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ppt
要做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要素,:1、能力强,有威信。2、品德好,乐助人。3、能吃苦,做榜样。4、能呼应。5、善沟通,互信任。
当然还有常规的基层管理要领:
1)、办事要公道。办事要公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需要基层管理者在分配工作中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分配利益时也要做到公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
2)、关心部下。缺乏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员工自然也会不满意你。
3)、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做领导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目标也应非常明确,否则就纯粹是一个糊涂官。
4)、准确发布命令。作为一线的指挥者,发布命令的准确程度应像机场上的管制员给飞行员发布命令一样的准确,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在命令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造成工作中的事故。
5)、及时指导。工作中,下属总是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上司的及时指导,因为上司的及时指导就是对下属的关注和培训。
6)、需要荣誉。作为基层管理者还应做到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大家,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
班组长首先要找准定位。特别是企业,班组长是兵头将尾,既是企业基层的管理者,又是操作工。这就要求班组长不能将自己凌驾于班组成员之上,对班组成员虞气指使不能体现班组长的权威,只能使班组长离职工越来越远。但班组长又不能事事顺着职工,由着他胡来,甚至和他沆瀣一气,这样也只能使班组管理进入社会“帮派式” 的管理误区。一个好的班组长必须有意识培养驾驭班组的能力,工作中体现出领导者的姿态和作风,时时、处处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职工。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班组长还要懂得如何尊重员工。有的班组管理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将班组所有成员都视为兄弟姐妹,在成员之间不摆架子,真心诚意的关心每一个职工,尊重每一个职工,与每一个职工交朋友。班组长尊重班组员工,在工作中还要放下身段,真诚地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采纳并及时给予鼓励或嘉奖。同时多关心后进员工的成长,最大限度实现班组整体共同进步。
班组管理要有“度”。作为班组长,每天都要面对班组全体成员,员工工作上出了问题或纰漏,如何体现和把握这个“度”相当重要。对情节轻微或员工不是故意犯错的能放过则放过,甚至可以视而不见,但这里也涉及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这个“错”是经常犯而成了习惯性违规则不能不纠,如果这个“错”,后果会相当严重更不能不罚。至于在情节严重到危及规章制度或已产生严重后果时,班组长更不能徇私情,看这个员工平时表现较好,或与自己私交甚厚,碍于情面而心慈手软,姑息迁就,那样只会遗下无穷后患。因为你此时的一举一动,其他班组成员都睁大眼睛在盯着。
班组长要善于与班组成员沟通。沟通是化解矛盾、统一思想最有效的途径。班组长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就注意观察职工的情绪,一旦发现职工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等方面发生不顺心的事产生了不良情绪,都及时地利用一切机会,设身处地与员工谈心交流,主动沟通思想、化解矛盾。通过这项工作的有力开展,便于班组长掌握班组职工思想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思想问题,增强班组凝聚力、向心力。
班组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班组管理是动态的、经常性的管理工作,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改变员工的思想也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班组长始终抱着自以为有效的那一套老旧管理思想,墨守陈规,迟早会被淘汰出局。管理创新的灵魂是思维更新,思维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观察、实践才能实现。因此班组长要创新管理方法就要不断抓好自身学习,养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ppt 朱纪华
对课程的领导力,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主要是指学校领导教师团队根据新课改的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新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品牌的能力。新课程方案确定了与教育现代化相匹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吻合的顶层设计,但它必须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变为现实。因此,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者,校长肩负着引导全体教师尽力完成新课程目标的重任,必然应该走在新课改的前列。
一、增强课程领导力的意识
校长是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者,但由于教材、认识、政策、措施、队伍、教育的模式和理念等均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与发展的,并没有一次性成熟的、设定的模式,因此,校长一定要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捕捉课程教学新动态,留意课程实施与完善的新方法,从而正确把握对新课程的理解,把学来的理念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理念,从而使先进的理念贯穿在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平时我以读书为乐,肖川、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论述常使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我也常在《学校管理》《江苏教育》《苏州教育》《吴江教育》《苏州日报》等报刊中汲取名校长成功领导课程的智慧,咀嚼柳袁照的“诗性教育”,揣摩李希贵的“管理沉思录”,摘抄精彩的段落,细细品味,并在校本教研培训会上与全体教师一起分享。
二、提高对课程领导的技能
首先,要提高课程决策能力,即构建一个整体的课程愿景,包括课程规划、设计、选择等。其次,要提高课程资源的统整能力,即不仅要充分利用、发掘校内优势课程资源,还要积极整合、开发校外资源,取长补短,争取课程资源的合理分配;再次,要提高课程评价能力,即通过对课程实施状况及时监测、评价,发现和反思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的特色教育是“崇本”教育,所以,“崇本”就成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的指导思想。在开发《醉江南》《吴宫老酒》《江南天池》等校本课程时,我们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生活和知识基础,内容不求奢华,力求朴实;立足本乡本土,汲取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乡土味浓厚的内容;注重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探究创新、整理汇报等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高了师生的综合能力,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推进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课程实施中的领导能力
