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写好写人作文.ppt

【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我们身边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熟悉的、陌生的、漂亮的、丑陋的、善良的、可恶的、顽皮可爱的、成熟稳重的、活力充沛的、慈祥和蔼的……怎样才能让这些人物在我们的笔下活起来呢?

一、精选事例,以事写人

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人物的特点总是在具体事例中表现出来的。比如,《西游记》中写猪八戒贪财的品质特点,就是通过他把银子藏在耳朵里这件事来表现的。故而,写人的文章应以写事为主,事例可以使人物个性更鲜明,形象更丰满,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事例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 选择的事例要小。“一粒沙里看世界”,从自己有切身感受的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深刻的立意都体现在一件小事中,取材越小,所阐述的道理越能撼动人心,就越能写出情深深、意切切的佳作。

2. 选择的事例要精。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一般比较多,我们可不能一写就是十件八件,一定要注意筛选,求精不求多,应该选择其中最能鲜明表现个性特点的一两个典型事例具体写,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事例中显现出来。

二、抓住细节,写出特点

每个人物因其年龄、职业、性格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写人的文章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来。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来展现。

1. 人物的外貌描写。每个人的外貌都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点,善于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是写人作文最常用的方法。描写人物外貌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特点写,努力达到“以貌传神”的效果。

2. 人物的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语句,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人物的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也不同。另外,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符合人物的特点,有的人说话直率、干脆,有的人说话则幽默风趣。

3. 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这样才能使人物立起来,才能写出生动、具体、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来。

4. 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描写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特色鲜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直接倾吐内心世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与语言、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共同透视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

怎样写好写人的作文ppT

一、精选事例,以事写人

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人物的特点总是在具体事例中表现出来的。比如,《西游记》中写猪八戒贪财的品质特点,就是通过他把银子藏在耳朵里这件事来表现的。故而,写人的文章应以写事为主,事例可以使人物个性更鲜明,形象更丰满,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事例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 选择的事例要小。“一粒沙里看世界”,从自己有切身感受的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深刻的立意都体现在一件小事中,取材越小,所阐述的道理越能撼动人心,就越能写出情深深、意切切的佳作。

2. 选择的事例要精。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一般比较多,我们可不能一写就是十件八件,一定要注意筛选,求精不求多,应该选择其中最能鲜明表现个性特点的一两个典型事例具体写,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事例中显现出来。

二、抓住细节,写出特点

每个人物因其年龄、职业、性格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写人的文章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来。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来展现。

1. 人物的外貌描写。每个人的外貌都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点,善于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是写人作文最常用的方法。描写人物外貌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特点写,努力达到“以貌传神”的效果。

2. 人物的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语句,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人物的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也不同。另外,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符合人物的特点,有的人说话直率、干脆,有的人说话则幽默风趣。

3. 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这样才能使人物立起来,才能写出生动、具体、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来。

4. 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描写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特色鲜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直接倾吐内心世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与语言、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共同透视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

如何描写动作 习作教学设计四年级 李晓艳

教学目标:

1. 以个性鲜明的动作表现人物特点。

2. 合理分解动作,精描细摹人物动作完整过程。

3. 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写动作,增强文章趣味。

教学重点:合理分解动作,精描细摹人物动作完整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写动作,增强文章趣味。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评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素材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昨天的作业有两位同学表现特别出色,让我非常满意,我决定奖励这两位同学,他们是甲同学(男)和乙同学(女),下面有请两位同学上来领奖。(学生鼓掌)

我看到许多同学都是面带微笑的注视这两位同学领奖,说明大家对这两位同学还是比较赞同的。下面我要来个小测验,看同学们的观察是否细致,给大家一分钟时间简单思考并组织语言,然后口头描述一下两位同学上台领奖时的动作。

二、评价过渡,出示课题

学生口头描述(学生的口头描述中可能会含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注意强调并界定动作描写的概念),教师评价——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动作表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过动作描写,丰富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描摹动作刻画人物

三、写作训练,技法归纳

一精确选词,符合特点

1.PPT展示《背影》动作描写经典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生共同探讨词语的选择,主要从动词和修饰性词语两个方面进行。

2.PPT展示图片: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和正值妙龄的女中学生。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分别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动作描写。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作的段落,师生从动词和修饰性词语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 PPT展示动作描写示例。

⑴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⑵校门口一群背着书包的少女姗姗走来,手拉着手,蹦着跳着,紧身拖曳的裙子在随风摇摆。她们迈着轻盈的步子,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4.师生从动词和修饰性词语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组动作,教师明确:不同的动作展现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特点。

