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现在经常有人因为压力大,思虑过度睡不着,在中医上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失眠,只要贴在耳朵上,那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1

耳穴贴压促眠

是最常见的耳穴刺激法。在一边耳朵上选2-3个穴位,清洁消毒耳廓,在相应穴位贴上磁珠,轻按数十次,使局部充血变红、发热、疼痛为度。吩咐患者经常按压穴位,特别在餐後及睡前,每次按压3-5分钟。两耳交替,隔日更换一次耳贴。对於顽固性失眠,配合敷药较佳,如王不留行籽、莱菔子、六神丸、冰片等,在穴位前後两面均贴上加强刺激。

治疗失眠的常用耳穴

1、神门: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镇静、镇痛、养血安神之效。

治疗失眠常用耳压穴位法 - 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 - 中药治疗失眠

2、皮质下点:在对耳屏的内侧面,为平性穴。有调节气机、健脾益肾、化痰通络、缓急止痛、益心安神之功效。

3、枕点: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对耳屏软骨边缘处,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化痰醒脑、镇静安神、降逆缓急之效。

4、脑点:在对耳屏尖端(平喘穴)与屏轮切迹正中处(脑干点)连线的中点,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补肾固精、行气解郁、益脑安神之效。

5、内分泌:外耳门后下方近屏间切迹处,为平性穴。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具协调阴阳、培精益气、活血通络之效。

6、肾穴:对耳轮下脚下缘,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为阳性穴。有补肾益精、通利水道、明目聪耳、扶正抗衰之效。

7、心点: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宁心安神、调和营卫、清泄心火之效。

8、胃穴:在耳轮脚消失处,为平性穴,但偏阴性。有和胃止痛、镇静安神之效。

9、肝穴:在胃穴的外上方,耳甲艇边缘处,为阴性穴。有疏肝理气、柔肝利胆等功效。

10、脾穴:在肝穴的下方,紧靠对耳轮缘,为阳性穴。有滋生营血、健脾补气之效。

11、肝阳:肝阳1在耳轮结节上缘,肝阳2在耳轮结节下缘,均为阴性穴。有养阴柔肝、泻火潜阳、清热解毒之效。

12、失眠穴:在耳轮脚后沟尾部与对耳轮后沟交界处,为阴性穴:当用其他穴位治疗失眠效果不佳时,用此穴常获效用。

13、镇静:在耳甲艇后隆起,颈感穴与上肢穴连线的中间处,为阴性穴。有宁心安神、镇痛止痒、和胃平喘、养阴滋肾之效。

14、晕点:在对耳屏、脑点穴与屏轮切迹正中处(脑干穴)之间,为平性穴,偏阴性。有滋阴升清、降逆安神、利窍通络之效。

15、胆:耳甲艇内,肾穴与肝穴连线之间的中间处,左侧耳此点为胰穴,右侧耳此点为胆穴,为平性穴。有健中和胃、消食止呕、理气疏郁、清热利胆之效。

16、百灵:耳甲腔后隆起,阳维穴直下方,为阴性穴。有清热祛痰、理气降逆之效。

贴在耳朵上助睡眠的2

什么是耳穴压豆?

中医学认为,人的耳朵上有着五脏六腑的位置投影,当人体某个部位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应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我们叫这些反应点和穴位为耳穴。耳穴埋豆疗法就是用胶布粘上药豆,然后准确地粘贴在耳穴处,然后通过适度的揉按捏压等手法,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耳穴埋豆疗法的压豆材料有生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六神丸等,临床上常用的是王不留行籽,医院用胶布制成的便于掌握的方块,大小一般是0.6厘米乘以0.6厘米,也可直接从药店购买专用的耳豆板。

怎么去治疗失眠?

耳穴埋豆常用的治疗失眠的穴位有心、肾、枕耳、胃、神门等,耳穴埋豆的步骤为先用75%酒精消毒耳廓并擦干,然后找准穴位,用镊子夹着粘有压豆的小方胶布照着穴位粘下,待固定后就可以进行按压。按压的手法主要是一松一弛的揉、按、捏、压,压豆可在耳上放置3~5天,每天可以自行按压2~3次,每次每穴30~60次,以5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两耳轮流按压。

耳穴压豆有什么注意事项?

