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桃花源记教案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课型:新授课。
2、课时:1课时。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6、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7、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8、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首先,看PPT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10、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12、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记ppt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大纲》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4、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法指导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教师导: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学生学: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2分钟)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创设情感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约10分钟)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
①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②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③小组内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三、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约法20分钟)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一)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其他学生思考: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下列句式进行描绘。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教师注意对描述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励有创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理解桃源的社会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内在美—社会美,深化学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具体的做法是:先启发学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学生回答之后,在屏幕上投影幻灯片,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讲述之后,进一步追问:这里的首领是谁?衙门在哪里?这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桃源中人乐不思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把全文再诵读一遍,使学生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验。在学生还陶醉在环境幽美、其乐融融的桃源胜景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四、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启发思考和学生自己的讨论来突破,同时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辅助教学,提供背景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想象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中得出有规律的认识,即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具体的做法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背景,联系历史知识思考,并分组讨论: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你有什么根据?如果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此时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思路、表达等方面点拨。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理想的启迪和熏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陶渊明的理想社会能实现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五、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文章的认识已从开始的感知形象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也可以谈学习方法等等。在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这三件事是:①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②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如果学生愿意,就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③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绘出,或者用笔写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写、画中充分显现出来,实现“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六、课后延伸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认知心理来说,这是学习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把学生对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课外,开阔视野,了解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闪光的艺术魅力。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桃源行》(王安石)。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 自然美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人间
花
源 社会美 : 和平恬静 怡然自乐 乐园
《桃花源记》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2、教学背景分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名篇,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乱,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作者因不满现实的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景美人乐,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作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二、教材处理
1、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门课程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2、课程资源的重组: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相关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为了加深对作者寄情山水一类诗文的印象,补充分析了陶渊明另一篇作品《饮洒之二》同时介绍到另一位田园诗人孟浩然及他的作品《过故人庄》。
3、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主要是进行第二课时阅读分析,基于学生从小就对古诗文有较好的基础和兴趣这一点,采用研究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设置疑问,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延缓判断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允许学生自我思考和得出结论。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做为辅助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陶渊明:课件
2、相关的田园作品:课件展示《饮洒之二》
3、其他的寄情山水的诗人《过故人庄》
4、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课件
设计意示图:通过复习提问,对历史上的寄情山水一类诗人及相关的知识予以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导入新课: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幻灯片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便有目的的加以学习。
二)设问文章的线索和顺序: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线索及顺序的疏理,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较清晰的印象。
三)分析课文
1、品味“美”和“乐”
渔人进访的桃花源是一个美景如画,怡然自乐的“绝境”,其中的“景美”“人乐”,让我们做如下分析:
(1)景美:课件演示
①在课文中读出描绘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提示:A外围的美……B源内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的设置,突出重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中一二段
③设问:古文文字简约,蕴含却极其丰富,寥寥几句,向我们展现的是美不胜收的桃源美景,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汉语来描绘一番桃源美景。
注意:描绘时抓住具体的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尽可能采用一些贴切的修辞,最后以抒情结束你的描写。
设计意图:一位同学描绘,另一位同学点评,在此基础上,再请另一位同学描绘,最后教师评价,总体上肯定、鼓励,并提出建议,通过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研究体验式教学法。
(2)人乐: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内的田园风光,恬静、迷人,那么桃花源内的人呢?
学生讨论总结:乐
①从文中哪几句体现出来;
②分析“乐”的原因;
讨论:为什么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桃花源人乐呢?
