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PPT如何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数字
- 2、怎么在PPT里面做柱状图,而且还要表示出百分比
- 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例、小数、分数………………一至六年级所有的
- 4、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 5、如何将一个ppt的母版应用到另外一个ppt的母版?
- 6、PPT中应用于母版与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有什么区别
PPT如何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数字
首先选择只显示百分数不显示百分号有数值区域,如图所示,ctrl+1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在“单元格格式”窗口选择“数字”选项卡,并选择其列表中的“自定义”。
在“单元格格式”窗口右侧,将光标定位在百分号之前,按住ALT键不放,在小键盘中输入10
再在“对齐”选择项卡下选择“自动换行”,确定后退出“单元格格式”窗口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单元格只显示百分数不显示百分号,而我们可以通过编辑栏可能看到单元格的内容并没有变化。
怎么在PPT里面做柱状图,而且还要表示出百分比
在PPT里面做柱状图,还要表示出百分比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在电脑桌面上将PPT应用程序点击打开。
2、然后在ppt中要进行操作的文档中点击上方的“插入”选项卡,然后在“插入”选项卡的下方点击“图表”。
3、然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单击柱形图里面的“饼图”。
4、点击之后,此时就会自动弹出excel表格,在此表格中可进行数据上的修改。
5、修改完成之后,点击返回PPT软件,在“设计”选项卡下点击图表布局中的第一个图表。
6、接着此表示有百分比柱形图就制作完成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例、小数、分数………………一至六年级所有的
六年级数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一、轴对称图形
1、只有1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2、圆的对称轴的图形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对称轴是直线
4、圆是(平面图形、曲线、轴对称)图形。
二、在同圆或等圆里(必不可少的前提),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d=2r r=d÷2
三、在同圆或等圆里(必不可少的前提),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四、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五、圆的周长
1、围成圆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和圆的大小无关。π>3.14。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
3、c圆=πd c圆=2πr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a
5、长度和周长单位有:km m dm cm mm
6、已知周长求直径 d=C÷π
已知周长求半径 r=C÷π÷2
7、3.14×(1――9)
六、半圆的周长
C半圆=d+πd÷2 C半圆=2r+πr
七、圆的面积
1、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2、S圆=πr2=π(d÷2)2
3、S长方形=长×宽=ab
S正方形=边长×边长=a2
S平行四边形=底×高=ah
S三角形=底×高÷2=ah÷2
S梯形=(上底+下底 )×高÷2=(a+b)×h÷2
S半圆=πr2÷2
S圆环=S大圆-S小圆=π(R2-r2)
4、面积和表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5、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那么它们当中圆的面积最大。
6、(11――19)2
八、半径扩大n倍,直径扩大n倍,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2倍。
第二单元
1. 一、
1、是、等于、相当于,意思相同。
2、几成=几折
1. 二、求提高了、降低了、增加了、减少了、节约了、多了、少了百分之几,都是用:甲÷乙
2. 三、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 四、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找单位“1”
2. 判断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3. 如果单位“1”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对应分率
4. 如果单位“1”未知的,用除法计算:已知量÷对应分率=单位“1”;另外,也可以用方程。
5、减数=被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
五、常见的数量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六、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解方程就是“唱反调”
七、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第三单元
图形变换和图案设计时,会用到: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1. 轴对称
2. 平移:关注是上下平移还是左右平移,尤其是平移了多少格
3. 旋转:关注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关注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度
4.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性质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25+37+63=25+(37+63)
乘法交换律
a×b×c=a×c×b 25×9×4=25×4×9
乘法结合律
a×b×c=(a×c)×b 128×3×8=(125×8) ×3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级相加。
a×(b+c)=a×b+a×c 8×(125+25)=8×125+8×25
2.37×99
=2.37× (100-1 )
=2.37×100-2.37×1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14.29―3.9―6.1=14.29―(3.9+6.1)
第四单元
1.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其中,比号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前项÷后项=比值
2. 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a÷b=a :b= (b≠0,除数、分母和后项不能为0)
例如:15÷25=( ):( )==( )%=( )(填小数)=( )折=( )成
再如: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3,甲数是乙数的( / ),乙数是甲数的( / ),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 )%。
(提示:甲数=4 乙数=3)
3. 化简比
化简比就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前项和后项只能有公因数1。
4. 注意:比值是一个数,而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
例如::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 比的应用
重点关注:类似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4:3,求长方形的长、宽或面积。
6. 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或1:1: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 质量单位:吨 千克 克
8. 容积单位:升 毫升
9. 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0、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
1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正数和负数可以抵消,比如:+5和-5能完全抵消;-8和+3抵消后得-5。
13、统计图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4、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15、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16、扇形统计图:能呈现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
(1) 平面图形知识;(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立体图形的认识;(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 平面图形知识
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②角的特征、角的分类、角的度量方法。
③垂直与平行。
④三角形的特征,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⑤四边形。每类图形的特征,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⑥圆与扇形。圆的特征、直径、半径的特点,扇形与圆的关系。
⑦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要求:①掌握特征、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联系。
②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
(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①理解周长与面积概念。
②掌握每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③能应用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②长、正方体的关系。
(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②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③建立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联系。
④加强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体积与容积的区别的对比训练。
建议:几何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知识容量比较大,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综合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掌握学习的方法。
如: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网络图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寻求帮助);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可让学生自带磁带盒,设计包装方案——
切忌: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断提问,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6、简单的统计
复习要点及要求:
(1) 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统计表、统计图:了解统计表、图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会分析统计图表。
建议:复习时忌机械练习,单调地填表、制统计图,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应用统计知识,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如: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针对商场购物优惠方式多种多样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设计购物方案,选择最佳购物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统计知识的复习任务。
必须要学好,初一上册、下册第一、二、七才能学好!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一、初步认识比
两杯都是10g的水,1号杯子加1g糖,2号加2g糖。
师:大家猜一猜,哪一杯更甜?
