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主要是指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问题式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通过已知发现未知,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并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与实践能力。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备课环节应充分地设置问题

为确保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充分地做好问题设置的工作。首先,教师备课时应该严格遵循“三备、四定、五统一”的原则。其次,教师在充分了解与熟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提纲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思考,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并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对诸多列举出来的问题进行严格审核与分析,在保证所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抑或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再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感兴趣程度,舍弃部分不合理的问题,保留精华,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1]。

例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我先设置第一个问题:将《燕子专列》这一标题更改为《燕子》,再让学生们对全篇课文进行朗读了解,判断《燕子专列》与《燕子》这两个标题的区别。接着我再结合课文,分别设置以下几个问题:专列是什么意思?燕子专列又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说出别的什么专列吗?“这件事惊动了瑞士政府和人民”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为什么瑞士大大小小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在呼唤“救救燕子”?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促使学生对全篇课文进行认真解读,带着问题,在解读中寻找答案,进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

二、课中环节应认真仔细地探究问题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于备课环节充分地设置问题之后,便可在课堂中实行问题式语文教学,通过积极、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在课堂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可将自己设置的问题以PPT、图片、讲义等多元化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对问题进行梳理,以免学生出现茫无头绪的现象,但不可以直接解决问题,而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慢慢探索深入了解重点知识,并学会采取适宜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次,为保证问题的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使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俩俩交流、自主探究、与教师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课末环节应解决与拓展问题

虽然实施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期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太成熟,对很多问题无法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究,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之后,还要收集、归纳、整理此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尊重学生原来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解决答案不合理的地方,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与探讨,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分析错误的出现是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不用心,抑或是其他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干预,直至学生完全明白为止[2]。

除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末环节对问题进行拓展。对问题的拓展主要是指在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不偏离课文内容太过严重的情况下,将问题延伸到课程之外,给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解《画杨桃》一课时,通过课中环节,学生已经针对杨桃画的像不像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究与讨论,所以在课末环节,我便列举出其他一些水果,如菠萝、香蕉、木瓜、火龙果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水果从不同角度画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若是切开来画,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燕子专列ppt燕子像什么离开了瑞士

燕子像兴奋的小孩离开了瑞士。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环境为专题的一组课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谐之情。这篇文章叙述平实,语言浅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视频教学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实录课文范读课堂视频录像公开课老师朗读朗诵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老师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音频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提供各年级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课后练习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

总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整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实录课文范读课堂视频录像公开课老师朗读朗诵

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燕子》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燕子》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咏柳古诗朗读老师范读朗诵意思讲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2课古诗两首-春日朗诵有感情朗读范读讲解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咏柳春日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教师说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珍珠泉》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珍珠泉》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第二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翠鸟》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小学第五册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翠鸟》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燕子专列》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燕子专列》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燕子专列》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路旁的橡树》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第三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成语故事视频小动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9课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成语故事动画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惊弓之鸟》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画杨桃》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画杨桃》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

第四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和时间赛跑》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和时间赛跑》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和时间赛跑》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和时间赛跑》示范课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检阅》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检阅》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争吵》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争吵》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绝招》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第五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可贵的沉默》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七颗钻石》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七颗钻石》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妈妈的账单》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音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妈妈的账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账单》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妈妈的账单》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第六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太阳》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太阳》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音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月球之谜》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月球之谜》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示范课

第七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我太阳是大家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是大家的》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面五星红旗》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说课设计视频老师现场说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老师上课视频研讨课课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第八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古诗朗读老师范读朗诵音频视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29课古诗两首-嫦娥朗诵有感情朗读范读讲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西门豹》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西门豹》说课设计视频老师现场说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女娲补天》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女娲补天》第1课时课堂实录优质课视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第2课时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视频观摩课示范课录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夸父追日》课文范读朗诵老师朗读视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实用资料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PPT、Flash课件全部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期中、期末考试试卷DOC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所有教学反思

藏古亡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优质教育文档持续更新中,喜欢记得收藏关注哦!

《亡羊补牢》的教案1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一)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指名读,齐读。

(四)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五)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六)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导入新课时我尽量用激情的话语去带动学生,创设一个活泼、轻松、互动的情景。继而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检查读书情况

(三)出示词语

叼走 街坊 修补 堵上 后悔 窟窿 丢羊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四)出示生字

亡 丢 则 叼 补

2、同位间合作:组词或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本过程遵循了从“文――词――字――文”的识字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在分析字体结构的同时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达到了会用会写。)

(五)写字

板书 亡 丢 则 叼 补

1、自己观察,怎样写才漂亮?(全班交流)

