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朗读录音,插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争论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争论:天有多大?

2、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有人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信不?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听读课文,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交待听课文的`要求。

2、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课文,提出读课文的要求

2、找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3、ppt展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4、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再读课文,把握技巧

1、学生自由读,读通、读熟。

2、再次播放录音,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体会读课文的技巧。

四、三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快速朗读课文,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2、讨论交流,说说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

3、个别谈话,听听学生的朗读和读后的感受。

4、指导书写生字“沿、信、际”,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突出自读自悟,将读书和识字写字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识字的重点,体现以学定教,以及朗读与识字结合思想。

五、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倾听学生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自信、傲慢和诚恳、劝告”两种不同的语气。

3、师生合作,评价读书效果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不同的情感所表达的语气。

六、续编故事,拓展提高

1、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对话: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2、指导学生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体会“坐井观天”的意思。

3、小结: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寓言故事中受到某些启发。

七、作业布置

1、每一个生字写5遍。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从哪来,天有多大

小鸟,天上,无边无际

青蛙,井底,井口那么大

篇二: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导入:谈话导入

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坐井观天》,来看看他会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过渡: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看看寓言故事了,不着急,让我们闯关完成,就能顺利通过第一关哦。

生字闯关

1、学生自己找,自己读。

2、教师讲解个别字词。

3、生领读

4、开小火车读

5、趣味课堂

过渡:恭喜大家来到第二关,有没有信心继续呢?

课文闯关

1、听录音,找出文中青蛙的话用“-”画出,小鸟的话用“~”画出。

个别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

2、试着谈谈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4、他们分别是怎么认为的?为什么呢?

5、小鸟又去过哪些地方呢?青蛙呢?

6、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大话,笑

7、揭示道理

拓展延伸

青蛙跳出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用一句古诗形容青蛙跳出来看到的更多的世界,应该是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结束:愿我们同学都能登高望远,勇攀高峰,做个有见识的人。

准备:

1、青蛙,小鸟插图板书需要用到

2、生字转盘。

3、学生画出青蛙眼中的天,小鸟眼中的天

4、配乐,小鸟飞过的地方。

二年级上部编课文: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3.能够正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4.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猜谜语,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来,通过猜谜,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他们之间为了一件事情争吵起来,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事情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课题:(板书)坐井观天(讲解题意)

师:课文中的小青蛙和小鸟不知道在争吵什么?请同学们看看是什么事,帮忙解决一下,一起读一读课文。

三、新授

(一)让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圈出重点生字,标出自然段。

通过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带拼音读)

Xìn yán tái jì wā cuò dá hái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去拼音读)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给生字组词)

井沿 无边无际 抬头 相信 弄错 口渴 喝水 还用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如猜谜语、换偏旁 熟字加偏旁等)

指导书写

信 沿 际 指导书写信的时候第二横和第三横要短 沿 第五笔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勾,际的第一笔横撇弯钩是是横一笔写成

(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大概理解内容。

(二)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青蛙坐在什么地方?

(教师板书:井里)

请学生把剪好的青蛙图片放在画好的图上。(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是井沿?

(教师板书:井沿)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图呢中的井沿上。)

(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3、师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住在井里,小鸟?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了什么事情争吵起来呢?(分别让学生来说一说)

(三)出示第2-7自然段,齐读课文。出示课文。

问: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出示它们的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

(说明小鸟飞了很远,无边无际,天很大很大。)

(4)找学生来读一读对话。

2、出示学习第二次对话。(第4、5自然段)

(1)齐读第4、5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

大话: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

板书:天井口那么大

(5)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天无边无际

(6)“弄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

弄错:是搞错的意思。

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

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出示学习第三次对话。(第6、7自然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2)青蛙为什么笑了?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画出重点句子“我不会弄错的”。并朗读这句话。

青蛙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我们来看看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玩一玩。

A.准备一张纸,请同学们用圆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

(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4、拓展,展开想象。(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

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拓展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集体讲评。

师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然会像青蛙那样天天坐在井里,,看得事物比较少,目光狭小,又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多看看外面的事物。

5、让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6、找学生演一演,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习完课文,你喜欢那只小动物啊!老师希望你们多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触外面的事物,可不能学井里的小青蛙呀!不要当“井底之蛙”!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演一演,写一写。

(演一演对话,拓展写一写,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写写句子)。

成语坐井观天ppt

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语出]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近义]

管窥蠡测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窥豹一斑

挂一漏万

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反义]

见多识广

面面俱到

无微不至

应有尽有

包罗万象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

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①~与“管窥蠡测”有别:~侧重于形容见识狭小;多用在口语里;“管窥蠡测”侧重于形容理解肤浅;多用在书面语里。②见“井底之蛙”(536页)。

[例句]

世界大得很;我们可不能~;自以为了不起。

[英译]

limited outlook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PPT

【成语】: 坐井观天

【拼音】: zuò jǐng guān tiān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举例造句】: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拼音代码】: zjgt

【近义词】: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反义词】: 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歇后语】: 蛤蟆落在吊井里

【灯谜】: 青蛙测气象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见识少

【英文】: look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成语教学PPT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语出]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近义] 管窥蠡测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窥豹一斑 挂一漏万 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反义] 见多识广 面面俱到 无微不至 应有尽有 包罗万象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 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①~与“管窥蠡测”有别:~侧重于形容见识狭小;多用在口语里;“管窥蠡测”侧重于形容理解肤浅;多用在书面语里。②见“井底之蛙”(536页)。

[例句] 世界大得很;我们可不能~;自以为了不起。

[英译] limited out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