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心理护理计划 (一)确定目标 目标确定的根据是心理护理诊断。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 的。长期目标需要长时间(通常长于1

周),而短期目标则可能只须数小时或 几天就可达到。如“病人出院时焦虑程度有重度减至轻度”(长期目标)和“病 人2

天内焦虑程度由重度减至中度”)(短期目标)。

通常需要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长期目标。 (二)选择护理措施 选择护理措施一定要根据护理诊断中所确定的原因,如病人焦虑的原

因是不了解手术结果,那么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就是使病人弄清手术的结果, 以减轻焦虑的程度。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性心理治疗 这是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也非常适于心理护理。它具有支持和加强 病人心理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最常

用的方法有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 其中以解释最重要,做好解释工作,需要详细地收集资料,根据科学

的原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解释时,尤其注意于整个医疗护理计划 内容相符,如果与医生的意见不一致,易产生误会,使病人失去对医务人

员的信任。解释还可以针对病人家属、亲友或单位领导,以取得他们的配 合,甚至还可以动员已经被治愈的病人或有相同经历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 以提高效果。

2.松弛训练是通过指导病人如何放松来消除紧张与焦虑的一种方法。 护士指导病人在遇到严重的应激状态时,把注意力集中于躯体的某一

部分,尽量使这部分肌肉放松,直至产生沉重和温热感,然后再把注意力 引向躯体的其他部分。如此反复进行,可使心情平静,心跳规律,呼吸松

弛而舒适,腹部温热感及前额凉爽感。

3.治疗性沟通是一种使用沟通交流的技巧来达到治疗性作用的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非常频繁,这种沟通是有目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故称为治疗性沟通。

在治疗性沟通中,应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让病人感到舒适,尊重病人, 态度真诚.在交谈中注意主动地倾听,让病人倾诉自己的苦恼也可使其精 神轻松、愉快。

在治疗性沟通中,护士要确定互动的界限,因为这种关系和一般的社 会关系不同,应维持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在治疗性沟通中,护士以客观

的态度来判断,以理智的态度来体会病人的感受并帮助病人。

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一旦生了病,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精神病人有心理障碍是人所共知的,而身体生了病也会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使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性降低,暗示性增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反应。

病人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心理活动也是错综复杂的,可因人、因病、身体状况、个性特征不同而异。常见的主要有急躁心理、自尊心理、忧虑心理、依赖心理、焦虑恐惧与愤怒心理、消极被动心理、悲观与绝望心理、羞愧心理、同情心理、择优心理、退行心理、习惯心理、猜疑与顾虑心理等。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解释与指导、鼓励与安慰、教育与疏导等良好的言语、态度、行为去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变不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

心理护理的方法:

①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②家属要支持配合,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③启发和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配合治疗护理。

④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性质、病程长短、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保持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兴趣和爱好可以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康复。

总之,在做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调整病人的情绪这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疾病,情绪改善了可以不药而愈。

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的素质和良好的医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结果 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痊愈。结论 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能够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关键词】护士 患者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预防、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一、心理护理的意义除生物致病因素(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如高温、放射线、各种毒物)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导致疾病因素中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从医院临床范围来说,要求护士能通过护理措施,使病员处于一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使病员在心理、生理两方面都和治疗手段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护士良好的语言、举止、态度能解除病员的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例如忧虑、焦急、怀疑、消极、睡眠状态等)。使之转变为积极的、乐意合作的有利于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当病人住进医院里,护理人员日夜守候在他们身边,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却,对患者的影响也最大。良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常常可以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创造良好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二、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慢性病如脑血栓、心脏病高血压、溃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多数病性顽固、容易复发,药物疗效较差,故患者多有焦虑不安,治疗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世思想。做好心理护理应注意以下两点:⑴关心体贴患者: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对自己病情缺乏了解,造成的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佳的状况。通过交谈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更多,能适应医院的生活,是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性格、家庭状况及社会背景的患者实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收到一定效果。例1.患者,女、58岁,患有脑血栓。症状是左上肢和左下肢活动不便入院,患者因在家中承担家务,因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经常哭泣,食欲极差。我们考虑到患者这样下去将出现营养不良。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劝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入康复,及早能自理,以免拖累家人。帮助病人做功能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上肢和下肢都能活动了,患者能自理了。患者很开心。心理疏导对度治疗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例2.患者,男,38岁,患肺结核多年,本次以咳嗽、反复咯血入院。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觉得自己濒临死亡。我们一方面给予积极的止血治疗;一方面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对疾病的好转产生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一天后咳血解除,患者的恐惧解除,病情一天天的好转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护士的素质要求要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另外,护士还应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医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善于敏锐地观察和分析病员的心身两方面的动态变化。不断地掌握和解除病员的心理压力。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彬彬有礼的谈吐,文雅的风度,这样的护士在患者中必得到信任与尊重。他们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必将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入院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而大量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所以要想得到患者对治疗的主动配合,消除恐惧心理,除去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解释和劝慰外,护士掌握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对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护士必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对患者最有效的精神慰藉。四、心理护理与医院管理⑴积极创建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休养的场所。病房中的各种噪音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而且给患者带来烦躁和不安,是极其有害的。尤其是医护人员间的谈笑声音,更易引起患者的反感和消极情绪,对疾病的转归十分不利。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减少噪音。做到说话轻、放物轻、走路轻、关门轻。⑵为患者提供可口的饮食患者一般食欲较差,对饮食要求更差,护士要了解每个患者的饮食爱好和个人习惯,为了保证供应患者组织细胞修复所需的能量及疾病消耗的热量,患者饮食应从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为宜。对不同疾病患者的特殊饮食需求及不同地区,患者的特殊饮食习惯,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给与照顾,可有助于增进食欲,使患者能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疗。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

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扩展资料: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