生:第二杯。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杯糖多。
师:糖多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糖占水的成分更大。
师:那你们可以分别算算2杯糖各占水的几分之几吗?
生:第一杯 1÷10= 第二杯 2÷10=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10这个算式,它表示的是1号杯的糖是水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糖的质量除以水的质量。其实,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1÷10我们可以用1:10来表示(板书1:10)。中间2个小圆点,我们把它称为比号。那第二杯糖的质量除以水的质量2÷10,我们可以用什么比来表示?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怎么读?
生:1 :10中,1是前项,“:”是比号,10是后项。(板书:前项、比号和后项)
师:那2:10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生:2:10中比的前项是2,后项是10。
师: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板书:比值)你能求出这两个比的比值吗?
师:1号杯为例,1:10是谁与谁的比?
生:糖与水的比
师:我可不可以写成10:1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水与糖的比了。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位置不同
生:意义不同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1 :10表示的是糖量除以水量,10:1表示的是水的质量除以糖的质量。
师:是的,同学们,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位置,如果颠倒就会得出另外一个比,其意义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谁与谁的比。
二、深入认识比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研究比的知识。请看(出示信息)
呈现(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
师:你们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军和小伟所用时间的比?
师:是多少?
生:15:20
师:还有吗?
生:小伟和小军所用时间的比?
生:20:15
师:我们班的孩子真不简单,现学活用。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小军的速度是多少?
师:怎么列式?
生:900÷15
师:还有吗?
生:小伟的速度是多少?
师:怎么列式
生:900÷20
师:小军、小伟的速度,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啊?
生:速度=路程÷时间
师:两个数相除,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你们能说说小军、小伟各自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生: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020
(板书)
师:这里的900:15、900:20是表示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师:什么关系?
生:相除关系。
师:是的,同学们,回顾下黑板上的这些比,你发现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
生:相除关系。
小结: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板书)这就是比的意义。
师:同学们一起轻声的读读比的意义。
观察1:10与900:15。小结:无论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还是两个数相除产生新的量,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明辨是非!
(1) 2016里约奥运会在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女队总分30轻松战胜德国女队获得金牌,实现奥运三连冠 !这里的3:0是今天我们这节课学的比吗?
(2)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小强说的对吗?如果不对该怎么表示。
四、了解欣赏比
1、1、了解黄金比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了比,开始研究比。有一位叫欧多克斯的数学家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几何比:黄金比,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发现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一起来欣赏。(ppt)
真美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不缺美,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欣赏生活吧!
2、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一定能感受到数学的美、生活的美。
五、总结回顾比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这么多,一起认识了比,谁来谈谈你对比的了解
生:……
师:同学们其实关于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那好!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如何将一个ppt的母版应用到另外一个ppt的母版?
1、将一份PPT打开,点击视图→幻灯片母版,进入母版编辑模式;
2、选中母版所在PPT,点击右键选择复制;
3、按照步骤一操作方式,打开另外一个PPT母版编辑模式,在左侧菜单栏任意位置,点击右键,选择粘贴;
4、此时,可以看到母版已经被粘贴过来,点击关闭母版视图进入幻灯片编辑模式;
5、选中要更换版式的PPT,右键点击版式,在菜单中选择复制过来的版式即可。
PPT中应用于母版与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有什么区别
幻灯片母版是存储关于模板信息的设计模板 (设计模板:包含演示文稿样式的文件,包括项目符号和字体的类型和大小、占位符大小和位置、背景设计和填充、配色方案以及幻灯片母版和可选的标题母版。)的一个元素,这些模板信息包括字形、占位符 (占位符:一种带有虚线或阴影线边缘的框,绝大部分幻灯片版式中都有这种框。在这些框内可以放置标题及正文,或者是图表、表格和图片等对象。)大小和位置、背景设计和配色方案 (配色方案:作为一套的八种谐调色,这些颜色可应用于幻灯片、备注页或听众讲义。配色方案包含背景色、线条和文本颜色以及选择的其他六种使幻灯片更加鲜明易读的颜色。)。
标题、正文和页脚文本的字形
文本和对象的占位符位置
项目符号样式
背景设计和配色方案
幻灯片母版的目的是使您进行全局更改(如替换字形),并使该更改应用到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
通常可以使用幻灯片母版进行下列操作:
更改字体或项目符号
插入要显示在多个幻灯片上的艺术图片(如徽标)
更改占位符的位置、大小和格式
若要查看幻灯片母版,请显示母版视图。可以象更改任何幻灯片一样更改幻灯片母版;但要记住母版上的文本只用于样式,实际的文本(如标题和列表)应在普通视图的幻灯片上键入,而页眉和页脚应在“页眉和页脚”对话框中键入。
更改幻灯片母版时,已对单张幻灯片进行的更改将被保留。
在应用设计模板时,会在演示文稿上添加幻灯片母版。通常,模板也包含标题母版,您可以在标题母版上进行更改以应用于具有“标题幻灯片”版式 (版式:图表上元素(如标题和副标题文本、列表、图片、表格、图表、自选图形和影片)的排列。)的幻灯片。
所以,应用于母版包括了背景以及所有的格式设置,然后如果把这个母版应用于幻灯片时,不仅仅是背景,而且所有的文字格式等的都已经按照母版的设置而应用了。而应用与所有幻灯片意味着你把什么应用于幻灯片,如果只是背景,那么并不能改变母版所设置的图片文字的格式,只是改变了所有幻灯片的背景。不知道这样回答得清楚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