二合理分解,精细描摹

1. PPT展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作描写经典文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共同探讨并明确:选段中的动词“扫”“支”“撒”“系”“牵”“”拉“罩”将捕鸟的动作细化,使得文段更加具体形象。

2.PPT展示“飞人”百米赛跑起跑线上起跑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对起跑动作进行描写。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作的段落,师生评价。

教师明确:写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动作,不能简单地写运动员突然蹲起,准备起跑,而应该将他的动作细化分解,一一写出手、腿、眼神等如何配合,做到具体形象。

3.PPT展示动作描写示例。

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

4.师生讨论分析所用动词。教师明确:这个片段中“蹲”、“顶”、 “跪”、 “倾”、“盯”、 “绷”等动词,细致而逼真地刻画了运动员起跑前的预备动作。

三巧用修辞,增添情味

1.PPT展示百米赛跑视频。请同学根据视频内容对动作进行描写。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作的段落,师生评价写作段落中比喻的运用。

2.PPT展示动作描写示例。

“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啪!”像箭一般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3.师生分析明确:文段中“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像箭一般猛然射了出去”“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等一些比喻句的运用,使片段更加形象生动。

四、课堂写作,学以致用

1.PPT展示跳高视频。请同学根据视频内容写一段动作描写,要求综合考虑精确选词、细化动作和巧用修辞三个方面,五分钟完成。

2.学生展示自己习作,教师点评。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在课间十分钟观察到的内容,写一篇小短文,充分使用动作描写,不少于500字。