2、师 小结:“叼”字第五笔提不要写成撇;“补”要写衣字旁。

3、学生描红,练习写

三、回文再读,读好

(一)整体感知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2、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低年级学生概括力、语言组织能力稍弱,所以我将课文内容总成两个小问题让学生简洁明了的说出课文大体意思,不浪费时间。)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2、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2)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3)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4)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1、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2、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 导读出重音。

4、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三)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 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讲解、理解课文时,我通过句式转换、比较句子 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不但让学生练习了反问句和肯定句的转换,而且培养了语感,更让学生明白了养羊人的后悔与改正。)

四、 总结全文。

(一)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二)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三) 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六、作业:

(一)背诵这则寓言。

(二)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的教案2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 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引导评议,齐读。

④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指名读,评议。

⑦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齐读第4节。

⑷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指 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 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 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 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 窟窿 叼走 劝说 街坊 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习《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 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

(3)关键词:“堵上” 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亡羊补牢》的教案4

一、教材简析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 。讲的是一位养羊人 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告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 第二天他又丢了羊, 才后悔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 于是赶快动手把窟 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4个生字, 学写 8个字。 正确读写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叼走、街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 读懂寓言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意,引导学生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看图片猜故事的游戏, 好不好? (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2、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点呢?对,这些都是寓言故事,这些短小的 故事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寓言两则。齐读 课题,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则寓言, 伸出手跟老师板书课题 《亡 羊补牢》 。 (注意补是衣补旁,左边最后两笔是撇点 ) (齐读。 )

4、理解题目。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的? (查字典和联系课文都是理 解词语的好方法。 )

这两字个的意思都清楚了, 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 思?

养羊人丢失了羊, 把羊圈补好了。 这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大家读寓言故事,知道了题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读 题目 知内容)

(二)检查字词

咱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字词你一定能读准确。

字词学习

(1)第一行,谁来试一试?

叼走 劝告 后悔 羊圈

注意圈的读音。齐读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点难了。谁想试试?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实在这里读作二声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条街上的人,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邻居。

(4)指导“窟窿”大家看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穴宝盖) 出示: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两块石头拱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洞啊, 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关的字大多带有穴字头。

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点:盖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间的小短横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这个词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写一遍。

(三)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预习卡: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养羊人丢羊的呢?几次丢 失羊?

2、作者为什么会两次丢羊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 先请大家自由朗 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一)学习第一次丢羊

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但难写,它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 烦呢。谁来说说它带来了哪些麻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 叼走了)

此时, 这个人丢失羊, 心情是什么样的?谁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 读。

(二)研读第二次丢羊

养羊人为什么又第二次丢羊呢?请大家默读 3―5段, 画出有关句子。

1、指名读。此时,街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劝他,从哪里知道的? 师:哪个词看出他着急? (赶快)

师:街坊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 (二个孩子)

一起来劝劝我吧。 (齐读)

(出示 PPT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2、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怎样想的呢?谁来做养 羊人?

(出示 PPT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时, 养羊人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或语气来说的呢? (谁能试着填一填) 出示:他 说:“羊已经丢了, 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无所谓, 毫不在乎)

3、分角色朗读。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同位俩合作练习读一读。 师:哪位同桌来展示一下呢?

总结方法:大家看体会这人物的心情和语气。就能读好人物的对话。

4、所以,结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 (出示:他去放羊,发现 羊又少了一只。 )

5、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句子中读出来的?两个又

6、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句话中有两个“又”字,我觉得 有点嗦,去掉可以吗?

自己读读看。

指名说。 (两个又字看出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再次丢失了羊,为 他很惋惜。 )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惋惜再来读。

(三) 理解寓意。 养羊人有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呢?他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 (PPT )他很 后悔 ,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 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抓住,后悔,赶快体会他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

(1)他很 后悔 ,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对比句子,体会原句的好处。 (原句更能体会他决心彻底改掉自己的 错误。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从赶快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要 及时改正错误。 )

再读这段话。

2、理解寓意。 Ppt 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 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 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总结:是啊,有了错误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正如这个故事的出处 《三国志,战国策》中记录的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请大家 记录在书上。 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明寓意。

(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言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 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

生: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师:犯错不怕, 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 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你看,我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书:联系生活 师总结:和学生一起理顺学习寓言的方法:

(五)复述故事:

1、同学们,寓言故事读明白内容,明白寓意还不行,我们还要能讲述 下来。 你试着根据老师的提示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自己先练一练。 看着提示能讲下来,可以是我们的讲故事小能手。

2、没有了提示,如果能讲出来,那就可以称为“故事大王了”你们能行吗?

