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研学旅行?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

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校外研学旅行活动。苏联中小学每年暑期长达三个月,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夏令营活动。美国过去有童子军活动,让孩子体验野外生存。日本中小学设有特别活动课程,组织学生校外旅行。

广州市研学实践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协会门户网站、业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会员应用系统、学校/学生应用端、导师应用端等系统。本平台助力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构建研学机构信用体系,制定行业标准,确保研学实践课程规范、丰富、安全可靠。同时提供不可篡改、公平公正、可溯源的研学实践全过程档案及相关档案调取工具。

广州研学天下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优势学科等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研学信息。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自主、自动的能力,养成同学之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研学旅行的研学旅行的定义及特点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走出去·看世界

我和学生参加过沪杭、京鲁、西延、港粤等研学营,走过8省20个城市,行程4万多公里,独特的研学经历使生活有了丰富的色彩和温度。

走过才会懂得,准备好了再出发收获更多,“简化式”的研学对学生的意义并不大。

游西湖前,我们了解西湖十景、传说、三杰等。苏堤遍植桃柳,株距相同,除固堤外还能产生“烟柳画桥”的意境。读《孔乙己》,茴香豆的情节格外有趣,来到咸亨酒店,立即买来尝尝。游沈园朗诵“红酥手,黄縢酒……”读《文化苦旅》,提前“登”上鸣沙山。

学生还把景点文化介绍和相关诗词、文章整理提炼,做成幻灯片展示,将认知和行动统一,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每次出行前,我都会提出规定行程之外的申请,制造一些小惊喜。忆江南研学营去惠山古镇先锋书店买书;光影横店研学营去了纯真年代书吧——这家书吧是西湖边上的文化客厅,有人说,到杭州必去“纯真年代”。我们在书吧吃简餐,欣赏莫言的题字“看山揽锦绣,望湖问子潮”,读《生如夏花》,动情处,泪流满面。

港粤研学,我们申请去广州银河公墓祭萧红。本想像戴望舒一样,带一束火红山茶,走几小时寂寞长途,无奈当天山茶脱销,只能带别的花,学生说以后会再来。文学经典的筵席不散,这些孩子会来,我也会来。

与美好见面的同时也会遇见丑恶。一次,列车上发生争吵,打碎了全车人的美梦,有学生这样记录:

我被一阵嘈杂的争吵声惊醒,竟然是一些中老年乘客不遵守秩序,在车上打扑克,大吵大叫。我心里暗叹:这些人都是坏榜样,是老师所说的反面教材。为什么这种事情常在生活中发生呢?

研学旅行中,学生遇见各种人和事,丰富了生活,增长了见识。

当然,每次行走前我们都会安全护航,为行走助力。

比如,我们会在行前会议上明确职责。临行前一天,我们召集学生和家长开会,分成小组,安排负责人,明确职责——如向组员传达信息,清点本组人数,督促填写研学手册等。师生提前做PPT,介绍景点文化,安排两名安全员负责清点总人数、提醒系安全带。我们还发放研学物资,宣读“安全须知20条”,家长签订自愿参加研学承诺书。

做到这些之后,等于加上了一层安全保险。外出自由度相对较大,学生极容易“撒欢”,问题自然不会少,管理上要做到外松内紧,格外细心。

装卸行李我们会有巧妙的安排。装卸行李时,大量学生挤在行李舱旁边,马路上过往车辆多,既影响交通,又存在安全隐患。每次出行前,我们专门挑选两名身强力壮的男生负责装卸行李,增加安全系数。

关键时刻我们也要确保安全。有次北京转车,全员住进宾馆已是半夜,房间分布像迷宫一样复杂,为避免学生害怕,我把五六个女孩集中到我的房间,两张床拼在一起,我不得不睡在地上直到天亮。

当然,拍照其实也有注意事项。那次天安门广场升旗观礼,人山人海,想拍一张集体照太难了,费了好大的劲排好队,照片中竟有无数个路人甲。如果我们提前排好拍照的队形,可以为出行节约不少时间,拍照效果也好……

教育需要一个体验场,不入园林,怎知秋深几许?只要经历,便是以不同的方式看见自己,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样踏遍万水千山,你也能遇见更棒的自己。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一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24日第13版

作者:齐 崇

什么是研学?

研学即研究型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研学旅行是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研学旅行现已被教育部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需求逐步扩大,在未来3-5年,将会直接催生一个规模超千亿的新蓝海市场。

基于此,知行研学直击“研学体系不健全、课程要素缺失、浅表层体验”三大市场痛点,依托广州大学研学教育研究中心研发特色课程,以独家合作的11所研学基地为载体,辅以300多名优秀导师引导,实现“优秀导师+系统课程+独家基地”的有效契合,从而形成知行研学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达成“探究性学习+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研学教育目标。

目前,知行研学团队已自主研发五大类共48门特色研学课程,通过与广电集团合作的线上全媒体矩阵传播和线下签约的150多家渠道商(如广之旅、万达国旅、世纪明德等知名企业)实现了全渠道营销,累计服务研学客户超2万人次。

未来知行研学团队将继续深耕研学教育课程的研发升级,专注于为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多品类研学教育服务,立志成为最有温度的研学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