如何将事件写具体生动ppt无忧无虑网

如何围绕一件事,把过 程写具体、生动 1、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6�1 例子:感动 �6�1 王馨 �6�1 周三下午综合活动时间,我带领学生来到了操场 上。 �6�1 虽已过春分,但天气依然寒冷。天,雾蒙蒙,阴 沉沉的。丝毫让你察觉不到春的踪迹。(景物描 写)唯有孩子们的嬉戏、尖叫声,在召唤着春的 到来。他们在操场上追逐着、奔跑着,把积攒了 一个冬天的能量都肆无忌惮的发泄了出来。那些 酷爱篮球的男孩们,三个一群,俩个一伙,就在 篮球架下搞起了投篮比赛。不住地躲闪腾挪,不 停地弹跳飞跃,即使与专业篮球运动员相比,也 毫不逊色。(动作描写)(动作描写) �6�1 我与几个女孩一边围着操场转圈,一边聊天。突 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6�5老师,下雨了!�6�6我 抬头望去,真的,天空不知何时飘起了小雨。细 细的,密密的,那么轻盈,那么飘逸地扑向了大 地,扑向了我们。(景物描写) �6�1 我一看时间,该集合了。就匆忙吆喝着整队吃饭。 �6�1 很快,队伍站好了。一清点人数,少了两名。 �6�1 这时,小罗站出来说:“老师,刚才阿飞和阿洋向祥德 楼跑了,大概上厕所了,我去催催他们!”我应承了一 声,他就跑了。 �6�1 不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找到了吗?”我连忙问。 �6�1 “没有。”小罗一脸狐疑的答道。 �6�1 “雨越下越大了,我们先走着,到楼门口再等等他们 吧!” �6�1 我一边领着学生往餐厅门口行进,一边四处搜索,这俩 人,跑哪去了呢?(语言描写—) �6�1 还没走到楼门口,就见阿飞和阿洋一人抱着雨具,一人 抱着几件棉衣跑到了队伍跟前:“快,谁的衣服,赶紧 穿上,别冻着!”阿飞像一个小大人似的吆喝着。(动 作、语言) �6�1 啊?原来这俩人到教室为同学拿外套和雨具了!我望着他 们俩不停地张罗着,一阵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6�1 阿飞,虽为一男孩,却肤如凝脂,面如满月,故美其名曰 “小白”。因其良好的家教氛围,该生一直就谦逊有礼, 是学生眼中的“老好人”。五年来,他从没和同学红过一 次脸,吵过一次架。在课堂上,他往往是坐的最端正,听 讲最认真的一位。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提醒旁边同学认 真听课的样子呢:他正襟危坐,一只手悄悄的拽拽旁边同 学,一只手在嘴边做个保持安静的手势,眼睛始终盯着老 师,仿佛唯恐漏掉一个字似的,他脸上那一本正经的样子, 很让人忍俊不禁,因为那时,他才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娃娃 呢!(插叙) �6�1 如今他已经长得又高又壮了。接近1米7的个头,和他对 话,我几乎要仰视了。他的作文、数学水平在我们班都 是首屈一指的。不信,你看:�6�5每年的冬天,奶奶便忙 碌起来,还没等云聚在一块,厚厚的棉衣棉裤,棉袄棉 被,都早已放在了衣橱内了;每到夏天,薄薄的小被子, 各式各样的短袖半袖、裤衩裙子;每到秋天,秋衣秋裤, 春秋加了棉花的夏被;春天,奶奶闲着没事的时候,就 做一些假花装饰装饰家,我们三个没事干,奶奶就做了 十几个毽子,让我们在屋里踢着玩儿,找些乐子。�6�6这 就是他写的《我爱你,奶奶》的一个片段。怎么样,不 错吧?不过,阿飞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相对来说, 有些弱。每逢背诵课文,他那紧皱的眉头,磕磕绊绊的 语言,(神态描写)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着急;每逢默 写生字,他那龙飞凤舞的字体,频繁出现的红色圆圈, 又总会让人止不住的头疼。但看得出,他一直都在努力,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就不忍心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寻 找原因,帮他尽快赶上了。 �6�1 阿洋,也为一男孩,虽然瘦弱,但很帅气。与阿飞的性格 那是有天壤之别。 �6�1 阿飞沉稳,阿洋活泼;阿飞成熟,阿洋天真。(对比)阿 洋的思维敏捷,他的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出奇的好,只 有语文、英语学科比较糟糕,但据我观察,他的语言学科 类的糟糕也仅限于书写能力和记忆能力。因为每次课堂提 问,别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都能说出一二,这表明, 他的思路清晰是毋庸质疑的。我想,学过的知识,他不能 有意识的回顾、复习,很可能也是他这几门课糟糕的原因。 �6�1 阿飞和阿洋是我们班两个普普通通的同学,就是这两个同 学,两个性格迥异的同学,心里却装着全体同学。也许他 们两个并不完美,但他们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 我觉得他们就是最完美的。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过: �6�5无论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 东西,你会觉得所有的人都需要你,‘给’永远比‘拿’ 愉快!�6�6(引用)如今,我的学生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践行 了这句话,我感动着,期待着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6�1 学生例文: �6�1 星期五,是个好日子,却让我摊上了倒霉 事。这天,凉风习习,给路边的花儿增添 了几个优美的舞姿。(景物描写)我靠着 软绵绵的行李包(里面有棉袄),悠闲地 看着书,轻风越过窗户,钻进了车里,时 不时调皮地掀起书页,望着前面的道路, 心中不禁更增添了几分回家的喜悦。面包 车飞驰过公路,到了医院前。((动作+心 情) �6�1 我拉开车门,拿下书包,便看见了下不来 的小蕊。只见她,双手拉把,一脚离地, 红扑扑的脸蛋憋得更红了,仿佛在与一头 困兽作斗争。我与小蕊本来关系就好,见 到小蕊那么费劲,我上前面便帮她扯下包 来,扶着小蕊的腰,一下子就把她抱下来 了。(动作描写) �6�1 要过公路了,汽车、轿车一辆又一辆地从 我们眼前飞驰而过,似乎故意和我们过不 去。等了好一会,终于只留下了宽敞的马 路,我喊:一、二、三!”刚喊道“3 ”, 我们就像冲锋的战士一样冲了过去,全身 每一个细胞似乎都活跃了起来。(比喻+动 作+环境) �6�1 我告别了小蕊,神采飞扬地向医院走去, 但背上和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刚要进门 偶,我猛地打了一个激灵,便想起来了— —行李包呢?顿时,心中仿佛燃起了一股 无名大火,似乎要烧到眉毛了。(神态+比 喻) �6�1 我火急火燎地冲进医院:�6�5妈,快给我手机!快, 快点!�6�6 �6�1 妈妈被我激动的神态吓了一跳。问道:�6�5你要手 机干什么?�6�6 �6�1 �6�5我行李包落车上了!打电话给老师,联系司机 啊!�6�6 �6�1 妈妈一听就恼了,给了我手机就开始埋怨我。 �6�1 此时,我早已急死了,哪会听她的训斥?拨起了 号码。刚拨完第一个号码,门口就出现了一辆车, 那不是我坐的班车吗?心中的急躁已被狂喜冲散, 我兴奋地冲出去,接过书包,大声道了声:�6�5谢 谢!�6�6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 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 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 其物”。