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认识负数的讲解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的定义:

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负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负数的认识知识点如下: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大于所有负数,小于所有正数。

2、负数常用来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

3、在选择用正数还是负数表示时,首先看是否规定了正方向。

4、负数比较大小,不考虑负号,数字部分大的数反而小。

5、负数比较大小,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ppt课件

小学数学6下 负数课件

链接:

  提取码:w2e5

小学数学6下 负数课件百度网盘

关于负数的小知识

关于负数的知识:负数的引进,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一个巨大贡献。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算经《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中,就引入了负数,如把“卖(收入钱)”作为正,则“买(付出钱)”作为负,把“余钱”作为正,则“不足钱”作为负。在关于粮谷计算的问题中,以“益实”(增加粮谷)为正,“损实”(减少粮谷)为负等,并且该书还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区别了。

1.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

2.最早记载负数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在算筹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

3.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划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

4.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