3、同位互相试一试。

谁能来讲。

为什么没有了提示, 你们也这么快就讲下来吗?因为你们抓住故事的 的一些重点词句, 按照故事发生的过程就很快讲述下来这也是我们学 习讲故事的好方法。

(六) 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班会上与大家交流。

#K12教育#

青蛙看海ppt它登上高山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爱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已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

就广义的教育而言,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只要存在着,就与外界发生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在交换过程的中,就发生着教育。而还不止于此,还有人自身信息的处理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人只要存在着,就存在于教育之中。每个人都是教育行为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就狭义的教育而言,教育仅指学校教育。但这种狭义的教育,更多地忽视了教育的大背景,这种忽视的结果,就是过分地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而忽视甚至无视学校之外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着教育的作用。这样就会把学校教育神圣化,以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而结果是,离开了其他教育因素而空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成了万万不能的了。这是教育的悲哀呀!这些姑且不谈,就让我们来看看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吧。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管如何界定教育的目的与方针,其实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而进行教育,教育为什么而进行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的人,培养出这些人是为什么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而培养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存在”。面对如三鹿奶粉一样的社会事件,如果要从教育上来反思,我们就会看到教育的效果是多么苍白无力!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呢?因为人的爱心的缺失,人在自己的存在过程中,只把他人作为自己存在的手段,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自己存在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无爱人这心。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如已,这是很高的境界了,而在此之上,还有一种超高的境界,那就是爱人无已。

人的爱心不是天生而来的,需要培养与养成。就学校而言教育(下面的教育都是指学校教育),从学生幼小抓起,注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将此系统化,使整个教育过程构成严密的爱的工程,使学生养成爱人如已之心。这是解决人类和谐存在的根本途径。因此,爱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行为,通过这种爱的行为,给学生以爱,在学生接受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着爱。知识的传授,是让学生由认识爱,到发现爱,由受爱到施爱,由施爱到爱的自觉。这是一项爱的工程。

一、认识爱

教师与学生一起生活与学习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行为,但仅限于,自然非常不够。淄博修文外国语学校的一条原则就是“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孩子”。有没有自觉的爱学生的意识,教育的行为与结果是不一样的。爱的程度的深浅也决定着教师爱的行为的达成效果。要教育学生认识爱,教师要给孩子十二分地爱,教师的爱的行为要像活泉一样,喷涌不断。教师认真备课,爱一分,就会有一分的努力,爱三分就会有三分的努力,爱几分就会有几分的努力。这些努力的果效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有的会明显地感觉到,有些是通过潜移默化而起作用的。爱得越深,教师的工作就会越努力,教育的过程就会越优化与美化,而不同的过程所达到的果效是绝对不一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灵会感受到教师的爱的程度。因此孩子们最直接的认识爱的途径就是教师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过程。柔声细雨与严厉训斥所起的果效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教育行为本身所起的认识爱的作用。为师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先把养成一个爱人如已的人,无论是在教育行为当中,还是在其他社会生活之中,都应该是一致的。教育内容中的爱就更直接一些了。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爱,甚至有些课文更有意思,以童话的形式写了自然景物之间的爱。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家乡的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亲人的爱。陆游的《示儿》,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祖国的爱。《爱如茉莉》《花瓣飘香》让学生认识到亲人之间的爱。《灰雀》《雪儿》《燕子专列》让学生认识到人对动物的爱。其他还有的课文表现了人对自身的爱,对自然的爱。等等。

《七颗铁钻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中的小姑娘,因为对妈妈的爱,而神奇地得到了水;因为对小狗的爱,木罐变成了银罐;因为妈妈以为自己要死了,舍不得喝一点,把水全部留给小姑娘,银罐变成了金罐;小姑娘舍不得喝,递给了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钻石也变成了星星。学生在学习后就会认识到“是爱创造了奇迹”,要无私地爱(但老师的引导要注意分寸,不要把爱的行为变成一种功利性的行为,许多人讲爱的故事时,不注意这一点,致使“爱”变了味,甚至有些人以那些现实的功利性做为施爱的条件来引导学生,讲述爱的故事,这时,爱就变了质了。)。《检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第14课)写出了少先队员对博莱吉克的爱,写出了观众被他们的爱的感动。与此篇课文类似的是《掌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这两篇课文都写了孩子们对残疾人的爱。《小河与青草》(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3课)用童话的形式写了河与青草相互之间的爱,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有相互爱,人与自然之间要相互爱。《青蛙看海》(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松鼠对青蛙的爱,给了青蛙克服困难的决心,使青蛙最终能登上高山看到大海。《路旁的橡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课)使学生认识到人对环境要有爱心。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己的爱,人与自然的爱,激发起学生对他人的爱,对自己的爱,对自然存在的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各个阶段,这些内容会反复出现,虽然侧重点会不一样,但同样都体现了一个阶梯式的前进过程。