点拔:联系当时桃花源外的社会环境来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该讨论题的设置,反馈对上节课内容的理解,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桃源人的淳朴、好客
课件演示: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现代汉语加以复述。
设计意图:加深对桃花源这一理想境地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3、桃花源系作者虚构:课件展示
设问: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这样的世界。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作者借此文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一意图。
(三)巩固练习:
关于理想
1、《桃花源记》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课件展示: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的地方。
讨论、确定:课件打出。
2、设问:对这种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讨论后各抒已见,允许有不同的看法。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个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幻灯出示关于理想的名言:
A、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B、理想如星辰__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四)课件:
作业
(五)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桃花源内
景美:
进桃花源外
人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出踪奇:
遂迷,未果
《桃花源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这类文体。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师应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这一课在本册中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力引导学生对古代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了解,更增加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而做到文道统一,这也是教材设计本课的意图所在。
2、课文内容: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语一一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皆出自于此,诗人所描绘的“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更是那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的人民所追求与幻想的。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虚构的,但它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文能一直为人所传诵的重要原因。
3、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并背诵一些篇目。根据这些要求,再联系当今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①能顺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
②疏通词句,积累文言词汇。
③根据书上对挑花美景的描写,结合平时学习的描写方法,说(写)一段话。
由于是八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古文的基础又薄,从而对文言文的认知基础及理解迁徒能力较差,所以我确定①②为重点目标,第③为难点目标。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知识面窄,没有预习的习惯,但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较易接受,从而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而八年级这个班比起其他班来,在这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从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因此出现冷场的场面,对于这一点,教师应满怀激情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从而取得预期目的。
三、教法与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是又“贵在得法”。无论任何方法的使用都应面对学生在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不能死搬公式,从而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点拨质疑法:这是我采用的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点拨,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从而避免过多过杂的讲解。
2、讲读法:包括词汇、解说,课文讲解,朗读训练,简述大意,背诵等。
3、电化教学法:根据教学需要,适时使用录音机、投影仪,直观形象而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c
(二)学法:
1、朗读法,古文重在多读,读顺畅,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样更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易背诵。
2、讨论法:通过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读写结合法:课文结束前,让学生根据书中对桃花的描绘,训练学生迁移能力,通过写或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花。从而训练学生多角度描写事物。
四、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中,应以优化课堂过程为指导,贯穿素质教育,结合我区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着重于“双基”落实,充分体现“四个意识”。
(一)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始终抓住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开头的。
1、请一位学生解释一下,“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其他同学听。
2、教师鼓励性评价后,顺势让其说出出处,由此引入课题。
(二)解题
这一步骤主要是帮助学生识别题目中“源”以便不要说写成“园”。然后了解作家生平,及本课的出处,为下面学习本课打下基础,具体设计如下:
1、板书标题:桃花源记,教师强调一下“源”与“园”区别,引起学生重视。
2、学生看注解①,简单了解一下作家的基本情况,知道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言,学生可作适当勾划,以便今后利于复习。
(三)朗读课文
古文应该突出多读,教师应把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指导。
1、听录音,学生的注意正音、节奏感,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
①节奏合理,读出对社感。②语句流畅,发音正确。
(四)疏通课文词句,积累文言词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自觉地学习,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也不能盲目乐观,应尽可能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同时,注意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为此设计如下: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句。
2、勾划难点,互相讨论,或向老师提问。(如有学生提问,下面的步骤可简化些。如无,则就显得重要了。
3、教师提示(放投影片)。
4、学生按记叙文六要素,简述课文c
(五)学生朗读并背诵第一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起反馈矫正作用,另一方面是为过渡到下一个目标作准备。