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 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 加以具体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 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 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 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 性。 我们擦肩而过 又是忙碌的一天。从双休日变成单休日,又 从单休日变成无休日,七天无休止的循环着。不 管怎样,在一些恍惚的瞬间,我总能看见那双眼 睛。 我走着,向家走去,眼光无目的地四下看着。 直到路边的石台上坐着的一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 意。他大约四、五年级的样子,一看到他,就让 我断定他一定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可他射向前方 的迷茫的目光,却牵动了我心里的最深处。这眼 光不该属于一个这样的孩子,是那样的失落、伤 心还夹着一丝恐惧。他脚边的书包告诉 我他还没有回过家。我疑惑,这男孩显露出的状 态是那样的与他格格不入。也许是因为我的注视, 男孩抬头望我,那目光使我难忘,我有一种预感, 在他身上一定发生了什么使他无法承受的事。我 回过神来,继续向前走,回家去。 大约半小时后,我出去买东西,竟又看见了那 个男孩。他坐在原地没有动,似乎在短时间内没 有回家的意思。我更加不解了,于是在人群中停 下脚步。唯一与刚才不同的是,他的书包从脚旁 换成了身边,他手里拿了一张纸,目光更加深邃, 那不属于他的目光里还闪着晶莹,是泪水吗?我 争取不让他发觉的走近他,看到了纸上的 东西马上停住——纸上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分数,于 是我所有的疑惑一下子全解开了。一滴泪从他面颊 上滑落,那迷惘的目光又一次射向远方。他只是一 个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失落、迷茫、悲伤和恐惧 写在他稚嫩的脸上,这些怎么应该属于他呢?他现 在应该在球场上驰骋,应该在秋千上飘荡,应该在 沙地里打滚,却偏偏在这里像失去什么的那样的痛 苦。他只是个孩子,不该想象老师的失望,同学的 看不起和家长的打骂。他又一次把目光转向我,又 一次的刺痛了我,我的心一下子抽紧,他的模样是 那样的似曾相识。 我也曾为那可怕的分数在家门外徘徊,也曾为那 白纸上的红字伤心哭泣,我也知道回家后“迎接” 我的又是什么。那个孩子那样无助的望着我,那 眼神像一束锐利的光,灼痛了我的心。他的泪水 像碎水晶一样不停的落,他仅仅是个八九岁的孩 子。我再也不忍看了,闭上眼转身走了。 虽然我回到了家,可心还在那里。他走了吗? 回家了吗?挨打了吗?我是如此地牵挂他,忘不 掉他的目光。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另一个我,也 看到了更多的人。 �6�1 肖像细节描写 �6�1 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 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 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 �6�1 少年起立了,看着病人的状态又哭泣起来。 病人忽然把眼张开,注视着少年,似乎有 些知觉了,可是仍不开口。病人很瘦,看 去几乎已看不出是不是他的父亲,头发也 白了,胡须也长了,脸孔肿胀而青黑,好 像皮肤要破裂似的。眼睛缩小了,嘴唇加 厚了,差不多全不像父亲平日的样子,只 有面孔的轮廓和眉间,还似乎有些像父亲, 呼吸已很微弱。 �6�1 语言细节描写 �6�1 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 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 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 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 性格特点。 �6�1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 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 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 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 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6�1 行动细节描写 �6�1 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 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 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 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6�1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 东京去,何如?”父女两个告道:“若能彀回乡去时, 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 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 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 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 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 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 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 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 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 “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 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 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6�1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6�1 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 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 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 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6�1 病人仍不动,只是艰难地呼吸着。少年哭 泣着把椅子拉了拢去坐着等待,眼睛牢牢 地注视他父亲。他想:�6�5医生想必快来了, 那时就可知道详情了。�6�6一面又独自悲哀 地沉思,想起父亲的种种事情来:去年送 他下船,在船上分别的光景,他说赚了钱 回来,全家一向很欢乐地等待着的情形; 接到信后母亲的悲愁,以及父亲如果死去 的情形,都一一在眼前闪过,连父亲死后, 母亲穿了丧服和一家哭泣的样子,也在心 中浮出了。正沉思间,觉得有人用手轻轻 地拍他的肩膀,惊抬头看,原来是看护妇。 �6�1 表情变化细节描写 �6�1 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 描绘。