学校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分析教学动态,抓住主要矛盾,摸清课堂真实情况;要抓住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充分关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引导和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技能。近几年来,铜罗中学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崇本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金秋开课活动。校园内“以学论教,减负增效,让学生快乐地学,老师幸福地教”的横幅醒目地昭示着我们改革课程教学的决心和目标。作为校长,我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大家一起进行课堂观察。课后召开“课堂教学评估会议”,引导青年教师在开课过程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从而加快专业成长。
校长走进课堂不仅是对教师“教”的情况的了解,更需要了解学生“学”的情况。平时,我在听完每一节课后,总会询问学生,或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学生一节课下来,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然后反馈给任课老师,从而不断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生态更有效。可以说,生态而有效,这也是我校“崇本课堂”的初级追求。当然,除了听本专业的课,校长还要学会通识性听课方法,即脱离自己学科本身,从普遍角度判断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师的教学境界,关注课堂教与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四、建设强有力的教研团队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行政赖以领导教学的有效形式。教研团队建设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教研组建设应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促进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因此,行政要亲自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活动,以自身关注教研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不断加强对教研组的建设,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从而为教师提供探讨和反思的机会,从教师身边的问题,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促使教师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反思,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启发,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让老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最终增强整个教研团队的实力。我校每年举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进会”、师徒结对仪式等活动,旨在让学科骨干教师传授教学成功的方法,引领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从而提升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的团队能力。为了避免固步自封,学校每年提供给每个教研组一定的经费,让他们“走出去”,与兄弟学校切磋交流,采用“同题异构”“同题重构”等课例形式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
五、建立和完善落实课程标准的制度
各学科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是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因教师不能准确解读课程标准而拔高教学要求、在把握教材中出现偏差等现象,因此,每位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帮助教师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管理制度,如校本培训制度、教研制度、“六认真”工作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从而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掌握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提升课程意识和教学智慧。在实施绩效奖励工资的背景下,我校每年在征求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教代会,对学校的教研制度、“六认真”工作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这一过程,其实是对平时课程教学的再一次评判和反思。所以,校长应该引导教师从评教评学、推进课程建设的高度认识此事,从而推动课程改革走向深入。这样的制度修改和完善,既充分体现了民意,也使得教师今后能自觉执行制度。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体教师必须明察学校课程发展的趋势,在改变自身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自身课程意识,修炼好自己扎实的课程专业素养,参加各项教学实践,从而推进课程制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怎么讲ppt中的情景领导力不足的改善
情境领导,由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博士(Paul.Hersey)提出,认为领导者应随组织环境及个体变换而改变领导风格及管理方式,国内常见的领导力课程如CEO必读12篇及其他各类研修等均对情景领导理论有所介绍。
情境理论可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领导者要分析情境要素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才能激励下属,实现有效管理。比如,在军队中,领导者有较高的权力,有严格的组织纪侓约束和高涨的士气,有效的领导方式就是层层发布命令使下属明确任务目标。而在一个合作式的组织团体当中,以命令下达工作任务的方式就不一定奏效,领导者应注重与下属的沟通与协商一致,以保持良好的合作气氛。另一方面,组织绩效的提高,不仅有赖于领导者一方的努力,还要力争培育一个使领导能顺利工作的环境,比如,给领导者以相应的职权,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对决策时间的保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