二、知道爱。

有些课文虽然不是直接以爱为主题的,但内中却也蕴含深深的爱。《菩萨兵》(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一课中,红军刚到那里时,藏族同胞都怕得跑到了深山里去了,找也找不回来,而后来,他们却主动回了家,对朱德和红军战士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朱德、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爱,是这种转变的原因,虽说红军不但没有伤害藏族同胞,反而帮助他们种地看顾家园看似是直接原因,但深处正是由于红军有对藏族同胞的爱,朱德、红军才会那样做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写了雷奈吉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过程,从中要让学生知道雷奈克的爱心是他之所以发明出听诊器的根本原因。《第八次》(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看似是布鲁斯王子受了蜘蛛结网的鼓舞,实际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使他最终打败了侵略军,取得了胜利。

教师要挖掘教材之中的爱的因素,要看到爱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才不至于在和学生学习时浅尝辄止。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地知道爱,发现爱。

今年在学习雷锋月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锋之所以能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家、爱人民的火热的爱心,他做的一切好事,都是爱的流露,都是爱的行为。

三、发现爱。

爱无处不在,学生在认识爱、知道爱的基础上,要学会发现爱。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而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身边的爱,发现自己是沉浸在爱的海洋之中的。山川河流、小溪大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空气身体,这是自然对于我们的爱,这些爱是非常廉价的,是最无私的爱,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与无视的爱,老师的工夫就是引导学生从这些自然存在之中,发现自然存在给予我们的伟大的爱,要学会施爱于自然,而是自私地、无限制地掠夺自然。初步阶段是学会感恩自然,但这还不够,要养成学生施爱于自然的习惯,才是教育的比较高的目的。在这些方面,外国的文章比中国的文章体现的更多一些。像前面所说的《路旁的橡树》,还有《“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在深层里都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爱。《狼和鹿》(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在表达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哲理的同时,也在更深层次写出了自然内部之间的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爱,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些爱。

再有,在引导学生认识爱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与其他的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爱),要引导学生我们处在别人所施爱的海洋中,我们时时刻刻处在爱的包围之中。

四、学会施爱。

认识我们身边的爱,发现我们身边的爱,这是爱的工程的基础性的工作,核心性工作就是与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学会施爱。施爱就要有施爱的能力与技能,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呀!而施爱并不是要等到了某个时间,才施爱。爱的工程和其他有形的工程的区别就在于,爱的工程的各项构成元件是同时施工的。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学会施爱。爱护草木,不乱扔垃圾,这是对自然的爱。那些保护路旁的橡树的建筑工人对自然的自觉施爱,表明他们的爱心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而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想想吧,而我们现在仍然在做着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的事,这是多么可悲呀!上课认识听讲,主动参与,这是对老师的爱,对家长的爱,也是对自己的爱。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对交通规则的爱,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之爱(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给自己带来不幸的同时,也给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带来了灾难。)

这些都只是就语文内容而言的。其他各科也是爱的工程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爱的工程,爱的工程是一项永远在进行之中的永远未完的工程。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自身的发展,不是人的自身的完美,不是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只是手段与过程,目的与结果是爱别人,掌握爱别人的技能,修炼成能够爱别人的人。人们经常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一个人学到了很多知识,个人修养也很好,但如果缺乏对别人的爱,他仍旧不是一个很好的人。爱的最高境界是对全人类的爱,对所有一切存在的爱(既包括有形体的存在物,也包括无形体的存在者,比如说,思想文化、信仰、规则等等,就属于这些)。这是一个可能需要长时间发展的阶段,但人类总得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所以在一切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渗透“为爱而学”、“为爱而存在的思想”。有没有这种思想做指导,培养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等,所有学生所学的一切,都是施爱的工具,而不是仅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这不是博爱,也不是泛爱,而是真正的爱的真谛。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施爱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爱有多深,动力就有多大。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学生要明白他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他是为了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爱一切存在而活的。这才是学习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呀!(当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以后,我马上用这些思想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实施爱的工程。两个多月以来,大有收获。)

五、爱的自觉。

爱的最高境界是爱的自觉,就是非常自觉地施爱与已、施爱与人、施爱于自然、施爱与存在。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在他们为人民打江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中,做到了爱的自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就是一个做到了爱的自觉的人。雷锋、焦裕禄也是新时代做到了爱的自觉的人。等等,在科学史上,人文史上,都不乏做到爱的自觉的人。这是爱的工程的最顶尖部分。是每一个人毕其一生而努力达到的境界。无私方能无畏。仁者无敌,只有大爱才能无敌于天下。当然了,做到自觉施爱,并不是要无敌于天下的,而只是无私地自觉地施爱,把施爱变成了一种自然式的生命过程。这样的人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与意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