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ppt文件打开是保护的视图,别人的电脑上不能打开,显示加密文件
- 2、受保护视图的什么是受保护视图
- 3、电脑ppt打不开怎么回事
- 4、我用的office2013,刚刚重网上下载了一个PPT,打开的时候Microsoft PowerPoint(受保护的视图)已停止工作
- 5、受保护的视图怎么取消
- 6、电脑上的ppt怎么老显示打不开
ppt文件打开是保护的视图,别人的电脑上不能打开,显示加密文件
在能打开的电脑上选择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或许能在其他电脑上打开
或者使用PPT密码破解软件进行解密。
受保护视图的什么是受保护视图
“受保护视图”是Office 2010中最重要的安全性改进。“简单的说,受保护视图”就是当你在打开一个网络文档Office文档时(.doc、.docx、.xls、.xlsx、.ppt、.pptx等),Office 2010会自动进入只读状态。同时最顶部标签栏会弹出一个黄色提醒,告知文档可能存在的威胁,只有点击“启用编辑”后才能对其正常修改。如右图所示:
实际上这项功能与杀软界中普遍使用的“沙箱”模式非常类似,就是当检测到要打开的文档属于网络下载时(或者其他禁止范围时),会自动开辟出一个“虚拟空间”,然后自动将文件调入虚拟空间中打开。这样即便文档中包含了恶意代码,也不会直接感染主机,大大降低了外来文件自身的威胁级别。而所有这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那个带有黄框的“受保护视图”。也许您会问,这又是检测又是建空间的,会不会降低文档打开速度?其实这个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在Office2010中无论检测还是空间创建,完全是由系统自动完成,而且速度极快几乎就是转瞬间直接搞定,一般用户甚至察觉不到它的发生。而且这个识别非常智能,即使文件下载后已经被改名或者复制,只要再被Office2010打开,仍然会以“受保护视图”启动。当然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受保护视图”下的文档默认都会以只读模式运行,需要时只需点击“启用编辑”即可。
电脑ppt打不开怎么回事
打开“文件”菜单里的“选项”菜单,进入【信任中心】中的【信任中心设置】。进入“受保护视图”选项页,把里面的所有受保护的勾选取消掉。保存退出,再次重新打开PPT文件,就可以正常打开了。
工具/原料:
戴尔G3
Windows10
1、打开文档时就提示这个错误无法打开。
2、点击“修复”按钮后稍等,就会显示如图还是无法正常打开。
3、打开“文件”菜单里的“选项”菜单。
4、打开选项窗口,点击进入【信任中心】中的【信任中心设置】。
5、再进入“受保护视图”选项页。
6、把里面的所有受保护的勾选取消掉。
7、保存退出,再次重新打开PPT文件,就可以正常打开了。
我用的office2013,刚刚重网上下载了一个PPT,打开的时候Microsoft PowerPoint(受保护的视图)已停止工作
在“文件”→“选项”→“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设置”→“受保护的视图“进行设置
受保护的视图怎么取消
打开【ppt】,在界面的左上方点击【文件】,在下一个页面,找到并且点击【选项】按钮,在弹出来的窗口中,选择左边选项栏的【信任中心】,在右边点一下【信任中心设置】,接着在新界面中,点一下【受保护的视图】。
然后将右边界面,三个【对勾】全部取消,最后点击一下【确定】就可以了,这就是ppt解除受保护的视图的方法。
受保护视图的特点
如果必须读取文件而不必对其进行编辑,则可以保持在“受保护的视图”中。如果你知道文件来自可信来源,并且希望编辑、保存或打印该文件,则可以退出“受保护的视图”。退出“受保护的视图”后,会有效移除“只读”状态,该文件将成为受信任文档。
如果无法退出“受保护的视图”,可能是因为系统管理员设置了规则,禁止退出“受保护的视图”。可与管理员联系,确定是否设置了此类规则。
电脑上的ppt怎么老显示打不开
电脑上的PPT打不开怎么解决?
PPT是Office中的一种常用文件,一般情况下只要电脑中安装了Office,就可以打开PPT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电脑装上Office后,依然出现了PPT打不开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电脑上的PPT打不开怎么解决?
具体如下:
1、明确原因。
若是office软件问题,需要修复软件,或者重新进行安装。
电脑上的PPT打不开怎么解决?
2、若是ppt自身原因。
一种情况是本身已经损坏,另一种情况是ppt的格式与电脑office版本不符合。
电脑上的PPT打不开怎么解决?
3、解决办法一:用制作该ppt的office修改其格式,另存为ppt格式,就能在任何版本的office软件中打开。
电脑上的PPT打不开怎么解决?
4、解决办法二:下载安装能打开该ppt的office软件。
即ppt格式与office软件相配。
电脑上的PPT打不开怎么解决?
以上就是电脑上的PPT打不开的解决方法了,只要先找出PPT打不开的原因所在,我们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