脑上的效果和用投影仪展示的视觉、听觉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特别是有多种颜色对比、重叠、交叉时,往往在电脑上看起来效果很好,学生却在大屏幕上看不清楚文字和色彩的对比效果。这时,现场测试就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