1、学生朗读。
2、学生背诵第一段。
(六)听说训练
通过对第一段桃花美景的描写,让学生明确此段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以前所学过的描写方法,学写(说)一段话。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读写结合。让学生有迁移能力,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设计如下:
1、选两则材料,用投影仪显示出来,教师分析其描写方法。
2、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学写(说)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景色美 战乱
生活美 没有 压迫
人情美 剥削
找不到www.xinyuwen.com
可以打开的,应该是你网络的问题,如果还打不开可以尝试使用代理服务器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课件下载 | 试卷中心 | 有声世界 | 视频动漫 | 读书频道 | 教学文摘 | 帮助中心 | 论坛 | 留言 | 课程资源
新语文 首页欢迎您! 今天是: 2006年1月10日 星期二
本站公告 敬告:上传资源须知
管理中心
精品文章 充值 查看资源审核
[九上期末测试]三区五校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 01-09
[教育专题]托起明天的太阳 01-09
[九上期末测试]蒙城县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期终… 01-08
[八上期末测试]八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01-06
[九上期末测试]泸州天立国际学校初2006级九上语文… 12-31
[八上期末测试]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试… 12-31
[考试研究]拟好“题记” 先声夺人 12-30
[写作教学]中考应试作文结构成功范文导读 12-30
[写作教学]写作步步高:美词话题 意味深长 12-30
[写作教学]文题思路训练:生动活泼 文采飞扬 12-30
网站统计 新手上路
教案设计:3512 篇教案
课件下载:2032 个课件
试卷中心:2551 份试卷
有声世界:1332 个声音
视频动漫:195 个视频
读书频道:5360 篇阅读
教学文摘:5080 篇文摘
帮助中心:11 篇帮助
课程资源:28813 份资源
注册会员:60255位
VIP会员课件通道
八上第二单元…
八上第一单元…
《祖国啊,我…
漫游语文世界…
最新课件
《桃花源记》…
《天上的街市…
八上第二单元…
八上第一单元…
苏教版《七颗…
中考专题复习…
《祖国啊,我…
《三峡》课件…
教案设计 苏教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01-05
《台阶》说课稿 01-03
《台阶》教案设计13 01-03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 01-02
感受自然———享受四季的美 01-02
《散步》教案设计20 12-31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0 12-31
《塞翁失马》教案设计 12-31
试卷中心 阶段测试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测试题 01-09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测… 01-09
三区五校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 01-09
蒙城六中2005—2006学年度初三… 01-08
蒙城县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 01-08
九年级语文联考试卷(2005年12… 01-08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01-07
青海省2005年课改地区初中毕业… 01-07
教学文摘 杂烩精编
托起明天的太阳 01-09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信息量 01-09
班级管理的源头活水——“竞争… 01-07
中考记叙文方法指导 01-05
《哼哈啁吟》毛群益著(word 6… 01-02
《片羽零枝》毛群益著(word90… 01-02
抓住敏感点 快做病句题 01-02
眼波才动被人猜——如何使高考… 01-02
有声世界 配乐朗诵
醉花阴-李清照 01-05
钗头凤(陆游、唐琬)-视频吟… 01-02
《关雎》诗经 01-02
《湘夫人》屈原 01-02
孔雀东南飞(下) 12-30
孔雀东南飞(上) 12-30
《蔚蓝的王国》课文朗读 苏教版 12-28
古诗词主题音乐《塞下曲》视频… 12-28
视频动漫 唐之韵
《湖心亭看雪》flash朗读 12-03
森林唱游2 11-29
森林唱游1 11-29
《月满西楼》FLASH欣赏 11-22
八年级语文《说“屏”》课堂录… 10-03
迎春花[FLASH] 作者/逸野 朗诵… 09-08
[原创FLASH]迎春花 作者/水木清… 09-08
[原创Flash]雨夜丁香 朗读/制作… 09-08
读书频道 经典美文
我 的 故 事 01-06
被历史所迷失的英雄 01-05
小议韩国及韩国电视剧 01-05
竹 01-05
一只小猪的故事 01-04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01-04
鱼 的 向 往 01-03
唐诗里的中国 01-03
帮助中心
敬告:上传资源须知
赠点活动进行中……
如何查询资源审核情况
充值购点教程
点券兑换教程
新手上路
新语文网站帮助中心
课件、声音上传教程(下载频道)
论坛新贴
大话西游第二章
请教一下.....
这些Windows小技巧你全知道...
2005年度得分最高的一些照片(...
美丽的雪景
瑟瑟芦花,为何总要为离人洒泪
花语----生命的意义
疑问
最新留言
·哈立波特怎么不能下载啊
·Re: 为什...
·为什么我的点数没增加
·Re: 放假...
·放假后, 铜... 蓝星已回复
·Re: 举报...
·举报资源,底气不足! 蓝星已回复
·Re: 举报...
栏目导航 合作网站:移动时尚
『教案设计首页』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综合性学习 | 备课资料 | 苏教版教案
『课件下载首页』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综合性活动 | 作文辅导 | 苏教版课件
『试卷中心首页』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中考试题 | 阶段测试 | 竞赛试题 | 苏教版
『有声世界首页』课文朗读 | 配乐朗诵 | 古诗词源 | 名著 MP3 | 经典散文 | 名家专辑 | 知识典故 | 精彩联播
『视频动漫首页』视频一区 | 教学录像 | 视频三区 | FLASH动漫
『读书频道首页』学生作文 | 电子书库 | 经典美文 | 时文杂文 | 诗词鉴赏 | 网文荐读 | 文人墨客 | 书评点击 | 边走边看 | 写作素材
『教学文摘首页』考试研究 | 写作教学 | 阅读教学 | 课程改革 | 教法学法 | 杂烩精编 | 教育专题 | 语文论文
教案 课件 试卷 声音 文摘 视频 读书 文章 下载
友情链接
中考语文资源网 阿凡中考语文资源网 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
申请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站长:蓝星 dongli791#163.com 274971649
新语文 苏ICP备05013302号
七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案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2、技能目标:
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切身体验桃花源的自然美、风俗美。 教学重 点 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重视对注释的识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课前检测:5分钟
二、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为创造性复述作准备8分钟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三、分步品味课文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明确: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理解桃源之“乐”。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学生明确:男女、老幼、渔人
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学生明确:(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学生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