在《七根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 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 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1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 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 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 簇火焰在跳。 �6�5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 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 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6�5—,二,三, 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 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6�5看明白 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 �6�5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 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 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 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 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 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 地盯着他的脸。 �6�5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 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 直指着正北方向:�6�5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 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6�1 场面细节描写 �6�1 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 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 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 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6�1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 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 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 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6�5洒家始 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 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 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 翠莲?�6�6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 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 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 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6�5打得好!�6�6 鲁达骂道:�6�5直娘贼!还敢应口!�6�6提起拳头来 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 来。 3. 写好细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写好细节,认真仔细地观察是基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 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 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 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 化。 (2)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 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 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 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 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 《孔乙己》中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 “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 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 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3)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选 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 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 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 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 场和丑恶灵魂。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所谓真实,是指 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 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 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 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 “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这一段细节描写 既真实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现劳 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征。又比如朱自 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 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 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 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5)语言要精炼。有些同学认为细节描写就是 描写上的不厌其烦,越详细越好,这种看法是不 准确的。要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而其他地方 可以一带而过,细节描写不等于啰嗦。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 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 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 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 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 起来。 例文1: 班中趣事 两节晚自习中间,为了活跃一下气氛,老师 建议大家推选一个同学到讲台前唱歌。 咦,这可是件有趣的事,选谁呢?歌还没唱, 教室里的气氛已经活跃起来。大家交头接耳,议 论纷纷,像是一群小蜜蜂,飞进了百花丛,嗡嗡 嘤嘤,又像是一群小黄雀,蹬上了向阳枝,唧唧 喳喳。教室里简直开了锅! “选班长!”不知谁喊了一嗓子,这喊声刚落, 全班都异口同声附和:“对,选班长!”几个男生 还一个劲儿起哄:“班长,来一个!班长,来一 个!”呵,可真热闹! 没说的,班长张雪青走到了讲台前。老师问她唱 什么,她大大方方地说:“我给大家唱首《童 年》,愿大家重返童年的愉快。唱得不好,大家 别笑我。”——还一本正经的,班长可真有意思, 哈哈……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 天……”班长唱得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婉 转迷人,一会儿却又走了声调。大家都在偷偷地 乐,可又怕让她看见,只好低着头,捂着嘴,有 的把脑门顶着桌边。班长唱完了,大家才抬起头, 用欢笑和掌声祝贺她演出成功。班长却出乎意料 地给大家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躬。哈哈,这 下班里又开了锅,班长可真有意思。老师也笑, 他说:“看到大家这么高兴,老师也年轻了,为 了让今晚更美好,再请位同学为大家演唱,好不 好?”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响应。 “谁来唱?”老师用微笑召唤勇敢的人。 “谁唱?”同学们像回音壁的回声。哈哈,同学 们可真调皮。 “我来!”大家都循声望去,是杨海岩,她已 大步走向了讲台,戴着她那顶小红帽,脖子上挂 着的钥匙亮晶晶的,一闪一闪。杨海岩是从老远 老远的定福庄新转来的同学,唱歌如何,还真是 个谜。 一霎时的沉寂,“哗——”掌声四起,好久才 干息。 杨海岩先冲着大家,眨巴眨巴大眼睛,调皮 地作了一个揖,然后在大家的笑声中说:“待会 儿我唱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像笑张雪青似的笑我, 要不我也该忍不住了。”话音刚落,自己先笑弯 了腰。好嘛,她把我们全都揭发了,看一会儿不 揍她一顿。话虽这样说,可同学们眼睛里个个都 闪烁着友善与喜爱的光彩。 杨海岩开始唱歌了,她唱的是《踏浪》,那歌声清 脆悦耳,没想到,这“小红帽”还真有点唱歌的天 才。 教室里顿时静下来,同学们个个都听得出了神。 我也闭上了眼睛,还一个劲儿地晃着脑袋,脚底下 打着拍子。 一首歌唱完,掌声四起。杨海岩又唱子一首 《幸福在哪里》。歌声时时让我们联想起美好的现 实,又时时把我们带入梦一般的幻境。是啊,幸福 在哪里?它不在绿阴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 的汗水里,也在我们欢乐的集体里……唱着唱着, 杨海岩也欢快活跃起来,声音越发清亮。哦,我 永远也忘不了, 日光灯下,她那容光焕发的面庞; 永远也忘不了,沉静的夜色中,她那挚切动人的 童声。我转头看窗外,漆黑的天幕上繁星点点。 哟,不知什么时候,玻璃窗上贴上了一双,两双, 三双……星星样的小眼睛;还有一个,两个,三 个挤压扁了的小鼻子头,哈哈,可真有意思。 超小型的独唱晚会,为我们驱走了疲劳,带来 了欢乐;为我们抹去了眼角的倦意,带来了笑出 的泪花。我多么希望,这一阵阵银铃般的歌声, 一颗颗晶莹欢乐的泪珠联缀成一串闪光的珍珠, 贯穿在我整个初中的学习生活中。 点评: 这样的集体中的趣事可能在很多同学都遇到 过,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 敏感的心,一支勤于运动的笔是不会有这样的内 容付诸于文字的。 我们可以注意两个细节描写。 第一个:“谁来唱?”老师用微笑召唤勇敢的 人。 “谁唱?”同学们像回音壁的回声。哈哈,同 学们可真调皮。 这个细节很生动的表现了同学们的兴奋愉悦 的心情。 第二个:。哟,不知什么时候,玻璃窗上 贴上了一双,两双,三双……星星样的小眼睛; 还有一个,两个,三个挤压扁了的小鼻子头, 哈哈,可真有意思。 这个细节从侧面生动的表现了这个超小型独 唱晚会的吸引力。 例文2: 我的老师 他,姓赖,三十出头,中等身材,戴着一副 黑框近视眼镜。自教我们以来,在我印象中,微 笑似乎从没离开过他的嘴角。 最难忘的是,他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 那天,他微笑着走进教室,自我介绍说: “我姓赖……”话音未落,就有一个调皮鬼站起 来阴阳怪气地问:“是癞蛤蟆的‘癞’吗?”顿时, 全班哄堂大笑。笑声过后,教室里是一阵难堪的 沉默。 我心里暗暗担心:老师是拂袖而去,还是‘火山 爆发’呢?可赖老师呢。微微一笑,转身在黑板 上写了一个极漂亮的大字“赖”作为回答,好像 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赖老师,真不“赖”呀! 赖老师就这样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了 我的心里。 课堂上,他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时而像涓涓 细流,沁人心脾,时而似咆哮的波涛,震人心弦。 他那一举一动,都给人一种自然得体、庄重大方 的感觉。 . 就这样,赖老师成了同学们模仿的对象。 有一次,我正站在讲台上学着赖老师那低沉、 浑厚的声调背诵古文,不料被他发现了。我心里 咯噔一下,吃惊不小。以往,许多同学学他,从 未被发现,今天我却……他表情严肃地命令我: “再背一遍。”我怯生生地说:“赖老师, 我……您原谅我吧!”他见我这个样子,忍不住笑 了,说:“原谅你什么?我看你刚才那个样子倒 挺像个小老师呢!我想让你试着练一练,过两天, 学校搞讲演比赛,你参加吧。”我心中的一块石 头落下了地。——赖老师,您真不‘赖’呀! 如果说,赖老师的第一节课,使我懂得了怎样尊 重人,如果说赖老师教我讲演,使我懂得了怎样 理解人,那么,赖老师给我讲的那个故事,就更 使我懂得了教师的价值,坚定了我自己的信念。 那天,我问他:“赖老师,有许多老师都改 行了,您这么有学问又这么年轻,干嘛还留在这 儿呢?” 他微微一笑:“还是让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吧。” 于是,我便听到了下面这个故事:从前,有 一个国王要把一枚最珍贵的勋章授给一个对社会 贡献最大的人。那天,将军、大臣、发明家等各 界名流都到齐了,国王并没有将勋章授给他们中 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授给了一位教了一辈子书的 老太太。人们大惑不解,国王说:“她是人类智 慧的开拓者。” 赖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 待赖老师向着教室那边盛开的鲜花走去时,我突 然明白了,在心里默默地说道:“赖老师,等等 我,我会沿着您的脚印走的……” 感谢您,我的赖老师!