1、要注意防水:在洗澡时,最好佩戴上耳罩,防止淋湿压豆。在夏天时容易出汗,所以贴的压豆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效果不佳,还可能导致感染。

2、注意好力度:对于体质虚弱、过度饥饿或疲劳、孕妇等患者,按压时力度要轻,以免不耐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力度要重,要加以强刺激,效果才会更好。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患者来说不宜使用,以免导致流产。

3、注意患者的反应:有的患者可能会对胶布过敏,可以使用脱敏胶布。若还是过敏,则建议谨慎使用该疗法。在按压时如果患者觉得过于疼痛,则应该放松胶布或者取下压豆,以免引起其他部位不适。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在按压压豆后耳廓发红发热时,最好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灸等,以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4、注意该疗法的禁忌症:如果患者的耳廓有破损或炎症,则不应该使用该疗法,最好是等炎症消退或破损愈合以后再进行。

中医美容 耳穴压豆的几种应用

耳穴压豆法,就是通过按压耳部的这些穴位,宣畅经络,疏通气血,宣肺化浊,利湿降脂,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耳穴压豆最常见的几种应用减肥:在中医理论中,肥胖与内分泌、胃脾病变有关。胃火旺盛则喜饮、喜食,产生多余脂肪储存在皮下;脾胃亏虚则运化失司,代谢能力下降,即使吃的不多也会使多余的脂肪储存在皮下。【耳穴压豆解决之道】耳穴减肥法的原理是透过刺激耳朵上的相关穴位,抑制食欲、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刺激新陈代谢,帮助消耗卡路里和防止脂肪积聚。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成因有许多,不是单单依靠减低食欲来进行减肥,可以同时配合针灸等其它疗法,并配合科学饮食。 祛痘:青春痘虽然滋生于外,但与脏腑功能失调却息息相关。大部分的青春痘问题,主要应归结于内脏无法排出体内的湿气和火气。湿气主要是由于脾肾虚弱,体内水液代谢失常而蕴积体内所致;火气则可能由情绪不佳、辛辣饮食、长期熬夜等,而导致体内有实火。湿气与火气,在肌肤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变成青春痘爆发出来。不同的是,湿气导致的青春痘不易挤出,而火气导致的青春痘则有发红现象,有时伴有面部皮肤潮红。【耳穴压豆解决之道】耳穴配合内服中药,针灸、拔罐等传统经络手法,综合调理内脏功能,实现“清热排毒”和“祛火除湿”,消除人体内的湿气与火气,不仅可消除青春痘的炎症反应,改善红肿,减少今后遗留疤痕,又可平衡内分泌,抑制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令青春痘逐步消退,并减少复发。 祛斑:黄褐斑的成因,是受体内激素紊乱影响、毒素淤积有关。中医认为,妇科失调、肝脾不和等,均可促使面部黄褐斑生成。即使色素细胞随肌肤代谢从表层脱落,内部的毒素,仍会源源不断地从体内浮现面部,导致色斑常年不退。【耳穴压豆解决之道】耳穴压豆配合拔罐、针灸等疗法,疏通人体经络,活血化瘀,改善机体微循环,令紊乱的内脏功能恢复正常。肝脾相合,气血通顺,新陈代谢旺盛,则人体内蓄积的毒素,就可被顺利排出,沉积在肌肤上的“毒素”——黄褐斑,也同时被日益吸收与淡化,您昔日清透白皙的好肌肤,当然就可重见天日。治疗失眠:虽然睡眠障碍主要体现为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晚上多次醒等,但在医学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这些伴有症状来判断睡眠障碍的种类,并对症下药。从中医上讲,人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有心脾亏损、肝郁气滞、肝阳上亢、心肾不交等原因。【耳穴压豆解决之道】通过耳穴压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状态,从而改善睡眠。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其他的方法,比如吃中药、针灸、刮痧、拔罐、理疗、足底按摩等,或者主要使用其中一两种,以求达到最好的疗效。五洲女子医院专家提醒我们,所有这些外敷内治法,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在于患者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耳穴压豆的名词解释?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耳穴埋豆的穴位作用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

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适应范围 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疼痛、头痛、面痛、胁痛、蛇丹、腰腿痛、关节痛。②各种内脏病症,如眩晕、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瘿、消渴、肥胖、小儿遗尿。③各种热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疟疾、痢疾等。④皮肤病和五官病,如风疹、湿疹、目赤肿痛、牙痛、口疮、耳内流脓、乳蛾、喉痹等。此外,还可用于戒烟、戒酒、戒毒和催产、催乳等。其中有许多病症可单独用本疗法,有的则宜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什么是耳穴压豆疗法

什么是自行耳穴压豆疗法介绍: 耳穴压豆疗法是通过在耳廓穴位上贴压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科学实用疗法。 该疗法现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在治疗粉刺、黄褐斑、近视眼、视疲劳、肥胖、神经衰弱、记忆减退、抑郁、焦虑症、戒烟等有其独特的效果。又被称为“替代医学疗法”。笔者将自行该术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在治疗以上疾病中的神奇验穴,教会读者与患者,通过自行压豆治愈自己的顽疾,其乐趣是无穷的,也免于您要奔忙于医院与诊所中实施耳穴压豆。 【治病原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通过分布于周身的经络联为一体,外在的任何生理与病理反应均是内在脏腑对外折射出的生理与病理体现,并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诊断出正常与异常,从而根据辨证来处方用药。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耳穴压豆法的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