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论述为什么要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详细流程是什么?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详细流程: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发现有人晕倒,首先应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您怎么了,醒醒!”如果没应答,这时应触摸患者颈动脉,感受有无搏动,同时贴近患者鼻腔,感受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若感受不到动脉搏动、呼吸、心跳与胸廓起伏,判断为意识丧失状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

准备:将患者平放于硬板床或平整地面上,解开衣物。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法:两手叠扣,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可以弯曲,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比例: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

3、气道开放

进行胸外按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这时需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若有),可以用纱布或者手帕将异物从口腔中掏出,有假牙的患者要注意取下假牙。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下巴的方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4、人工呼吸

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仰卧,施救者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另一手捏鼻孔并用手掌边缘压住额头,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注意要将患者的嘴包严)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如此重复循环5次以后,判断患者状态,若复苏无效,继续按压。

扩展资料: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动,若中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则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其他: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参考资料:人民健康网-急救常识之心肺复苏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流程表

我这给您上两张来自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译本的图,都是直接从指南当中取出来的。

第一张是通用的简化版心肺复苏流程图,而第二张是专业急救人员在基础生命支持中使用的心肺复苏流程图。如果您有其他需要可以再通过追问等方式和我联系……

在第二图第四框中的30:2的按压通气循环是按5个循环轮换一次来实施的(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施救者轮换,以免体力下降对施救效果产生影响),而且是一直实施直至除颤器取得就位为止,因为如果患者发生心搏停止的原因为室颤的话只是心肺复苏是无法使心跳呼吸恢复的,心肺复苏只能起到一个人工的呼吸循环支持作用,如果在除颤器取得前中断心肺复苏重复检查脉搏,这并不利于患者的复苏,而且事实上也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详细写出心肺复苏的八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1、判断意识

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询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

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

对外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 px)。

6、打开气道

将患者仰头抬颌,检查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7、人工呼吸

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ml,频率10~12 次/分。

8、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重复进行步骤6-8。

注意事项

1、若施救者不愿对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给予病人不间断的持续胸外按压,直到患者恢复呼吸心跳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研究表明,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

2、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患者极为重要,其操作要点包括按压深度要5厘米以上、按压速度至少100次/分钟、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3、胸部外伤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心肺复苏。当发生车祸或坠落时,由于存在肺挫伤、裂伤及开放性伤口等,都不适合胸外按压,这可能造成严重出血、张力性气胸或感染等的发生。

4、中枢性疾病患者不适合进行心肺复苏。若怀疑患者(伤员)为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时,也不能采取心肺复苏。

判断方法是观察患者(伤员)瞳孔的反应,当瞳孔见光亮即收缩,表明血液中有足够氧气,且可以流入脑部;若瞳孔见光亮毫无反应,仍然散大,表明脑部有严重损伤,要立即终止心肺复苏。

5、心包填塞患者不适合进行心肺复苏。常见病因如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根部破裂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心包等。

这类人群通常存在既往病史,发病时迅速转为休克状态。而胸外按压会造成进一步出血,有致命风险。

参考资料人民网-“心病”突发 把握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

参考资料人民网-这4种情况千万别做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