中考作文 动作描写

作文辅导系列之一: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二、作用

(一)体现人物的心理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同样是笑,内向的人可能是红着脸、害羞地低着头,外向的人则可能笑得自然大方;淳朴的人笑得爽朗,狡猾的人则显得诡秘。正是“一言一行,透出性情”。)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典型人物的典型行动,不只是表现在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以什么方式去做,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之笔。例如,同是杀人,李逵只知道抡起斧头,挨个儿砍去,而不考虑其它,这样的砍杀行动,是典型的李逵式的。然而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之前,就先有“四邻谢酒”等周密部署,“血溅鸳鸯楼”之后,还要在粉墙上写下八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样的杀人方式,可算是从容不迫,细心周到,这是典型的武松式的杀人方式。为了使人物的行动具有典型性,作者必须对情节进行提炼,《水浒》的作者让武松在打虎和杀西门庆两回中,都有意让他失去手中武器。打虎时,武松手中的哨棒因打在树上折成了两截;杀西门庆时,武松手中的刀被西门庆踢飞。这样的格杀场面,比几棒打死老虎,一刀刺死西门庆要惊险得多,更能突出武松非凡的勇武和神力,更具有典型性。

――【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三)表现人物情绪和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三、方法

方法一:描写具体

请看下面两个片断(都是一个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

原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都记住了。”

改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地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九十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得圆圆的盯着老师和黑板,有时还眨巴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这两段话,第一段,王敏怎样认真听课的行为动作没有写具体,所以读者看不出王敏怎样认真的样子。第二与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课的样子描写得栩栩如生,显得非常具体、真实。只有细致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才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方法二: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

“①扫开一块雪,②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③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④撒些秕谷,棒上⑤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⑥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⑦拉,便⑧罩住了。”

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例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①走到铁道边,慢慢②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③穿过铁道,要④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⑤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⑥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这是写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段文字。

“蹒跚”地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

方法三:要选择准确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典型性动作、特征性行为写生动。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使用动词千万不能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看”法:集中视力看叫“盯”,睁大眼睛看叫“瞪”,从小孔里偷偷看叫“窥”,斜着眼睛看叫“瞟”,很快地大略看一下叫“瞥”,望上看或向前看叫“瞻”,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单音节词;表示“看”的双音节词就更多了——饱览、察看、打量、端详、俯瞰、顾盼、窥探、了望、目击、凝视、旁观,瞥见、觑探、扫视、审视、眺望、围观、巡视、瞻仰……等等,要仔细辨别其含义的细微差别,一旦用到,要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而不宜泛泛地用一个“看”去表现这些有区别的动作。特别是连贯性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写得有序而具体。

动作描写失误几个的原因:

A 、对人物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进行描写,使动作描写失去意义。 B 、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年龄、性格不符。 C 、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让人看不明白。语言表达能力差。

四、示范练习

练习一:

有人在日记中写了他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德国的一场比赛,其中写了罗纳尔多的一个精彩动作。他写道:

“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如果把罗纳尔多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分解为五个小动作:

①接到传球;

②用脚一颠;

③绕过对方防守;

④避开守门员;

⑤踢球入网。

然后,再依次对五个小动作作具体描写:

“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①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②颠,球魔术般地③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④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⑤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⑥入网。”

这样写的话,这段文字的最大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突出了这位超级球星的高超球技!

练习二、他(她)走过来。不同人物不同方式的走过来。

原句:“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一个“吃”字就能说完的。

那么,如何写好动作,让描写呈现动感呢?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动作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对动作的细化,是对人物行为过程的“拆零”。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写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小表弟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哪!”他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里的游戏机,一溜烟地跑到餐厅。原来桌上摆上了一盘糖醋排骨。他一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点汤汁,放在唇边抿了一下,“哇——好鲜哪!”迅即夹了一块糖醋排骨塞进嘴里,咬下精肉,剔出骨头,然后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这段话将“吃”具体化了,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如“抿”“夹”“塞”“咬”“剔”“嚼”,进行了描摹,读者读了,仿佛看到了人物动作的一幕幕精彩的镜头。

其次还要精选动词。一个动作应该用与之相匹配的动词来形容,否则动作描写便失去了逼真与传神。上段文字中一改“吃”的笼统,换成了“咬”“剔”“嚼”等词语,不仅具象,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动作的丰富内涵,使动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通过“精选”,才能使动作传神,才能让人物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

连续动作片段描写(二)

百米短跑运动员已来到了起跑地点,他们各自都在做准备活动,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各自都在做准备活动,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423号运动员,她先双手叉腰,右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已的脚腕,她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右脚腕。紧接着她又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她前腿弓后腿绷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只听“各运动员作准备”,423号运动员马上来到自已的起跑 地点,身子成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四指并拢,与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机灵的423号运动员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成弓形。随着砰一声枪响423号象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他低头写着,笔尖在纸上“哗哗”的动着,一只手垂在下面,他抬起头,唤起他的同桌,两 人嘀咕了几句,他便把手一抖,翻开语文书,顺着把身子一斜,把书递给同桌,然后又伏 在桌子上写他的文章,他不知道如何继续写,便抬头环视四周,然后头慢慢下垂,盯住了 笔袋,转起了笔,思考后,他接着写,写了一会儿,他将头再次转向同桌,让同桌看他的 文章,他抿着嘴笑了起来,将手摸向书包,翻出一本《好词好句》,一页一页的查找,找 到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成语,他的眼睛在书页上转来转去,找到一个她喜欢的词语,然后将 词抄到了本子上,他满意的合上书,把书放进书包,继续写他的文章

淡淡的橘香

——献给父亲

对于一个北方的孩子来说,橘子的印象应该是淡薄的,可是,在我心灵的旷野上,却永远飘着一阵阵淡淡的橘香。

几年了,永记心头的那遥远的风雪黄昏,那橙红色的橘子……

那一年,我在四中上初中……

课外活动的铃声一响,就听到教室外有人喊我:“李瑜,有人找你!”我出门一看,噢一父亲!我知道父亲10天前去山西了,走时把自行车放在我这里,看样子今天刚回来。“爹,你回来了!”“嗯。下课要出来玩玩,别累坏了身子……”说着,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我刚剥了皮,快吃吧!”“我不吃,爹。”看到四周有好多同学,我觉得不好意思。“怎么不吃?傻孩子!这是我单给你买的。”说着硬往我怀里塞。看着四周的学生指指点点地看我们,我又羞又急:“爹!你别嚷好不好!”爹吃了一惊,看我不高兴,“好,不吃……给——给你留着……”他抽回手,看看我,朝四周望望,又看看自己的一身破衣服,似乎意识到什么,“孩子,你给我推车子去,我在后大门等你。”说完,他提起布包转身朝学校后门走去。“爹,你等等……”我喊着,他并不停下。

无奈,我推了车子来到后门。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爹在后门等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踩着脚。看我来了,他向身后扭下脸,又很快转过来,我不安地说:“爹,我送你回家吧!”“不用,你在这好好念书吧!”他抖掉身上的雪花,把布包挂在车把上,忽然又解下来,“噢,忘了。给你买了一件毛衣,天这么冷,你可以套在里面。”他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我接过那灰色的毛衣,又看看父亲那一身不知穿了几年的破冬装,一阵心酸。

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雾中。我伫立在雪地里,抚摸着那一个个带香气的橘子,眼前尽是爹爹那急匆匆离去的影子。

“爹一定是生我的气了,他一定认为我不愿和他站在一起,为了这,他匆匆地走了……”我想着,泪水滴滴落下。

雪下得更大了。回到教室,我的心像压上了一块盘石。十多年的哺育情,像扑不散的云烟笼上心头:那小河边爹爹宽宽的臂膀;那独轮车上悠悠的童年;那淡蓝色的炊烟里一声声呼唤;那风雨夜中胸怀里的温暖;那多少次窄小灶屋里孤灯下的对望;那多少次伴着秋虫夜曲的月下叮咛;多少次给我一支支婉转的柳笛,吹出绿色的梦幻;多少次给我编成活泼的牧羊鞭,甩出童年的天真;多少回,扯着我的手走向田野;多少回,抱着我渡过艰难……

呵!父亲,我童年岁月的长明灯,生命小舟的一叶帆,在那没有橘红色的日子里,是你抚养我长大!

爹!你这个长大的儿子使你伤心了吧?我的心一阵疼痛,我借了车子,走进了雪的世界。风卷起雪浪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的脑海里尽是父亲的影子,心里默念着:“哦,爹爹,原谅我……”

到家的时候,屋里正点着灯,我把车子放在院里,正要推门进屋,忽听到父亲正和母亲说话:“……把包里的橘子给小瑜留起来吧,下个星期天看他回来不?今天,我从他那里来,咱小瑜可懂事了,老远就喊我,拉着我的手,直问我冷不冷……”

啊!爹爹在说谎!啊,多么伟大的虚荣!我怎么就没想起问爹爹一声冷不冷呢?我推开门,一头扑进父亲怀里,“爹!”泪水便从心底涌出……

那一年,我15岁,哦,那风雪的黄昏,那淡淡的橘香,在我心灵里刻下了永恒的记忆。

点评:

行动描写首先要准确,本文在描写人物行动时注意了这一点。如在一个“风雪黄昏”,父亲从山西回来看望在校的儿子,见到儿子时“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这一连串的行动描写既生动又准确,“抖”“搓”写出了风雪黄昏的寒冷,“掏”“递”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行动描写还要能够传递人物的情感。“爹在后门等 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跺着脚”,简单的动作描写,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父亲耐心地等候儿子的样子。临别时他 “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其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挚着的爱。本文的行动描写虽占篇幅不长,但在表现人物上确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